|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949R/2017-67010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縣經信局 | |
| 生成日期: | 2017-03-13 | 主題分類: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17-03-13 09:11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經信局
一、2017年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增強商務發展動能、優化商務發展格局、提高商務持續發展能力、強化商務服務民生的功能、著力實現外經合作共贏。積極完善商務發展體制機制,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在特色發展中促進轉型升級,加快建設貿易強縣,積極推進我縣內外貿、外資、外經、外包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二、2017年商務發展預期目標
2017年預期目標:對外貿易自營出口同比增長5%(人民幣);實現利用外資2200萬美元;境外投資3000萬美元;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3500萬美元,服務貿易出口同比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實現網絡零售額15億元,推進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15家。
重點抓好新昌海洋城購物中心、紅星美凱龍全球家居生活廣場以及七星新區步行街景觀環境工程三項重要項目建設。加快綜合保稅區申報建設。
三、主要工作重點和工作措施
1.轉變增長方式,促進外貿健康發展。一是緊抓市場開拓。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精心編制新一年境內外重點展會目錄,鞏固歐美日等傳統市場,拓展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重點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參展支持力度,拓寬外貿合作領域,積極推動我縣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二是打造外貿平臺。積極推進新昌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完善申報方案,落實部門任務,完成可研報告,做好考察調研,著力打造義甬舟大通道物流集散地,爭取早日成為世界第一大港、第一大小商品市場和輕紡市場的重要中轉基地。同時,加快浙商跨國并購回歸項目示范園建設,吸引央企、國企、跨國公司的海外并購項目回歸,打造跨國并購項目回歸重要平臺。三是注重品牌建設。完善出口品牌發展近中期規劃和出口品牌預備庫,抓好出口產品質量認證,完善出口名牌培育體系,加強出口品牌培育和宣傳,增強企業商品品牌的意識,積極支持企業申報中國出口名牌、浙江省出口名牌和紹興市出口名牌。四是優化外貿環境。對重點行業外貿生產企業、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以及專、精、特中小外貿生產企業加大指導和服務。強化部門聯動合作機制,切實做好與國稅、國檢、海關、外管、銀行等涉外部門的溝通協調,突出服務企業和環境營造,創新服務手段,簡化作業流程,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2、增強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一是完善招商引資機制。加快建立以高新技術園區和新昌工業園區為主體的招商機制,健全招商選資管理機制,招商選資綜合考評機制和重大項目推進協調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工作考核力度。充分利用高新園區、工業園區兩個經濟發展平臺,發揮投資優勢,多吸引外商到兩個園區投資,落實引進外資的各項優惠政策。二是尋求利用外資新突破。舉借外債是我縣近年來利用外資的新亮點,將繼續成為明年利用外資工作的重點。同時,健全與工商、外管等相關部門聯絡機制,對具備條件的企業鼓勵引進股東外債,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溝通,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為企業排憂解難,爭取把利用外資工作做到實處。三是探索有效引資方式。創新引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對外資項目直接引進與間接引進并重,進一步拓寬外資來源渠道,促進外資來源更趨廣泛合理,實現吸收外資的持續穩定增長。推進外資以跨國并購方式投資,將外資并購、海外上市作為我縣今后吸引外資的重要方式,力促企業增資擴股、利潤再投資,利用“以外引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3、拓展外經合作,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一是拓展境外投資領域。引導有實力、有優勢的企業依托國家、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加快境外生產基地創建和產業園建設,有序引導一批產能過剩、節能減排的傳統產業,通過梯度轉移,拓展發展空間,帶動外貿出口,大力支持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境外營銷基地和生產基地。對有意向的企業,組織赴境外開展投資考察活動,提高“走出去”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二是推動境外營銷網絡建設。加快我縣企業境外營銷網絡建設,鼓勵企業赴重點國家和地區設立直銷店、品牌店等營銷公司,引導企業通過海外并購,尤其是獲取進入歐美主流市場的銷售渠道,建立國內外資源整合機制。對有實力的企業,支持其赴境外利用商務成本快速上漲的“倒逼”機制,以并購、參股、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開展跨國經營。三是健全“走出去”服務機制。加強企業境外投資和經濟合作信息的收集、傳遞、預警發布、業務指導、審批管理等服務工作。探索建立境外投資合作項目評估和國別風險評價機制,健全境外投資保護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抓好境外經貿合作基地建設,引導企業赴海外、境外園區集聚發展。
4、創新發展機制,提高服務外包水平。一是發揮產業優勢,推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結合我縣塊狀經濟特色和產業優勢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加強對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的指導工作,有序推進生物醫藥和文化產業服務外包的發展,著力提升新昌制藥、美盛文化等的服務外包水平。二是構建外包平臺,完善服務外包人才體系。加大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力度,引進服務外包優質人才和項目,精心搭建承載服務外包產業的載體和平臺,完善多層次服務外包人才支撐體系,實現“產業鏈”與“人才鏈”的良性互動。三是強化制度監管,優化服務外包發展環境。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服務、物流服務等產業優勢,進一步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和服務外包監管體制,加快我縣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完善服務外包商務環境。
5、完善商貿管理,積極提升商貿品質。一是助推小微企業成長。推進綜合體、商場、市場等小微企業集聚區的整合,以整體形式培育企業壯大,吸引更多優秀企業入駐新昌。同時加快引進國內外著名品牌。二是繼續抓好服務業項目建設。督促新昌海洋城購物中心、紅星美凱龍全球家居生活廣場以及七星新區步行街景觀環境工程等項目的推進,促使已簽約的品牌店盡快入駐營業。三是加強目標考核、項目跟蹤與統計監測。緊密銜接商貿規劃與年度計劃目標考核體系,科學分解各項規劃目標任務,落實所有重點工作和重點指標,并列入年度考核指標體系。及時掌握重點項目進展和問題,開展跟蹤服務,通過項目實施評估機制,及時評價商貿項目實施進度和完成質量。采用全社會商品零售額、新型業態所占比重、商貿業投資額、商業面積規模、規模企業銷售額、商品市場成交額、出口貿易額等指標,監測和考核商貿產業的發展動態和運行質量。
6、鼓勵電商發展,壯大電商新興市場。一是不斷推廣農村電商。繼續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萬村”,健全農村電商拓市場的體制機制,完善農村淘寶項目的實施方案和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做好招募宣傳工作,通過各類培訓來提高合伙人的經營素質和能力。促進農產品網上銷售,推動農村淘寶從網貨下鄉變為農產品進城。二是積極轉型企業電商。鼓勵企業“商務換型”,推進傳統市場向網上網下融合轉型。促進15家有條件的傳統進出口貿易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支持尚未開展境外銷售的制造和加工企業通過多種方式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對跨境電商平臺、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經營的電商加大招商力度。三是加強建設電商平臺。積極借鑒跨境電子商務先行地區經驗,著力完善淘寶·特色中國“新昌館”以及我縣電子商務園區建設。充分整合電子商務服務資源,優化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提升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水平,實現我縣電子商務產業鏈進一步優化。四是優化電商發展環境。深入電商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建立,強化監管電子商務商品和服務,提升行業自律性,促進企業增強對信用和品牌的重視,加大電商專業人才引進和培育投入,健全電商發展人才支撐體系,努力打造健康、可持續的電商生態圈。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