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3-01 08:57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審計局
新昌縣審計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和2019年工作思路
一、2018年工作總結
?
2018年,我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全國、全省審計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上級審計機關總體部署和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提升審計工作政治站位,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積極推進審計全覆蓋,深化審計改革創新,從嚴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全年完成審計項目51個(不含市局立項實施和結合實施項目),查處違規金額5047.80萬元,管理不規范金額100075.65萬元,應上繳財政金額157.94萬元,核減工程造價4049.84萬元,提出審計建議和處理意見96條,移送問題線索13件;獲市優秀審計項目2個,表彰項目1個;撰寫審計信息、專報72篇,被《中國審計報》《中國審計》等媒體采用30篇(次),審計報告和審計專報受到縣主要領導批示38篇次,催生縣政府及有關部門修訂和出臺了《新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文件聯合審查的通知》《新昌縣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維護國家財經秩序、促進規范管理和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發揮了積極作用。局榮獲2018年度全省審計系統優秀縣級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業務指導監督工作優勝單位。
(一)聚焦主責主業,全力實施審計項目
1.強化財政審計。以促進落實新預算法、完善全口徑預決算管理體系、規范預決算編制和執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防范債務風險、推進財政存量資金整合為目標,認真組織實施了2017年度縣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開展了4個鄉鎮財政決算審計。積極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平臺,出臺了《關于建立財政審計大格局平臺的實施意見》,樹立“大財政”審計理念,深化財政同級審計和部門預算執行審計,關注公務支出和公款消費等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和完善的建議意見,并分別向縣人大常委會、縣人民政府提交了審計工作報告和審計結果報告。有效推動預算執行績效監管,推動縣財政局出臺《新昌縣縣級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辦法(試行)》《新昌縣部門項目支出預算管理辦法(試行)》等規范性文件,將單位預算執行績效作為下一年度預算安排的約束性指標,將落實績效責任作為單位預算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為進一步加強預算管控和實現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全覆蓋形成了機制保障。組織實施城投集團財務收支審計,促進了國企國資規范管理。
2.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圍繞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兩個重點嚴格經濟責任審計,完成了9個單位13位縣管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結合儒岙鎮經濟責任審計,實施完成了儒岙鎮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會同紀委、組織部等部門聯合開展了綜合行政執法局“履職聯審”,并與縣委巡察工作同步實施。構建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平臺,出臺了《關于構建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平臺的工作方案》,探索經濟責任審計“+政策”“+財政”“1+N”等模式,將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政策跟蹤審計、重大專項資金審計調查、非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發現的問題納入經濟責任審計和對領導干部評價內容,將黨章黨紀黨規作為問題定性定責的重要依據,全面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客觀評價領導干部的履責情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應負的責任,加大違法違規問題掲露和查處力度,推動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3.規范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完成政府投資審計項目37個,其中政府投資造價結算審計項目35個,送審造價35210.99萬元,核減4049.84萬元,核增62.82萬元,凈核減3987.02萬元,凈核減率11.32%;貫徹落實審計署《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投資審計工作的意見》、省廳《關于規范投資審計工作若干意見》,落實投資審計創新轉型,完善和規范投資審計行為,組織實施完成了技師學院新建項目預算執行審計、澄潭江治理工程竣工決算審計,加大了對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審計監督力度,促進項目科學決策,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和政府投資績效。
??? ?4.加強政策跟蹤審計和民生項目審計。積極構建政策跟蹤審計平臺,出臺了《關于構建政策跟蹤審計平臺的實施意見》,以資金、項目、政策、重大改革任務推進情況為重點,緊緊圍繞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深化改革、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善民生各項措施開展政策跟蹤審計。按市局要求實施完成了上虞區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和新昌縣“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情況跟蹤審計調查;實施完成了縣政府產業基金投資情況專項審計調查;與鄉鎮內審機構聯動實施了財政補助村級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專項審計調查。在其他項目實施中切實關注扶貧、鄉村振興等政策落實情況,進一步加強了民生領域政策落實以及重大政策和重點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
5.創新內部審計指導和監督方式。積極構建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協同發展機制,由縣兩辦下發《關于構建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協同機制的通知》;編制并下發《鄉鎮(街道)、部門(單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風險防范清單》和《農村集體經濟運行風險防范清單》,建立風險防范清單督導制。印發《新昌縣鄉鎮(街道)、部門(單位)內部審計實務操作規程》,進一步規范我縣內部審計實務操作。組織90多名內審人員參加市內審培訓班,實現了有重點多層次全覆蓋業務培訓,提升內審人員職業勝任能力;組織開展了鄉鎮(街道)內部審計工作情況調查;與鄉鎮內審機構聯動實施了財政補助村級資金專項審計調查;深化內部審計聯系點制度,加大內部審計指導監督力度,結合“‘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大調研和“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由局領導分別帶隊全面調研指導行政事業單位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共調研指導行政單位和民營企業49家;組織內審工作交流會,推廣萬豐內審先進經驗,推動全縣內審工作創新發展。
(二)聚焦改革創新,著力提升審計質量價值
1.圍繞創先爭優,加強審計質量全程控制。繼續堅持“以制度促規范、以規范保質量、以質量創成果”的審計質量管理思路和“1、2、3、4”的質量管理模式。對標質量立審“九項標準”,樹立全員全過程質量管理理念和精品意識,堅持優秀項目標準衡量項目實施環節,加強審計質量管控,突出重點,精準施策,積極爭創優秀項目;積極開發“項目成效管理計算機軟件”,建立審計成效年終報告制度,深化審計項目后半篇文章,加強審計質量全程管理。
2.創新審計組織方式,提高審計效能。加強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協同機制建設,深化和完善“五聯動、六統一、三促進”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聯動審計機制,與鄉鎮(街道)內審機構聯動實施財政補助村級資金管理使用專項審計調查項目;結合經濟責任審計開展儒岙鎮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會同紀檢、組織等部門聯合開展綜合執法局履職聯審,并探索與縣委巡察工作同步實施模式;創新審計項目內部組織方式,探索混合編組、同步實施審計模式,科學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打破業務科室分工界限,根據人員專業特長優化結構混合編組,實現“一審多果”“一審多用”;推進“互聯網+審計”,建立新昌縣審計局大數據審計技術攻關小組,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實施完成了城區公共停車位運行管理情況專項審計調查,加快實現審計業務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3.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審計價值體系建設。一是深化審計體制改革。積極爭取領導重視,縣委縣政府明確將審計機關績效考核方式從原來的按政府管理部門考核調整為參照紀委監委、組織部、法院、檢察院等職責相近監督部門進行考核,保障了審計監督獨立性和經濟綜合監督職能發揮;按改革要求清理和退出與審計職責無關、可能影響行使獨立審計監督權的有關管理事項,自2018年1月1日起退出了政府投資項目造價結算審計事項,回歸監督本位,進一步深化審計體制改革。二是堅持和完善審計實施方案集體會審制度、審計質量責任制、審計任務清單制度、審計法律顧問制度、三級復核和集體決策制度、審計整改督查問責制度、項目審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八項制度,為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價值夯實基礎。三是貫徹實施《新昌縣審計整改工作暫行辦法》《新昌縣審計整改責任追究辦法》,全面實施審計整改“聯動+督查”、“掛銷號+雙公告”“考核+問責”新機制,倒逼被審計單位壓實審計整改責任,落實審計整改,切實提高審計查處問題整改率,審計整改率達93.02%。四是加強審計成果轉化運用,促進政策制度“廢改立”、體制機制創新優化、“老大難”問題解決和遺留問題處置,切實提高審計成果運用轉化率。2018年,共推動36項政策“廢改立”,推動21項機制體制創新,解決了6個老大難問題。
(三)聚焦隊伍建設,全面夯實審計基礎
以“清廉審計”建設為載體,加強政治、思想、組織、紀律和作風五大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
1.加強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堅持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機關干部周一學習制度,組織干部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的新要求,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個立”“三個區分開來”等重要論述,持續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組織開展了學習“紅船精神”、學習范小仙、徐海燕先進事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經典誦讀、領導班子成員上黨課、固定主題黨日、組織觀看教育影片等活動,不斷提高干部政治素養,引導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2.加強組織建設。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鮮明導向,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機關黨支部建設,嚴格按時開展新一屆黨支部的換屆選舉,選齊配強支委會,進一步夯實基礎,切實將局機關黨支部打造成堅強戰斗堡壘。進一步加強審計組臨時黨組織建設,重視發揮黨小組功能,嚴格“三會一課”制度?!锻獬鰧徲嫿M“臨時黨小組”工作法——讓黨旗飄揚在審計一線》被縣直機關評為2017年度優秀黨建案例,《“審計項目+臨時黨小組”的實踐與思考》被評為縣直機關2018年度黨建課題一等獎。
3.加強紀律建設和作風建設。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規范和加強黨內政治生活,嚴肅認真開展黨內監督,嚴格遵守黨章黨規黨紀,堅持從嚴管理干部,實行廉政風險點預防排查機制,落實審前承諾,開展明查暗訪,打造過硬的紀律作風,樹立審計機關良好形象。制訂《關于推進清廉審計建設的實施意見》,圍繞“五清”總目標,扎實開展清廉審計建設,嚴格執行“八不準”審計工作紀律和“四嚴禁”工作要求。組織開展了紀律作風專項整治月、干部兼職情況專項清理督查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等行動,深刻查擺整改,加強警示教育,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扎實開展為期2周的審計系統集中整訓,認真收看上級專題講座12場次,做到規定動作三到位,自選動作求實效,審計干部認真聽、用心悟、踴躍談,取得“指路”“鼓勁”“充電”的良好效果,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強能力建設、轉變工作作風。
4.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加大干部教育培訓,組織干部認真參加《審計大講堂》,鼓勵干部通過審計文化書屋等網絡平臺,加強對自然資源、大數據審計等新業務的學習,實行“審計實務導師”,抓好新進人員“傳幫帶”,著力增強審計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要求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干部隊伍的活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努力建設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
(四)服務大局,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
我局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要求積極落實各項中心工作。積極參加城市房屋拆改工作,按要求完成欽寸水庫有關后續掃尾工作;認真開展聯系企業、聯系村、社區共建和“五星達標3A爭創”等掛聯幫扶工作;組織黨員干部服務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參與爭當“五大員”、交通治堵文明勸導等工作。配合審計署和省廳開展縣級審計機關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工作;選派三名審計人員配合省廳市局參加政府債務審計、社保資金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選派一名審計人員配合縣紀委案件調查工作。
?
二、2019年工作思路
?
2019年,我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省委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精神,以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為目標,提升審計工作的政治站位,依法履行審計職責,大力推進審計全覆蓋,持續深化審計改革創新,堅定不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切實加強審計干部隊伍建設,積極發揮審計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權力規范運行、促進反腐倡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為新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審計支持。
(一)提升兩個站位,推進審計高質量發展
1.要提高政治站位。審計工作涉及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審計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增強方向感、責任感、使命感。自覺把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作為一條政治紅線貫徹到審計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2.要提升工作站位。從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高度謀劃推進審計工作,加大對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加大對經濟社會運行中各類隱患揭示力度,加大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力度,自覺把落實黨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作為一條工作主線貫徹到審計工作各方面、全過程。找準審計工作服務改革發展大局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緊緊圍繞上級審計機關和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工作重點,更好地依法履行審計職責,做到敢于監督、善于監督,既要發現問題、又要解決問題,堅持依法審計、文明審計。
(二)深化“三個平臺”建設,大力推進審計全覆蓋
以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為目標,深化政策跟蹤審計、財政審計大格局、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三個平臺”建設,推進“三個平臺”深度融合,統籌計劃制訂、資源整合、成果運用,提高審計監督整體合力和綜合成效,有效推進審計全覆蓋,充分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1.深化政策跟蹤審計平臺建設,扎實開展重大政策跟蹤審計。進一步深化政策跟蹤審計平臺建設,建立健全政策跟蹤審計的統攬項目計劃、統籌審計重點、再造審計流程、成果整合運用、組織保障等機制,聚焦打贏“三大攻堅戰”、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等政策落實,加大審計力度,確保政令暢通。按省審計廳統一部署同步開展數字經濟財政扶持政策落實情況審計調查、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績效情況審計調查;組織實施經濟薄弱村扶持政策落實情況專項審計調查。在其他項目審計中進一步關注扶貧、涉農、環保、社會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落實情況以及重大風險防范等重大政策落實和重點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揭示和反映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目標未實現以及嚴重影響和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確保黨和政府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在補齊民生短板、推動惠民政策落地中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2.深化財政審計大格局平臺建設,扎實開展財政審計。圍繞審計“兩個報告”需求,以財政同級審計為核心,以公共資金為審計對象,通過“財政+”等方式,全面提高縣級部門、鄉鎮(街道)預算執行審計覆蓋面。既要聚焦財政資金績效,關注過緊日子嚴控“三公”經費支出、規范節會慶典活動、公款競爭性存放、大額專項支出績效、非經營性資產管理等情況;又要聚焦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關注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的政策依據、支出標準、績效目標等管理情況,揭示支出偏離預算、結構不合理、政策目標未實現等問題,促進完善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的決策機制,提高財政管理水平。認真組織實施2018年度縣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草案審計;按不低于20%的覆蓋面組織實施鄉鎮財政決算審計;探索構建部門預算大數據分析系統,加快推進部門預算全覆蓋。
3.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平臺,扎實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科學實施經濟責任審計五年規劃,認真組織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年度計劃,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平臺與政策跟蹤審計平臺、財政審計大格局平臺深度融合,將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政策跟蹤審計、重大專項資金審計調查、非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發現的問題納入經濟責任審計和對領導干部評價內容,將黨章黨紀黨規作為問題定性定責的重要依據,全面客觀評價領導干部的履責情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應負的責任,并切實運用容錯糾錯機制,做到依法審計有力度、容錯糾錯有“溫度”。按照黨政同責、同責同審、凡審必嚴的要求,深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并結合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會同有關部門繼續組織實施履職聯審,繼續探索與縣委巡察同步實施協作機制。
4.深化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全面完成退出工程造價結算審計后續掃尾工作;加強政府投資項目預算執行、竣工決算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加快投資審計轉型創新發展,規范投資領域審計監督。加大重大項目建設監督力度,注重揭露和查處決策失誤、損失浪費、管理失職瀆職、利益輸送等嚴重違法亂紀行為,進一步促進規范項目建設,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5.深化國企國資審計。貫徹落實全國審計機關深化國企國資審計會議精神,有序推進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科學制定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審計計劃,組織開展國企國資審計。組織實施縣水務集團財務收支審計。
6.深化內部審計指導和監督。實施“內審督導”工程,鞏固和深化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協同機制,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三有四化”水平。深化風險防范清單督導制度和內部審計成果綜合利用機制,統籌編制審計計劃,推動實行內管干部三年輪審制度。加強內部審計人員培訓,深化內部審計聯系點制度,加大內部審計指導監督力度。深化和完善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聯動審計機制,推進審計資源整合和審計監督全覆蓋,繼續會同鄉鎮街道內審機構聯動實施經濟薄弱村扶持政策落實情況專項審計調查。
(三)推進四項改革創新,加強審計業務建設
1.推進審計體制改革。始終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促活力的理念,開展“改革深化年”活動,在審計理念、審計手段、審計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按上級統一部署,有序推進審計機關機構改革各項工作,優化審計職責,做好機構設置、職能劃轉、人員轉隸等各項工作。按要求落實好向上級審計機關述職報告、重大事項報告、審計工作報告審核等制度。
2.推進審計方式創新。深化“三個平臺”建設,推進計劃統籌、資源整合、成果運用的深度融合和審計組織方式方法創新;實施“科技強審”工程,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深化大數據審計,加快實現審計業務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運用大數據及其有效分析手段助推審計技術創新;結合經濟責任審計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會同紀檢、組織等部門聯合實施履職聯審,并繼續探索與縣委巡察同步實施協作機制;擴大聯動審計和審計購買服務的范圍和內容,組織行業專家和社會審計、內部審計人員等開展聯合審計,有效整合審計資源,提升審計效能;創新審計項目組織方式,探索混合編組、同步實施審計模式,科學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打破業務科室分工界限,根據人員專業特長優化結構混合編組,實現“一審多果”、“一審多用”。
3.推進審計質量管理創新。實施“質量提升”工程,鞏固深化對標“九項標準”的創新舉措,樹立全員全過程質量管理理念和精品意識。堅持以優秀項目標準衡量每個項目、每個實施環節,實行審計質量分級管理制度,規范審計程序、深化審計內容、強化項目審理,加強審計質量管控。要超前謀劃、突出重點,確定重點項目,從力量調配、資源整合上向重點項目傾斜,做到現場實施與后期提煉并重,堅持從計劃謀劃到審計整改全過程鏈打造優秀項目。要注重審計方案的引導控制作用,加強依法審計取證工作,審慎把握容錯免職事項,深化應用審計三張清單,力爭審計質量和創優有新的突破。
4.推進審計成果運用創新。實施“成果運用”工程,做深做透審計后半篇文章,進一步推進審計成果運用。注重審計發現普遍性、規律性、傾向性以及風險性、苗頭性的問題,建立共性問題清單、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風險清單、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白名單”等“三張清單”,從體制、機制和制度層面提出審計意見建議,促進體制機制創新優化、政策制度“廢改立”和“老大難”問題解決;通過審計信息、審計綜合報告、專報等多種形式及時報送領導決策參考;完善審計成效年終報告制度,放大審計效應,擴大審計影響力;全面實施審計整改“聯動+督查”“掛銷號+雙公告”“考核+問責”機制,落實審計整改,切實提高審計移送事項成案率和問題整改率;積極探索“審計結果”轉化為“審計成果”的途徑、方式,推動審計成果在領導決策、績效管理、干部獎懲等方面的運用;充分利用審計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能優勢,拓展優化協作機制,加強與紀委監委、組織、巡察、公安、檢察等機關的工作聯動和信息共享,努力將審計成果運用到決策、管理、監督各層面,融入干部大監督機制。
(四)強化五種意識,提升審計隊伍素質
圍繞“三個立”總要求,以建設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為目標,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全面強化審計機關和審計干部黨建意識、政治意識、學習意識、紀律意識和服務意識,提升政治定力、保障能力、業務能力、清廉審計和依法文明審計水平。
1.強化政治意識,提升政治定力。組織干部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中央、省委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引導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不移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站在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高度謀劃審計工作,堅定不移把講政治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審計工作全過程,站穩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善于從政治上把大局、看問題、提建議。
2.強化黨建意識,提升審計保障能力。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范和加強黨內政治生活,嚴肅認真開展黨內監督。牢固樹立“靠黨建強身”理念,以“一切工作到支部”為鮮明導向,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機關黨支部建設。深入開展“清廉審計”建設,抓好審計業務和黨建工作的融合;進一步加強審計組臨時黨小組建設,重視發揮黨小組功能,嚴格“三會一課”制度,創新黨日活動方式,為推動審計工作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3.強化學習意識,提升業務能力。牢固樹立“靠業務吃飯、質量至上”理念,加大干部教育培訓,繼續開設局“審計大講堂”,實行審計實務導師制,著力解決新形勢下審計任務重和本領恐慌的壓力,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著力提高審計干部發現問題的基本功和解決問題的“看家本領”,最大限度地激發干部隊伍的活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審計“集團軍”。
4.強化紀律意識,提升清廉審計水平。堅持從嚴管理干部,嚴格執行好干部標準,加強干部法治教育,組織開展學法用法考試,教育干部嚴格遵守黨章黨規黨紀,繼續實行廉政風險點預防排查機制,開展明查暗訪;嚴格落實審計“八不準”工作紀律和“四嚴禁”工作要求,推行廉政提示、審前公示、廉政反饋卡、紀律報告、審計回訪、監督檢查等工作制度,防范廉政風險,提升干部清廉審計水平。
5.強化服務意識,提升依法文明審計水平。緊扣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增強服務改革、服務發展的意識,教育引導干部既要堅持原則,更要善于溝通,用事實和數據說話,以理服人,提高依法文明審計水平;堅持并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當好改革的促進派,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全縣樹立鼓勵改革創新、擔當有為的鮮明導向提供審計支持。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