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244J/2021-68302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新昌縣民政局 | |
| 生成日期: | 2021-12-01 | 主題分類: | 其他 | 組配分類: | 為民辦實事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1-12-01 09:09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民政局
有了這筆‘固定收入’,以后村里發展項目就有底氣了!”幾天前,沃洲鎮沃洲村黨支部書記鄭長洪從縣民政局水庫移民扶持科聽到一個好消息:用水庫移民扶持資金購置的商鋪已經順利簽約,預計每年平均收入可達8萬元。
我縣是水庫移民大縣,縣域內有大中型水庫4座、小型水庫124座,移民安置村、庫區村眾多。沃洲村就位于長詔水庫水源保護區,是個典型的庫區村。這些年,因鮮有合適的發展項目,村里集體經濟十分薄弱。鄭長洪說:“村里‘荷包空空’,我們即便有干勁,也很難為村里干成幾件實事。”
和沃洲村一樣,我縣還有不少庫區村和移民安置村存在類似情況。縣民政局水庫移民扶持科工作人員張凱說,為幫扶這些村增收創富,近年來,我縣聚焦“政策兌現、資金安全、移民滿意、共同富裕”目標,扎實推進后扶富民工作,聯合購置商鋪發展“飛地”經濟項目,就是其中一個積極探索。“今年,我們分兩期安排5個鄉鎮(街道)20個村抱團投資。”張凱告訴記者,在他們牽頭協調下,這些村利用水庫移民專項扶持資金2500萬元,在七星核心商圈購置臨街店鋪23間,房屋產權歸村集體所有。“村里有相對固定的收益后,富民強村‘一盤棋’就能盤活了。”
除了發展“飛地”經濟,我縣還根據各庫區村和移民安置村的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綜合情況,安排了光伏發電、水電站投資、觀光旅游、生態產業等依靠綠色能源和地域優勢的增收項目,以及與移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回山鎮紅聯村屯外自然村位于門溪水庫庫尾,因為多個移民項目的落地,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最近,隨著大坑溪游步道等項目的陸續建成,村里正謀劃將村文化禮堂改造成中高端民宿;回山鎮荷塘村同樣位于門溪水庫邊,前幾年,村里利用移民扶持資金在水庫邊建了一個觀景平臺,結果一下子就“火”了。“來這邊游玩、露營的人特別多。”荷塘村黨支部書記梁亞東告訴記者,目前村里正在謀劃建設露營基地。同時,考慮到兩個村子都位于門溪水庫邊,紅聯和荷塘兩個村子正在積極謀劃抱團發展。
“把錢花在刀刃上,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扶’與‘持’上雙重發力,致力于用項目撬動發展,幫助移民安置村、庫區村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縣民政局局長呂江表示,“十三五”以來,新昌已累計安排移民村基礎設施、美麗鄉村、集體經濟增收等共同富裕領域專項項目275個,總投資1.7億元,其中移民專項扶持資金1.3億元,有力增強了水庫移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