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252D/2021-68330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儒岙鎮 | |
| 生成日期: | 2021-06-02 | 主題分類: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1-06-02 15:50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儒岙鎮
未來五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實現儒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要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基礎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發展穩定,穩中求進、積極作為,全力推進儒岙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致力產業優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農業打好“綠色產業牌”。借助儒岙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綠色農業,推進“農業+旅游”、“農業+休閑”等模式,通過招商選資等一系列手段,投資建設里外岙村農業綜合體,重點培育橫板橋、南山、會墅嶺等一批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基地。利用生態資源,發展好珍貴彩色健康森林、三新技術推廣、質量安全技術推廣,扶持發展山地蔬菜、優質水果等新興潛力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工業打好“膠囊振興牌”。大力實施膠囊產業振興計劃,繼續發揮天龍、益立、和信等17家規上膠囊企業帶動作用,鼓勵企業研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改造數字化車間,推動膠囊企業完成數字化車間改造,努力推進膠囊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同時繼續抓好監管,持續開展膠囊“三無”創建、六查行動,規范膠囊生產、經營、銷售行為,推行膠囊生產全程監控和智慧監控防控質量體系,加大膠囊非法生產銷售儲存行為打擊力度。文旅打好“唐詩之路牌”。深入推進“旅游+”戰略,以風情小鎮培育、美麗城鎮創建為契機,充分發揮天姥山、浙東唐詩之路等資源優勢,通過文旅小型產業園建設、旅游度假酒店建設、唐詩路驛站村落建設項目推進、天姥風情村落建設、芭蕉山森林氧吧高端度假區打造等手段,形成以文化體驗、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為核心的三大發展板塊,帶動服務、商貿等第三產業發展。
2.致力統籌協調,展現鎮村環境新面貌。聚焦集鎮能級提升。致力集鎮形象提升,從功能優先角度出發,著力建設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集鎮出入口景觀、集鎮文體綜合中心等,營造集鎮意象,塑造集鎮形象。致力集鎮布局合理,通過集鎮公路改拓提升、環鎮西線公路等項目,持續提升集鎮交通網絡,繼續做好集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大集鎮周邊綠化,推進市場化環衛保潔工作。致力集鎮功能完善,投資興建農貿市場、體藝中心,加快園區環境綜合提升,穩步推進民居、商貿、工業等產業功能布局,推動人口集居、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和功能集成,提升中心鎮的集聚輻射和承接要素的能力,進一步把集鎮內涵做實,功能做強,服務做優。聚焦人居環境提升。鞏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繼續抓好“控違拆違”、空倒房整治,做好拆后利用監管工作,防止閑置資源浪費、違建反彈,著力構建鎮村風貌提升,做好美麗城鎮創建工作。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六大專項行動,完善河湖長制、五水共治滿意度提升等工作,持續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和日常監管。鞏固提升“污水零直排區”創建、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統籌推進文化禮堂建設和家宴中心建設,構建美麗的農村自然人文環境。聚焦強村惠民工程。以暢通為先,便捷為要,統籌安排上里至莊山、安基至道士巖、硠下至歐潭等交通項目建設和道路建設工程,加強鎮區內外路網建設。深入開展經濟薄弱村創新發展,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鼓勵村集體依托特色產業、閑置資產、集體土地等資源,參與或興辦經濟實體,加大低收入農戶結對幫扶力度,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保護農民土地財產權益。依托土地開發、復墾等“騰籠換鳥”手段,推動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深化扶貧搬遷,積極謀劃下山脫貧移民安置工程,投資建設農民集聚小區,落實配套扶持政策,持續促進人口集聚和百姓異地增收。
3.致力和諧發展,創新社會管理新模式。繁榮社會事業。加強校園安全教育體系建設,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善管理機制,抓好平安校園建設。加強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更新完善衛生院醫療設備,完善基礎衛生服務功能,提升醫務人員素質,以滿足群眾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加強群眾文化體育體系建設,充分利用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陣地,開展“陽光文化進禮堂”、送醫下鄉等活動。加強綜合治理。推進美麗城鎮續建項目,加快智慧城鎮建設,深化鎮、村兩級矛調中心建設,健全信訪維穩工作機制和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全力做好信訪維穩工作,打贏維穩工作攻堅戰。依托基層治理四平臺和平安建設系統,發揮全科網格、膠囊“智慧監管”作用,持續開展“六查”和“三無”創建,完善應急預案,提升基層治理和安全生產網格化、社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和實效。完善公共保障。加快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及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切實做好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工作,確保大病救助、貧困戶幫扶資金等錢款按時到位。重視抓好就業培訓,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加大困難群體救助力度,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福利機構和養老機構,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力度,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和民辦非企組織,完善醫療、就業、救濟等民生保障,有效提高全鎮居民的公平感、安全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4.致力自身建設,實現治理水平新提升。強化思想作風建設。高度重視、嚴格落實黨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找準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著力點和出發點,持續加強組織領導、理論武裝、檢視整改、宣傳教育等工作,為建設幸福儒岙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要求,嚴防“四風”問題回潮。減少“痕跡”管理,精簡文山會海。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用政府“緊日子”換取百姓“好日子”。堅持把底線思維貫穿工作始終,堅決守住穩定、安全、生態、廉政的底線。強化法治建設。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認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加強審計監督,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推進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社會公益事業等領域的信息公開。充分發揮傳統媒體、新興媒體作用,及時回應社會關注,提升政府公信力。強化組織建設。抓實基層基礎。持續開展“五項競賽”比學趕超,深入查擺基層黨建存在問題和不足,責令限期整改,考核結果列入對“一肩挑書記”月度考核,促使其進一步增強黨建責任意識,強化基層黨組織執行力。抓牢隊伍建設。抓村干部隊伍建設,重點加強對村“一肩挑書記”的教育監督和管理,實行“一月一考核一通報,一季一例會一匯報,一年一考評一述職”,強化黨建責任落實。抓黨員隊伍管理,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規范主題黨日活動和黨員亮分評議,處置警示型黨員和不合格黨員。規范黨員發展和黨組織關系轉接,培養一批村級后備人才。抓細品牌打造。深化“蒲公英”黨建品牌,把黨員志愿服務與各項重點工作、中心任務全面融合,尤其進一步強化站所、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亮點提煉與“蒲公英”黨建的融合。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