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367K/2021-69443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城南鄉 | |
| 生成日期: | 2021-06-04 | 主題分類: | 組配分類: | 重點項目 |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1-06-04 09:47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城南鄉
(一)堅持穩中求進,著力增強發展協調性
一是突出產業發展轉型。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鼓勵支持規上企業和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型科技企業進行數字經濟改造,創建中小型科技企業3家,推進由傳統產業向智能制造轉變。鞏固疫后回暖態勢,加大企業培育,爭取在原有5家規上企業的基礎上再發展2家,工業產值突破10億元,銷售收入達到9億元,實現利稅6500萬元,工業增加值 1.7億元,完成外貿出口值3億元。
二是延伸農業發展網絡。繼續抓好完成企石、秦高等村1006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成塊連片發展優質茶葉、綠色果蔬,規范推進農業設施用地。發揮里家竹果蔬、天荷農場等產業強村的示范作用,做優茶葉、鐵皮石斛、獼猴桃等產業,大力發展花卉苗木、中藥材、三葉青等特色農業,打造初見花田、荷塘家庭農場等農旅融合示范點,規劃培育小京生基地100畝。積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農業外延增值,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
三是厚植產業發展優勢。在縣“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依托韓妃江資源優勢,推進重點村下洲村鄉旅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旅游業態。依托3A級景區七盤仙谷、天燭湖,探索潛溪“夜市經濟”發展,以“初見花田”的百畝花海為典型,鼓勵發展觀光農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切實打造“城市后花園”。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將鄉村旅游項目與現代農業、民俗文化緊密融合,真正把青山綠水、人文資源轉換為共享經濟新紅利。
(二)堅持品質至上,加快構建發展大空間
一是優化農村基礎。在村級布局上,堅持村莊規劃,加強農村建房管理,嚴控新增違章,為村莊發展拓展更大空間;加大土地保障力度,力爭完成土地開發48畝、土地綜合整治30畝以上;推進閑置農房激活工作,計劃激活20幢約2000平方的閑置農房。結合天姥山唐詩文化建設和104國道改建契機,積極爭取里家竹5000-6000畝的臺地開發。多措并舉做好抗旱保水工作,完成下洲、大山莊河道整治和前進、瑯珂山塘水庫整治項目,完成不少于2個村的飲用水改造提升工作。???????????????????????????????????????????????????????????????
二是加快項目建設。配合縣里做好新胡線俞家央至瑯珂段道路提升工程;繼續做好城南路口平改立、南互通連接線平改立政策處理,確保無障礙施工;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姚宮至大山莊道路今年完工;全力推進官塘頭至荷花塘道路等交通項目落地實施。加快杭紹臺高鐵建設,確保7月完工。爭取完成韓妃村宜居宜業項目和歷史古村落保護項目。投資550萬元打造天荷、大山莊等5個村的美麗鄉村項目建設。 ??????????????????
三是提升鄉村能級。謀劃美麗集鎮基礎提升,做好斷頭路美化綠化、河道堤壩加固提升,背街小巷景觀打造等工作,綜合整治“道亂占”“車亂開”“攤亂擺”現象,全面改善交通擁堵。繼續凝心聚力做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培育省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1個,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2個、準確村5個。
(三)堅持民生為要,加快構建和諧新局面
一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積極做好社會保險擴面、農村醫保、低保、五保、殘疾和大病救助等工作,確保全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越惠保”參保率達到60%以上。落實慈善一日捐、困難黨員慰問和“萬名干部聯萬戶”等活動,加強弱勢群體幫扶。進一步推進丁龍村小型水庫解困項目建設,完成瑯珂永寧公墓和新溪生態公墓建設,全面推進7個村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公建民營,為全鄉60周歲以上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
二是強化鄉域疫情防控。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認清形勢,全面認識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問題的嚴重性,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措施上要精準有效,要認真落實防疫規定動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對農貿市場、超市、學校等場所進行消殺,做好冷鏈食品的檢測,持續抓好測溫、佩戴口罩、衛生清理等常態化疫情管控各項措施,特別是農村、企業、項目單位要加強流動人員的摸排、上報工作。責任上要壓實壓緊,各村要認真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把防疫工作放到首位,各企業、項目單位要對員工負責,積極引導員工就地過年,并做好各項保障工作。
三是加快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強化輿情應對和監管,提高輿情預警能力,爭取輿情負面信息早發現早處理。重視初信初訪,重抓問題化解,抓好信訪維穩工作落實。著力加強人民武裝工作,積極做好征兵和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嚴格落實企業和在建項目的安全生產責任,加大森林防火、老住宅、沿街商鋪的整治力度,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確保社會穩定。繼續深化“鄉理鄉親”服務集市,進一步向基層治理延伸,打造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現代化城南樣板。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