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199H/2020-67163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縣科技局 | |
| 生成日期: | 2020-06-30 | 主題分類: | 科技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1-06-08 15:02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科技局
今年以來,新昌縣科技局以“創新強縣”為指引,以“創新生態最佳縣”為目標,緊扣國家創新型縣建設任務,全力克服疫情給科技創新工作帶來的影響,堅持“工作不斷、節奏不亂、干勁不減”,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1.提升創新能力。一是培育創新主體。舉辦高企申報培育班2期,在全面摸排的基礎上,對重點培育對象,開展面對面指導和一對一追蹤。今年已成功獲批省科技型中小企業53家,目前已全面開展第二批申報的65家企業的資料形式審查和實地核查。出臺《2020年研發經費行動計劃》,推進規上企業研發經驗清零行動,1-4月上報研發經費5.20億元。二是完善創新平臺。新昌智造科創走廊建設全面推進,高端科創園完成方案設計,省級軸承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專業運營機構引進工作正在進行中,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即將啟動建設,紡機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完成建設規劃編制。三是集聚創新人才。引進“海外專家”7人,新和成獲評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的2個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已通過國家初審,推薦申報海外工程師年薪資助項目4人。
2.推進協同創新。一是深化產學研合作。浙江理工大學新昌研究生培養基地已啟動第三批研究生招生前期工作,挖掘企業技術需求121項;浙江工業大學新昌研究院為五洲新春、新寶電器研發的2臺自動化設備已投入使用,中國計量大學新昌研究院啟動裝修。1-5月份,邀請高校院所專家來新昌企業走訪指導10批次,挖掘企業技術需求100多項,舉辦科技人才對接會22場(其中云對接活動11場,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26項,實現技術交易額2.2億元。二是深化區域合作。推進科創“飛地”建設,充分發揮平臺招才引智積極作用,新昌杭州紫金科創港孵化的醫療器械項目將落戶新昌,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中美福源有限公司來新實地對接,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做好向上資源爭取,百城百園行動方案已上報科技部。
3.優化創新生態。一是出政策。完成“新昌科技創新20條”修訂,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舉辦專題培訓班、上門發放資料等形式,讓企業及時了解、掌握和享受政策,更好發揮政策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同時,加快2019年的政策兌現,已在1季度全面完成,共兌付政策資金3653萬元。二是優服務。疫情防控期間,成立“科技專家服務團”,相繼推出科技辦事“零上門”、科技服務“零距離”、科技項目“云對接”、高企申報“云培訓”等舉措,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務,累計舉辦專題培訓班67場,出動專家300多人次,服務企業近1000家次,有力推動了科技企業的復工復產,新昌成為全省規上工業復工復產指數率先超過80%的三個縣市區之一,在4月26日召開的全省縣委書記交流會上,新昌作了典型發言。三是造氛圍。會同省科技廳做好新昌全面創新改革工作經驗的總結提煉,4月23日,省科技領導小組正式印發了《關于學習推廣新昌全面創新改革經驗的通知》,5月5日,《浙江新聞聯播》頭條播出《“產學研深度融合 新昌“小縣大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報道新昌科技創新情況。5·31新昌科技日組織召開了以“云聚人才,眾創未來”為主題,以“新昌縣眾創共享科創云平臺”發布為重點的系列活動,即“一場大會(中國科技服務業大會),兩館啟用(浙江聯通5G新昌智造應用展示中心、新昌造就未來科技館啟用),一周對接(與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高校聯盟、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國計量大學、上海704研究所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對接)”。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我們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重點在掌握產業核心技術上求突破、在培育未來主導產業上下功夫、在打造重大科技載體上見成效,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
1.抓好科技主要指標。根據市局、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科技進步目標,再進行一次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制訂針對性的措施,做到數據一月一統計、一季一研判。同時加強與統計、發改、經信、市場監管、園區等部門的聯系對接,強化工作合力,力爭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抓好創新主體培育。堅持新申報企業和重新認定企業“兩手抓”,確保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突破600家,新增市級及以上企業研發機構15家以上,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100項,授權發明專利500件以上,開發省級新產品150項以上。
3.抓好創新平臺建設。積極爭取省級高新園區升格為國家高新區,推進境外并購產業合作園、高端科創園、海創園建設。大力培育特色產業眾創空間,新增市級以上眾創空間3家以上。運行好省級軸承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加快紡機、膠囊、智能裝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爭創省級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發揮好新昌杭州紫金科創港招商引智平臺作用,引進科技項目6個以上、創新團隊4個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實現技術交易額6億元以上。
4.抓好開放協同創新。實施產學研合作“百企聯百校”專項行動,舉辦各類精準對接活動100場,力爭達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00項以上。深化區域科技合作,加強與京滬杭甬的全面科技合作,吸引創新資源向新昌集聚。加大引智力度,引進集聚國家和省人才不少于3名、紹興“海內外英才計劃”人才不少于15名,引進高端海外工程師20名以上,創建外國專家工作站2家以上。
5.抓好創新環境優化。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縣、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范基地、省級全創改革試驗區、省級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建設,廣泛開展政策宣講,做到在新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科技中介“三個全覆蓋”。深化科技“三服務”,新昌科技開放合作創新服務云平臺上線運行。繼續舉辦好新昌科技日系列活動和全國縣域創新發展新昌論壇,發布縣域創新標準體系,講好新昌故事,展現新昌形象。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