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7028Q/2022-70519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新昌縣南明街道辦事處 | |
| 生成日期: | 2022-12-22 | 主題分類: | 其他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2-12-22 08:46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南明街道
回顧過去半年,是南明經受諸多考驗、歷經重重困難的半年,也是南明頂住巨大壓力、逆風砥礪向上的半年。時光為證,奮斗不止。在縣“14361”發展戰略指引下,我們堅持“雙城共興、詩路共美、南明共富”總目標,圍繞“黨建、防疫、項目、鄉村、安全”等六大領域,精準發力、主動作為,高質量推進“五張清單”工作機制,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突破。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政治統領、忠實為要,以實勁韌勁打造基層黨建新高地。
思想建設擺首位。堅持以政治建設為核心。持續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開展“六講六做”等各類宣講活動48場。注重發揮理論學習中心組、村(社)黨員大會先鋒示范作用,落實班子集中學習4次,交流研討3次、上報基層響亮指數279條。鼓勵領導干部積極發表理論研究文章,踴躍參與“共富·青年說”宣講大賽,利用學習強國平臺報送正面稿件3條,宣傳基層特色亮點,不斷激發昂揚向上的正能量。
黨建引領亮底色。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大抓黨建”工作導向,統籌抓好城鄉基層、兩新組織及新業態行業黨建工作。接收共建單位下派紅色指導員67名,明確小區黨支部55個,集結紅色樓道長871名,構建完善“街道—社區—小區—樓道”四級組織架構。重點關注鄉村黨員發展及結構優化,動態消除三年以上未發展黨員村2個。全面實現轄區內50人以上企業黨組織全覆蓋。啟用今年我縣首個天姥驛家南明街道示范站點,注冊成立“新益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持續深化“黨建+公益+治理”模式。
正風肅紀嚴要求。強化“四責協同”機制,落實“五張責任清單”,不斷深化清廉南明建設。堅決扛牢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折不扣抓好縣委回訪檢查反饋意見十一方面32個具體問題整改落實。正確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7人次,全力維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用好用活紀檢監督建議書,發送村級監督任務單5份、監督建議單30份,督促整改問題53個。著力推進機關、村居兩個清廉單元建設,開展村級監察工作聯絡站片區協作,設置村級監察聯絡員66人,建立基層權力運行“廉政防護網”。
(二)全力以赴、解困紓難,以實干擔當書寫疫情防控高分卷
眾志成城齊防疫。時刻繃緊防疫責任之弦,理清完善戰役扁平化指揮體系,動員黨員、機關干部、樓道長、網格員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確保各環節無漏洞、無死角。高效完成上級核查指令1.71萬條,隔離轉運550余人,隨訪管控人員800余人,任務數量居全縣第二。積極響應主城區“1520核酸采樣服務圈”建設,迅速啟動核酸采樣點17個,日均檢測數占全縣人口數26.7%,不斷提升精密智控水平,織密疫情監測網。
應急作戰提水平。按照平戰結合、快速反應的要求,通過培訓、演練、實戰全方位提升干部平急轉換能力。認真開展“疫情防控”主題春訓,采用“必修+選修”“集中+自學”“線上+線下”等多種模式,必修課總點擊量達到1.9萬次,黨員參與量3500余人次。開展密接穩控、混管陽性處置等全鏈條全要素應急演練5次,平穩處理“5·3”湖蓮潭檢測點混管核酸異常樣本情況,以演練補足精密智控體系短板,以實戰提升干部應急處突能力。
有序復工助發展。堅持管理和服務并重,以疫情防控常態化保證經濟社會和人民生產生活正常化。發放《關于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告知書》2735份,張貼場所碼4786張,與158家企業簽訂進出口防疫責任書,細化最小單元防疫顆粒度。幫助企業申報留新補貼1.3萬元,協助五洲新春、興昌風機網上申領省外貨物運輸通行證20余張,與企業一道共克時艱。截至5月,規上企業產值達9.6億元,同比增長12.1%;增加值達1.5億元,同比增長6.8%。
(三)攻堅克難、壓茬推進,以項目為王唱好區域發展“雙城計”
城鄉基礎不斷夯實。對標評測要求,落實落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扎實整改問題,結合“問題大起底”行動,發現問題7000多個;完成交辦反饋問題整改1200余項、銷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72個。著重基礎工程,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地基框架初成,仙桂、梨小余等2村道路亮化開工在即,桃源鴨沙畈新村配套設施項目完成立項。著力城鄉環境,以“城區臟亂差圍剿戰”、“空中蛛網”、銀城街整治等行動為抓手,清理僵尸車113輛、整治亂堆亂放200余處,拆除違章建筑6065平米,城市顏值持續扮靚。
老城面貌持續蝶變。中心城區能級不斷提升。年初啟動14個區塊舊小區改造,根據“成熟一個、改造一個”原則,雙向發力,4個片區簽約接近尾聲,3個小區進場施工,惠及周邊居民近8000戶。5月啟動東街舊城區改建房屋征收,涉及搬遷戶1364戶、建筑面積約19.6萬平方米,是我縣史上體量最大的項目。危房解危、電梯加裝項目開啟加速度,進一步推動“品質南明”建設。湖蓮潭、茶亭列入省第四批未來社區創建名單,重點推進鄰里、教育、健康等基礎公共服務項目,推動特色場景落地見效。
新城開發加快腳步。重新整合開發新民片區地域空間資源。著力推進甘棠片1200多畝土地征用和1000墳墓遷移,為婦保醫院、浙工院項目的引進落地騰挪空間。完成新民安置地塊騰空及未來社區實施單元地塊63.77畝土地完地表清理。高效完成棣山村舊村房屋搬遷項目簽約、騰空、拆除。東環路、中環路建設施工繁忙,王泗洲至荘前道路段開工建設,有序推進104國道改道項目485畝土地征用及17戶房屋搬遷,城東交通區位優勢逐漸凸顯。
(四)比學趕超、實路賦能,以真抓實干激活鄉村共富新動力
全流程閉環管理。聚焦共富發展難題,從體制機制根本處下手,最大限度激發黨員干部干事擔當內生動力。建立《農村“兩委”干部考核指導意見》、《農村主職干部考核管理辦法》等制度,以考核倒逼干部責任落實。重點推廣“浙里興村共富”場景應用,派發黨建、發展、民生、美麗等各項任務182條,根據平臺一體多維評價體系,周賽比、月通報,掀起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推進班竹、仙桂、甘棠3個后進村“蝶變”行動,明確年度工作目標計劃,以清單式管理督促重點任務落實。
多方位打造精品。依托“浙東唐詩之路核心段”提升工程,整合資源、串珠成鏈,實現桃源片聯動式發展。投資1700余萬元推進桃源、班竹2個精品村建設,打造天姥古驛詩畫景觀,擴大旅游消費,造福周邊村民。支持桃源宿集和未來鄉村生態項目落地,積極融入登山步道建設工程(一期西線工程),同時鼓勵鄉賢回歸助力鄉旅發展,未來鄉村建設浙出亮點,形成一批特色精品景區景點。
寬路徑消薄致富。鼓勵挖掘鄉村優勢農產品,延伸聯湖草莓、望江山香椿芽、荘前藍莓等農產品產業鏈,開發“采摘游”,試行“抖音直播”,擴展銷售路徑。加大鄉村人才致富創收能力培養力度,技能培訓參與人數超過200人。重點推進梨小余村全縣首個“非糧化”試點項目,完成420余畝土地苗木清理騰退,為我縣開展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經驗。1-5月街道12個行政村共有經營性收入345.14萬元,8個經濟薄弱村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35%。
(五)防治在前、防患未然,以標桿要求推進基層治理大提升
加大矛盾糾紛調處。深化信訪工作基礎規范化建設,重新研究完善綜治考核辦法,層層壓實聯村干部信訪責任。注重從源頭化解,摸排處理信訪代辦18件,妥善辦理群眾信訪件272件,走訪、來信、網上初訪事項化解率實現三個百分百;加強矛盾調處,完善“一隊多用”應急處置隊伍,切實掌握特殊利益群體動態,每周安排干部赴杭,建立重點人員穩控“最后一道”防線;攻堅遺留積案,全面化解國家、省、市三級信訪積案9件,為轄區和諧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消除汛期臺風隱患。完善街道防汛防臺領導小組工作方案,夯實應急管理基層基礎,加強專業救援隊伍建設,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檢查完善防汛物資儲備,大力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定期開展山塘水庫、在建涉水工程等災害易發區汛前檢查,上報高風隱患點16個并落實安全度汛舉措。實現“地災智防”APP全覆蓋,加強洪澇、地質災害隱患監測預警能力建設,發動“群測群防員”針對9處地質災害風險區開展巡查162次。加快推進14幢存量危房治理工程,消除房屋安全隱患。
堅持安全生產底線。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切實履行屬地責任,慎終如始抓好道路交通、城鎮消防、森林防滅火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5月成立南明街道應急管理(消防安全)委員會,專人專管應急管理工作。與轄區內村社、企業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200余份。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消防隱患排查,集中摸排檢查重點企業95家、餐飲燃氣單位453家、民房129戶、冷庫行業15家,落實隱患整改400余處。完成高層小區消防改造工程4個。
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引進產業項目少、招商項目少;消薄提低有效舉措和亮點不多,增收效果不夠明顯;影響和諧穩定的風險隱患仍然存在;人居環境治理任務依舊艱巨;少數干部能力素質、工作作風與新形勢還不相適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2年下半年,街道總體工作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縣委全會精神,圍繞縣委“14361”戰略,堅定不移走好“雙城共興、詩路共美、南明共富”發展道路,真抓實干、奮勇爭先,為我縣打造節點城市、爭當共富標桿、躋身“50強”貢獻南明力量。
(一)聚焦品質躍升,繪就城市風貌新畫卷
1.革新舊城面貌。按期完成東街舊城區改建房屋征收項目1364戶簽約、騰空、拆除,配合做好南街城市記憶區改造提升,展現城市新形象。抓好6個社區14個區塊的舊小區改造,推進14幢危房解危,加快鼓山鄰里中心建設,著力構建“15分鐘幸福生活圈”。
2.保障發展要素。按照“老城復興延展區、山水康養文教城”發展定位,高標準啟動東門區城開發建設,加快東環路、中環路、荘前至王泗洲道路、未來社區實施單元等建設。全力做好甘棠片1200余畝土地征用,為浙工院、婦保院等文教類標志性項目落地騰挪空間,打造城市建設新引擎。
3.強化長效管理。深化城市精細管理,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分片打好城區“臟亂差”圍剿戰。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確保高分通過年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省級測評。以茶亭、湖蓮潭等未來社區創建為契機,探索數字賦能,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二)聚焦強村富民,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1.做大集體經濟。深入實施消薄共富攻堅年行動,針對低收入農戶精準畫像,實行“一群一策”“一村一策”“一戶一策”精準攻堅。貫徹落實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要求,完成梨小余村耕地流轉、農業招引落地。統籌閑置農房激活、自然村搬遷(如仙桂村丁公橋)等方式,加快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下行政村。
2.做美鄉村環境。對標縣人居環境整治13項任務清單,持續開展綜合整治行動,不斷改善村容村貌,提標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樣板村。打好垃圾分類持久戰,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加強垃圾分類知識和政策普及宣傳,提高居民參與度和知曉率,實現從“要我分類”到“我要分類”的轉變。建立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實施網格巡查制,定期組織“回頭看”,確保整治有力度、有效果。
3.做亮文旅品牌。借力我縣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建設,全速推進桃源、班竹2個精品村建設,打造天姥古驛詩畫景觀,讓美麗鄉村更富內涵。依托詩路底蘊資源,放大文旅綜合效應,以精品村帶動一般村,謀劃旅游業“微改造 精提升”項目,激發全域旅游活力,吸引旅游消費。
(三)聚焦社會安定,構建平安建設新格局
1.抓好疫情防控。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戰時應急處置相結合,堅決貫徹疫情防控“七大機制”,持續強化街道指揮體系,全面打通基層末端。突出“人、物、環境”同防,做好中高風險地區來新返新人員摸排,加強重點人員管控,加快疫苗接種,守好各類“小門”,提升核酸檢測、環境消殺、物資保障等綜合能力,堅決筑牢防疫屏障。
2.抓實安全生產。牢固樹立“大平安”理念,健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錨定平安護航黨的二十大等大事要事,高效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狠抓風險防控責任落實。加大對城鄉自建房摸排及整治力度,強化對汛期、臺風、地質災害的應急預防,從嚴從實從細防風險保平安,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
3.抓細平安創建。持續做好信訪代辦、積案化解工作,以村社為單位,整合四個平臺、基層黨員、網格員等力量,精準精細排查隱患,摸清摸準矛盾癥結,真正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堅持防控并舉,打贏重要節點、敏感時段維穩安保攻堅戰。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