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06 09:43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政務服務辦
2022年工作總結
2022年以來,縣政務服務辦緊緊圍繞縣委“14361”發展戰略,堅持數字化改革引領,培育打造“馨服務”政務服務品牌,加大政務服務變革創新,加快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積極助推政務服務高效便捷和經濟社會穩進提質。1-9月,共辦理政務服務97.7306萬件,收到政務服務“好差評”2.0平臺主動評價數11.54萬條,好評率為99.91%。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工程建設項目、政府采購、國有(集體)產權、土地(礦產)資源交易311項(宗),成交額47.62億元,增收節資3.76億元;鄉鎮(街道)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工程建設項目、集體產權交易292項(宗),成交額2.48億元,增收節資0.26億元。
一、突出品牌建設,政務服務標準規范再提高
1.謀劃“馨服務”品牌。針對我縣政務服務品牌缺失的現狀,深入謀劃“馨服務”政務服務品牌,制訂《“馨服務”政務服務品牌建設實施方案》,塑造“服務最佳、效率最高、環境最美、群眾最滿意”政務服務形象,促進我縣政務服務更加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
2.建設“馨服務”應用。“馨服務”應用是“馨服務”品牌打造最主要內容。成立以辦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作專班,每周例會推進,8月1日在浙里辦APP上線試運行。期間會同縣政府辦等部門5次赴省市專題匯報對接,得到省大數據的高度肯定,成為我省“一網通辦”的創新組成內容之一。該應用聚焦群眾和企業對政務服務和政策兌現“時限不清、渠道不明、享受不便、提醒不足”的實際情況,通過整合研判政務服務歷史辦事數據,跨系統智能化分析,精準掌握企業群眾辦事習慣和辦事需求,建設企業和個人專屬服務空間,建立“一企一檔”、“一人一檔”,推動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和政策兌現智能推送、精準匹配、快速直達,提升政府對政務服務與政策兌現的需求智感、資源匹配、高效供給和科學評價的智能化水平。首批圍繞公安、交通、社保、醫保、民政等18個部門,共梳理篩選出辦事服務類事項清單189項,電子證照類事項清單51項,可享政策38條。
3.打造“馨服務”大廳。建設智慧化“政務綜合體”,持續改善縣級大廳辦事環境,引進挪瓦咖啡館并于6月投入運行,成為辦事群眾小憩的休息場所。改造提升醫療社保板塊等候區,改造完成后辦事等候區域將進一步擴大,群眾辦事舒適感進一步優化。鄉鎮大廳實施智慧化改造,選取人口較多、辦件量較大、大廳條件較好的澄潭、沃洲、儒岙3個大廳試點,推動實現鎮級大廳遠程可視化,窗口業務數據展示匯聚和“無感監測”,建成集窗口辦、自助辦于一體的智慧化工作體系,該項目列入2022年新昌縣數字化項目建設計劃(第一批),已完成招標。
二、深化數字賦能,政務服務變革創新再提升
4.加大交易活動電子化。優化升級工程建設項目電子招投標系統。一方面針對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中各地交易中心CA不統一、不兼容、不互認及產生的系列問題,主動與省級層面對接,順利運行浙江 CA 簽章互認系統,給投標企業帶來實惠;另一方面升級縣級建設工程不見面招投標系統并向鄉鎮(街道)、園區延伸,實現鎮街、園區不見面招投標基本全覆蓋,該項目11月上旬初步完成開發調試,建成后基層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水平將大幅提升,有效節省招投標時間和精力成本。加大政府采購數字化監管能力,建成運行政府采購可視化遠程異地開評標監管系統,實現開評標過程電子監管,有效提高采購質量和效率,1-9月在8個集采項目中運行。依托政采云平臺開展網上超市交易價格動態監測,通過“每月一巡檢一通報”,1-9月共對50家存在價格虛高等違規問題的供應商作出相應處理,其中對35家次違規供應商作出暫停網超1至3個月供貨資格的處理,切實規范政府采購網超交易行為,節約采購成本,維護市場公平公正。
5.加強政務服務數字化。在省級政務2.0辦件情況只能統計到縣的基礎上,我辦先試先行,創造性開發政務2.0鎮村辦件統計分析系統,統計數據由縣延伸到鎮、村末梢,實現村村可查,鎮村辦理指導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大。1-9月全縣鎮村二級共辦理政務2.0事項4.7萬件。疫情期間,為更好地助力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全過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成本、服務項目,創新利用浙政釘等軟件在網上進行投資項目聯合評審“云聯辦”,1-9月份共計實施15個項目。
三、加強管理服務,政務服務惠企便民再提速
6.提升政府投資項目中介管理服務水平。圍繞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管理,主動牽頭做好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中介機構管理考核,會同發改、財政、自規、水利等行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日常考評,實現“月月有報告、季季有考評”。1-9月收到項目建設單位和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月度評分表共76份,向政府(國有企業)項目建設管理領導小組遞交情況報告9次;前二季度共考評36大行業169家中介機構,其中考評結果優秀59家,考評結果差26家。完善紹興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網新昌版塊,新增工程監理、工程招投標代理、 工程建設其他中介3項事項,中介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1-9月進入中介服務網審批項目共493個。結合縣委十四屆巡察反饋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對教體、自然資源和規劃、城南3家單位開展走訪調查,督促部門對問題所涉中介機構進行調查處理。
7.深化“15分鐘政務服務圈”。持續升級鎮村兩級便民服務中心(站)建設,針對性出臺《新昌縣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并推進落實。截至目前,沃洲、羽林新的鎮級便民服務中心實現入駐;全縣273個村級便民服務場所完成“中心”改“站”,實現村村都有“為民辦實事”的便民服務點;增補示范型、標準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34個,標準型及以上村級便民服務站占比62.8%;投入110萬元資金在鎮村二級中心(站)增配17臺綜合性自助服務終端,方便群眾自助辦理。
8.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提升跨省通辦力度,國辦規定2022年底前要實現的4個跨省通辦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緊盯一網通辦辦件率和收件率工作指標,加強督促提升,確保“一網通辦”率達90%以上年度目標。推進政銀企社聯動,完成130個政銀企社事項聯動可辦,26個農商銀行網點全面開通網上辦事大廳,實現窗口端、移動端可辦,與中國郵政新昌分公司簽訂政務服務“政企聯動”合作協議。完成2021年度營商環境評價系統“移動政務服務”便利度評價板塊報表填報,省營商環境評價新昌反饋中,政務服務位列18個一級指標中8個第一檔(共分三檔)。
9.強化“三位一體”服務。嚴格執行招標文件標準文本,深化標前介入式服務。根據省、市要求,實施應用房屋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施工招標文件示范文本,進一步規范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施工招標投標活動,減少招標人或代理機構對法律法規把握不夠、主觀傾向等原因引起矛盾糾紛而影響工程進度等問題;提前對接2022年度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建設單位,對163個項目開展標前服務全覆蓋,選取65個重點項目掛圖跟蹤聯絡,切實為建設單位主動送政策送服務。深入推進評標專家信用評價制度,根據《浙江省綜合性評標專家庫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評標專家實施日常考核,1-9月份完成197個項目專家考核,其中對10位專家作出扣分處理;以“一標一評”為載體,加強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管理,每月通報扣分情況,嚴格運用各項懲戒措施,1-9月對2家招標代理機構作出暫停6個月承接招標代理業務的處理;同時,根據《新昌縣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中介管理細則》規定,每季度向新昌縣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報送招標代理機構考評管理結果。強化向公安、紀檢監察機關、行業主管部門排查移送問題線索,1-9月向行業主管部門移送問題線索9起。
四、強化作風建設,政務服務綜合素養再提質
10.堅持黨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意識形態主體責任,有力推動意識形態各項工作落實,采取措施強化網絡安全工作,意識形態領域主流良好。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加強日常教育、管理、監督,層層簽訂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書30份,定期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推進“四責協同”機制落實,班子成員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帶頭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常態化開展廉政談心談話,加強中央八項規定等紀律規矩教育,提高風險防控和清廉意識。組織梁柏臺紅色教育基地黨日活動,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圍繞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領導干部上黨課4人次。
11.抓實隊伍建設。培養選拔政治品德過硬、業務能力精湛、工作作風扎實的干部特別是優秀年輕干部,今年5月我辦提拔中層干部6名(2名科長,4名副科長),其中4名80后,2名90后,干部隊伍更加年輕化,干事創業精氣神全面提振。開展能力素質提升工程,加強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和業務技能培訓,5月組織“喜迎亞運 彬彬有禮”優質服務活動之窗口文明禮儀和文明服務技能培訓。開展“馨服務”滿意窗口和政務之星評比活動,強化窗口監督檢查,做到天天看、周周查、月月考、季季評,考核結果向進駐窗口部門通報反饋,打造業務精湛、作風過硬、服務優良、人民滿意的政務服務隊伍,1-9月評出“馨服務”滿意窗口72個次,“政務之星”40人次。
12.抓好疫情防控等工作。實時調整落實大廳疫情防控措施,堅決守好“小門”。1-9月查驗進入大廳的辦事群眾健康碼、行程碼、核酸檢測證明等29萬余人次,累計為辦事群眾提供代幫辦服務287件次。認真做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抓實政務大廳16條實地考察標準,常態化開展包聯社區周六服務,在省測評檢查中反饋良好。會同縣信訪局、欽寸水庫運管中心、沃洲鎮,積極妥善做好欽寸水庫重點涉訪對象信訪穩控化解工作。攻堅克難做好梅渚拆改等中心工作。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辦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及上級關于政務服務工作的決策部署,緊扣省委“兩個先行”、市委“五個率先”、縣委“14361”發展戰略和“建設精致花園城市、爭當兩個先行探路先鋒”發展目標,力推我縣政務服務工作邁上新臺階。
1.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中介管理服務提升工程。圍繞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全過程管理,進行明確事項,理順機制,強化考核;攻堅克難、查找短板,完善管理細則,優化“紹興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網”新昌管理平臺,進一步提升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中介機構管理服務水平。組織開展建設單位、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培訓會,指導督促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做好備案、評價工作。
2.基層政務兜底工程。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浙委辦發〔2020〕73號)關于“探索推進政務服務專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隊伍建設”要求,立足我縣鎮村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辦事難實際,結合政銀企社聯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組建政務服務專員隊伍,提升待遇,加強培訓考核,以劃片包干形式探索實施專業化服務,重點加強老弱病殘兜底服務,探索鎮村政務服務“一鍵呼叫,限時辦結”。同時,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按照示范型、標準型要求,提升現有簡樸型村級便民服務站軟硬件基礎設施,配備政務2.0辦理設備,在此基礎上,全縣優選一批示范村(社區)開展高水平提升打造,高質量實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打造新昌政務服務“馨服務”品牌新亮點。
3.實現工程建設項目遠程異地評標。加大數字化改革力度,優化改造工程建設項目交易軟硬件系統,推行遠程異地評標,實現我縣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定標全方位、全流程、閉環式“不見面”招投標,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交易成本。
4.創設新昌縣公共資源交易“天姥虹”學苑。實施“互聯網+培訓”,聚合招投標行業資源,打造集“知識培訓、在線考試、證書發放”于一體的學教服平臺,全方位開展招投標工作人員、業主單位、代理機構等多層面的業務培訓,提升公共資源交易主體業務能力水平,提高自身行為規范性,從而進一步規范我縣公共資源交易市場行為,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的市場秩序。
5.實施“馨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提升工程。健全培訓管理制度,組織對縣、鎮政務服務工作人員開展政治素養、業務水平、心理素質、服務禮儀和現場管理等培訓,不斷提升政務服務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業務能力和辦事效率。
6.新建政務服務數字化管理考評系統。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水平,推進“數字化改革”工作在政務服務中實施應用,建設新昌縣政務服務數字化管理考評系統,包含工作紀律考核系統、現場管理系統、業務規范化評價系統、電子政務工作系統、綜合工作評價系統等子系統,解決政務大廳窗口考評手段傳統低效等實際困難。
7.打造實干擔當政務服務隊伍。持續強化“有作為有地位”的理念意識,營造主動作為、爭先率先的干事氛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持續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教育管理,開展正風肅紀行動,營造風清氣正的新氣象。實施“馨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提升工程,健全培訓管理制度,組織對縣、鎮政務服務工作人員開展關于政治素養、業務水平、心理素質、服務禮儀和現場管理等培訓,不斷提升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業務能力和辦事效率。
新昌縣政務服務辦公室
2022年10月16日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