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199H/2022-67168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縣科技局 | |
| 生成日期: | 2022-07-12 | 主題分類: | 科技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2-07-12 14:59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科技局
今年以來,縣科技局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加大體制創新力度,積極探索科技支撐共同富裕的縣域創新發展新路徑。
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 ? ? ? 1-5月,實現全縣規上工業研發費用10.1億元,同比增長20.1%,居全市第三,其中產值億元以上97家企業研發費用8.62億元,同比增速17.9%,產值億元以下企業研發費用1.48億元,同比增速34.7%;實現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4.5億元,同比增長2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89.66%,居全市第一;1-6月,完成高端科創園、海創大樓等投資14.63億元,實現技術市場交易額6.49億元。
二、主要工作推進情況
1.聚焦創新改革,優化創新生態。一是探索科技支撐共同富裕新路徑。做實“科技人員創富”細分文章,對標省“知識價值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跑道,重點在科技人員創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上下功夫,全力推進薪酬制度、股權激勵、進階管理三大改革,推動科技人員創富增收,“新昌打造科技人員創富新樣板,探索共富擴中新路徑”的做法入選省共富最佳實踐案例(第一批)。與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已完成《新昌科技創新支撐共同富裕試點建設方案(2022-2025年)》初稿。二是健全創新制度體系。修訂完善《新昌科技創新20條》,結合三服務活動,上門做好政策宣傳解讀,讓企業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有效發揮政策導向和激勵作用。上半年,兌現科技政策資金7577.38萬元,累計發放創新券98.69萬元。三是做好國家創新型縣驗收工作。全力推進國家創新型縣建設,對照《創新型縣(市)建設指標體系》的三年任務指標進一步梳理、分析,各項指標全部達標。同時,積極對上爭取,主動加強與上級科技部門的溝通協調,今年5月已順利完成科技部驗收答辯,目前正在等待最終驗收結果。四是成功舉辦5·31科技日中國縣域創新大會。5月31日,以“創新賦能 專精特新”為主題的中國縣域創新大會成功舉辦,大會評選了科技創新綜合競爭力十強企業、科技創新專精特新十強企業、十佳科技創新杰出人才、十佳科技創新優秀人才;邀請企業家、科技人員從不同角度向與會人員講述了創新故事,分享了創新經驗,當天通過網絡直播觀看大會人數達到78萬人次,全面掀起科技創新新高潮,進一步打響“創新新昌”品牌。
2.聚焦主體培育,激發創新能力。一是抓企業主體培育。重點聚焦“科技引領壯大專精特新企業隊伍”,編制《新昌縣科技創新引領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2-2026年)》,實施六大工程,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專精特新產品創新,引導企業發展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單項冠軍企業。今年以來,組織完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預申報43家,成功申報首批省科技型中小企業44家,開發(備案)省級新產品75項,組織企業申報省級“尖兵”“領雁”重點研發計劃需求26項。二是抓創新人才引育。引進“海外工程師”19名,三花智控、京新藥業、西密克軸承等3家企業成功入選紹興市“海外工程師”年薪資助項目,組織新和成、三花智控、三雄軸承等3企業申報省領軍型團隊。三是深化產學研合作對接。強化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新昌中國計量大學企業創新研究院引入博士后葉永春老師和張航等十一位在讀碩士研究生,持續充實研發隊伍。充分發揮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國計量大學三家校地共建研究院以及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新昌技術轉移中心創新資源優勢,上半年達成產學研合作項目45個。
3.聚焦平臺建設,強化創新支撐。一是智能紡機創新聯合體順利掛牌。為加快智能紡機關鍵通用模塊與部件、人工智能算法、網絡化集群式紡織加工制造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促進紡機行業智能化轉型,我縣聯合浙江大學陳純院士團隊、浙江大學楊小虎軟件團隊、浙江理工大學胡旭東紡機團隊、寧波產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高層次創新團隊,組建了智能紡機創新聯合體,聯合體已于5·31科技日揭牌投運。二是紹興市研究院聯盟新昌分中心成功落地。我縣積極打造具有新昌辨識度的高能級研究院創新平臺,引進紹興市研究院聯盟新昌分中心,該中心為紹興市研究院聯盟在紹興市各區、縣(市)設立的首家分中心,將以新昌的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高層次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為新昌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三是深化眾創共享科創云平臺建設。根據數字化改革迭代深化的要求,以“五張清單”為抓手,持續完善“浙里產學研”應用場景建設,成功入選2022年新昌縣數字化項目,加快推進科創駕駛艙2.0、企業畫像、專家智能推送、創新資源配置、創新積分等項目設計與開發,上線運行PC端新版頁面。截至目前,已入駐企業1443家,個人注冊1700多人,入駐創新專家超3000位,入駐服務機構 76家,發布各類榜單977項,促成合作325項,合作金額近2億,政策兌現近3000萬元。
二、下一步打算
我局將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強縣”戰略,圍繞深化模式、優化內生、強化外引的“三化”工作思路,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2-2026)》,推動科技創新“新昌模式”迭代升級、科技創新工作提質增效,為新昌爭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縣域標桿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是強化主體培育。圍繞“科技引領‘專精特新’發展”這一主線,加快構建以“創新型企業(含科小、高企、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上市企業—全國、全球單項冠軍企業”為主體的梯度培育體系,引導科技型企業向“專精特新”“單打冠軍”“隱形冠軍”發展。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5家以上、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80家以上、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12家以上,引進高端海外工程師30名以上。
二是做強技術攻關。加快實施“專精特新”重大科技攻關計劃,制定出臺“揭榜掛帥”具體實施方案,聚焦智能裝備、生命健康、新材料和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制高點、農業科技等重點領域,完成10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征集、發榜及立項。引導企業開展產品研發創新,組織申報省級科技項目100項以上。
三是做深協同創新。加快推進智能紡機聯合體建設,對智能紡機聯合體公司章程、管理架構、運營模式等事項進行進一步完善,同時確定公司地點,開展前期設計規劃,準備裝修進場,力爭年底前投入實際運營,開展紡機智能模塊的研發工作。加強科技對接精準度,近期將圍繞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聯合浙江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寧波大學等高校院所,采用以線上“云對接”和線下“實地對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大型科技對接活動4場。全年組織對接活動50場,實現產學研合作50項以上。
四是做好外拓文章。加快在杭“科創飛地”建設,雙城國際新昌科創飛地建成投運,積極對接引進生命健康、汽車電子、新材料、數字經濟等高壁壘的科技項目3個以上。立足“四招四引”(即招人、招商、招平臺、招牌子),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對接合作,在北京中關村設立新昌中關村科創服務中心,探索打造高層次異地科技創新服務窗口。
五是推進共同富裕。制訂出臺《新昌科技創新支撐共同富裕試點建設方案》,率先構筑縣域科技創新推動共同富裕的“四梁八柱”。堅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加快探索創新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推動二者在技術創新、信息共享、服務均等、收入保障等領域共同發揮重要作用,形成“1+1>2”的發展合力。圍繞省“1+5+N”重大改革體系,進一步理思路、建體系、抓改革,對標省“創新創業活力集成改革”跑道,通過主體培育、要素集聚、平臺構建和生態營造等路徑,積極探索推動科技人員將創新活力轉化為創業熱情的縣域有效路徑。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