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64XN/2023-69610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東茗鄉 | |
| 生成日期: | 2023-01-29 | 主題分類: | 政務公開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3-01-29 10:46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東茗鄉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東茗鄉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鄉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縣第十五次黨代會“14361”戰略,對標縣委“五力五爭先”工作要求,積極發揚東茗“敢想、敢拼、敢爭先”精神,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在新時代新征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全年共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71萬元,同比增長18.3%。
一年來,我們聚焦各項產業提質增效,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工業經濟運行平穩。2022年,全鄉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7476.63萬元,同比增長20.34%,增速位于全縣前列;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978.62萬元,利潤總額2044.1萬元;實現限上商貿業銷售額5910萬元,同比增長15.1%。完成縣外稅源引進1191萬元,完成比例全縣第一。全鄉共新增市場主體266家,華甸防雷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農業事業穩中有進。2022年,全縣實現春茶總產量601噸,總產值達到1.26億元,產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022年省茶葉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省高素質農民培育促共富推進會分別在下巖貝和金山村召開。高效推進“非糧化”整治,錄入圖庫3020畝,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數,優化整治835畝,完成任務數62%,清理騰退工作正在加速進行中。完成“浙農碼”試點工作,轄區內茶商、茶農帶碼交易,構建農業農村數字化經營新模式。產業融合不斷深入。積極形成集研學教育、農事體驗、旅游購物等多元業態。后岱山村與旅游集團、活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昌縣云上鄉村振興人才服務中心,為基層治理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進一步增強村莊綜合素質“軟實力”,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培訓260余次,累計培訓12000余人次。在下巖貝村、金山村新建8畝露營基地,持續探索“露營+研學”、“露營+運動”、“露營+演藝”等多種露營模式。截至目前,共接待露營游客5000多人次,直接帶動金山村等6個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以上,被《紹興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一年來,我們注重村莊資源整合利用,鄉村振興勢頭正足。土地資源充分激活。激活資源要素助推鄉村共富經驗在縣專報刊發,先后2次獲得縣領導批示肯定。在金山村流轉基本農田353畝(一期),清除茶葉等經濟作物,四季交替輪種糧食作物,打造“多彩金山、梯田花海”網紅景觀,可增加村民就業1500余人次,帶動村民增收700余萬元。引進豐藝生態農業公司流轉土地500余畝,著力打造“茗香小薯”育苗種植示范基地,積極探索“農業+教育+旅游”的新業態發展模式,一期投資800萬元,搭建連棟大棚5畝、智能育苗大棚2000多平方米,帶動周邊農戶家門口就業300余人次,大大增加農民收入。項目引進捷報頻傳。實施“新鄉賢計劃”,引進歸鄉人、新鄉人、原鄉人“三鄉人”投資創業,成功引進6家新公司,投資總計近6000萬元。聯合縣旅游集團成立旅游工作專班,負責與國內頂尖設計團隊以及鄉村旅游運營團隊對接溝通,多方協力共推全域旅游發展。2022年,倒脫靴景區綜合提升工程、下巖貝景區配套建設工程、新昌土菜、國家登山游步道工程一期(東茗段)等5個項目已如期完工并投入運營。投資700萬元建設的國內首家茶葉育苗環節數字化基地于6月底正式投入運行,有效提高畝產經濟效益,帶動茶農增收致富。引進“山海一墅”等高端民宿3家,截至目前,全鄉已有民宿、餐飲36家,床位350余張,餐位1000余個,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消薄工作提速增效。2022年,全鄉11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合計723.65萬元,同比增長96.06%,所有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達50萬元以上,其中下巖貝村超120萬元,東茗村、上來村、東芝村、里王村超60萬元。
一年來,我們緊盯民生建設優化服務,民生事業成效顯著。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通過集采通APP上傳環境問題,形成問題清單,以數字管控推進環境整改,全年完成問題整改7560個,市縣整改率100%,人居環境現場測評、實地考核排名位列全縣前三。將垃圾分類工作列入每周工作清單,新增垃圾分類宣傳點位62處,發放宣傳資料4000多份。加強集鎮內垃圾分類及渣土車密閉運輸管控,營造美好宜居鄉村,全年共處罰垃圾分類問題8起,累計罰款1680元,渣土車違規運輸19起,累計罰款35000元。成立“村干部+職能科室+聯系村干部+四個平臺”巡查制度,累計拆除違法建筑16處,拆除建筑面積超3000㎡,拆后利用率達100%。美麗城鎮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交通建設提檔升級。投資4000萬元完成澄儒線莒溪至丁家塢段提升改造工程,打破山區鄉鎮“孤島效應”。完成2022年度農村道路亮化工程、巖馬庵至里王、后岱山至東巖頭、聯豐水庫至里白巖路面大中修工程,民眾出行更加便利。投資3800萬元,全長2.7公里的泄下至大爿地農村道路4天完成政策處理,涉及214戶農戶87.14畝土地,建成后將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在全縣率先引進國企對全鄉農村公路實行養護,筑牢交通安全防線。民生工程穩步推進。投資350余萬元的螺螄山生態公墓在3月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惠及里王、章黃山、康莊等村總計3227人,象鼻山公墓于2022年底順利通過驗收,切實降低群眾喪葬成本。投資700余萬元積極推進光明、高口、高崗、小灣、老廟下、前畈等病險山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投資1000萬元啟動建設永豐聯村水廠,涉及康莊、章黃山、里王、東芝4個村合計5000多名群眾,進一步保障老百姓生產生活用水。養老服務更加暖心。致力構建高品質的便民服務體系,由后岱山村、金山村、下巖貝村聯合打造的“長者共享食堂”正式運行,為200余位7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一元助餐服務,有效解決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此外,全鄉共設立“鄉理鄉親”服務集市11個,實現了村村全覆蓋,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理發服務。全年通過社工考試15人,完成全年任務數的5倍,服務隊伍不斷壯大。
一年來,我們抓實基層治理平安穩定,和諧鄉村氛圍濃厚。“握手言和”持續深化。持續深化領導班子每月下訪、三駐接訪工作服務、管控力分色預警三項訪調機制,利用“握手言和工作室”整合公檢法、紀檢、司法等專業力量,并以退伍老兵、心理咨詢師、社工、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為輔助,全年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83起。在11個行政村全面建立“一碼握”掌上平臺,促進矛盾糾紛高效化解,截至目前,線上已調解矛盾糾紛46起。清廉村居加速建設。充分整合后岱山村入黨誓詞廣場、東茗村廉政文化長廊、金山村初心廣場等廉政文化陣地優勢,積極打造“后岱山村清廉劇場+金山村初心廣場+東茗村廉政文化長廊”的體驗式廉政教育線路,融廉于景、寓廉于游,在全鄉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相關做法在學習強國上刊載。2022年,已接待各類研學團隊、實踐教育團隊450余批次21000余人次。疫情防控精準有效。創新組建指令核查AB崗,形成“一條指令三方把關”的指令核查流水線,增強指令核查精準度。創新推出核酸檢測閉環表,由專人負責統計、更新當日需檢測人員名單,并逐一電話提醒。全年累計摸排紹外返新人員1123人,共納管274人,均按要求閉環管控。組建疫苗接種工作領導小組,聯村干部與鄉衛生院醫生一同上門開展“地毯式”摸排,60-79周歲以上老人第一、二、三針接種比例均達95%以上,80歲以上老人第一、二、三針接種比例均達90%以上,接種工作推進高效。開展暖心小分隊大走訪活動,組織村兩委、網格員、黨員等為60歲以上老人發放防疫包,并耐心告知老人防護知識和藥品使用方法,截至目前,已發放防疫包4000余個。
?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一)聚力項目建設,持續釋放發展新活力
跳出東茗謀東茗,全面融入發展新格局,制定更具藝術性、生態性、效益性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深化構建以金山村、后岱山村、下巖貝村為中心,輻射至其余8個村的“一核三帶”大景區格局。通過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堅持以項目為抓手,形成“引進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發展一個村莊”的良性循環。充分整合“人、地、房”三大資源要素,構建多樣化經營業態并存的格局,努力提高農村資源的經濟效益。在下巖貝村實施景區綜合提升工程,盤活閑置農房,打造十九峰咖啡博物館等“共富小院”;在后岱山村建設紅星商貿服務綜合體,打造優質農產品集散地;在金山村建設三寶共富中心等“共富基地”,促進村民增收。我們將以“五張清單”為統領,圍繞“項目化、清單化、節點化、責任化”,全鏈條閉環式攻堅推進,確保干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精妙鄉村。
(二)聚力鄉村振興,繪就共同富裕新畫卷
全面開展“下巖貝·金山上”未來鄉村黨建聯建工作,統籌后岱山、金山、下巖貝三村資源,全力打造統一管理、共建共享、村美民富的未來鄉村示范區。深入探索“1+1+3+N”的工作體系和“三重三先”的工作機制,通過黨建搭臺、產業唱戲的方式,把黨建工作與各村優勢資源有機結合,打破行政村區劃壁壘,形成“項目共建、村莊共治、資源共享、發展共贏”的良性發展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積極構建“一融、雙芯、三美”發展格局,發展產業特色鮮明、服務高效便捷、功能多樣復合、環境美麗宜人的精美集鎮,積極推進金山村、里王村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依托后岱山村“云上鄉村振興人才服務中心”,培育一批村級骨干隊伍和鄉村管理專業人才。
(三)聚力民生福祉,塑造人居環境新面貌
繼續推進農村飲用水改造,完成永豐水廠建設、東茗集鎮、上來村、東豐坑村、金山村等供水站的改造,為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提供更貼心的保障。完成高山畝等5座山塘水庫綜合整治工程,建成集灌溉、防洪、應急相統一的水利網絡。加快完成聯豐水庫至里白巖提升改造工程、葫馬公路四期后岱山至聯豐水庫提升改造工程、里白巖至外白巖路面大中修工程、里白巖至外白巖提升改造工程等一批交通提質工程,在打破山區鄉鎮道路“中梗阻”的基礎上繼續暢通鄉村脈絡,推進農村公路與產業、旅游發展規劃有效融合,更好地滿足群眾出行及物流配送等交通服務需求。深入探索垃圾分類獎懲機制,激發干部干事的積極性,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全面推進美麗鄉村高質量發展。強化工地揚塵、餐飲油煙、秸稈禁燒和禁燃禁放治理,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四)聚力和諧穩定,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結合數字化改革,將“碼上握”平臺迭代升級為“碼上靈”平臺,不斷拓展平臺功能,讓游客和群眾通過掃家門口的二維碼就能“碼”上享受個性服務、“碼”上解決矛盾糾紛。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握手言和”機制,創新發展治理方式,系統化、標準化、規范化推進鄉村治理,加強與縣矛調中心的對接聯動。依托基層智治平臺,抓好網格化工作體系,深入細化排查信訪隱患,建立臺賬研判分析。同時,用好各村網格員隊伍,常態化開展巡邏,重點防范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在后岱山村率先開展村民積分制考核,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優化“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拓寬“鄉理鄉親”服務集市、長者共享食堂等服務載體。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產、森林防火、防汛防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醫療衛生、食品藥品等工作,全力筑牢社會和諧穩定防線,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五)聚力效能提升,打造政府自身新形象
我們將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工作原則,注重調研,聚焦東茗高質量發展,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抓項目、抓產業、抓發展,努力推動上級政策部署在東茗落地生根。進一步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土地保障等工作中,強化部門協調,拓展線上服務模式,精簡辦事程序,縮短辦理時限,切實提高辦事效率。狠抓鄉村兩級干部執行力建設,建立完善“五力五爭先”考評辦法和項目督考紅黃牌辦法,對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的干部,實行亮燈督考,全力打造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規范權力運行,縱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并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部門、重點崗位的監督管理,讓清正清廉成為政府工作的鮮明底色。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