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957L/2023-68196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縣政務服務辦 | |
| 生成日期: | 2023-11-01 | 主題分類: | 政務公開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3-11-01 09:38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政務服務辦
2023年以來,縣政務服務辦緊緊圍繞縣委“14361”戰略,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盯重點、破難點、創亮點,加快推動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全面升級,進一步打響“越滿意·融服務”政務服務品牌,助力政務環境大優化大提升,為加快“小縣六大”再深化“六個先行”爭示范貢獻政務力量。1-9月,全縣共辦理政務服務事項162.7萬件,其中2.0辦理72.61萬件,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高質量“一網通辦”率94.51%,政務服務“好差評”好評率99.92%;全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工程建設項目、政府采購、國有(集體)產權、土地(礦產)資源交易493項(宗),成交額62.54億元,增收節資3.32億元。申報的科技創新全鏈條增值服務獲評全國第四屆政務服務軟實力·“小切口”改革優秀實踐案例。推動政務服務下沉助力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做法獲市委溫書記批示肯定。創新實施“跑起來”審批代辦制工作獲王縣長批示肯定,入選市級“微改革”項目庫。
一、強化改革攻堅,推動政務服務迭代升級。突出需求導向,把提升政務服務能力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抓手。一是扎實推進政務環境專項小組工作。對標省市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2023年工作要點,牽頭抓好政務環境領域改革攻堅工作,建立健全月度例會、創優競比等推進機制,6月21日召開全縣政務環境專項小組工作會議,對各責任單位改革任務進行部署落實,確保各項改革重點任務落地。二是盯牢關鍵晾曬指標。建立周通報、月分析機制,會同大數據管理中心定期召開落后指標分析會,強化督促整改和向上對接,進一步壓實事項部門的主體責任。半年度成功實現晾曬指標轉紅為綠,第三季度持續綠色,預測全省前五,全市第一。三是強化進駐窗口考評。結合“好差評”評價機制,建設統一的政務服務數字化考評系統,對26個進駐窗口的工作紀律、現場管理、業務規范、綜合工作等開展量化考評,考評結果定期反饋派駐單位,變“定性考”為“量化評”。四是打造文旅融合政務大廳。在政務大廳建設“棕櫚共享空間”,提升增值服務設施,全力打造有文化味、有新昌辨識度的政務綜合體。
二、聚焦增值服務,推動政府服務力提升。堅持整體政府理念,加快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全面升級,不斷提升政府服務力。一是全力推進“增值式”政務服務改革。對標省“五個一”、市“11558”工作體系,出臺《新昌縣全面推行“增值式”政務服務改革實施方案》,構建增值服務“5510”工作體系,高標準建好用好企業綜合服務中心,牽頭抓好五大服務為特色的十大增值式改革項目,努力跑出增值服務改革的加速度。8月25日,全市“增值式”政務服務改革現場會在新昌召開。二是深化“跑起來”審批代辦制。牽頭構建“1233”工作體系,在企服中心、高新園區設立“跑起來”代辦專區,為產業投資項目提供“一條龍”審批代辦服務,助推重點項目早落地、早投產,真正實現“服務跟著項目轉,代辦跟著項目跑”,相關做法在人民網專題報道。2020年8月-2023年10月17日共受理代辦項目644件,項目總投資額度達到738.14億元,代辦項目100%受理,企業滿意率達到100%。今年1-9月已為64個產業基本建設項目提供審批代辦服務,其中16個為縣重大產業投資項目;我辦聯合評審項目137個,組織聯合驗收項目12個,聯合踏勘項目51個。三是全面推行錯時延時服務機制。進一步規范縣鄉政務大廳服務模式,全面梳理周末服務清單,常態化開展周六、午間不打烊等延時錯時服務,實現12個鎮街便民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全覆蓋,解決“上班時間沒空辦、下班時間沒處辦”的問題,讓群眾享受更多家門口的優質服務。自周六服務實施以來,縣鄉兩級共辦理4432件。
三、突出易辦好辦,推動政務服務延伸下沉。持續優化“15分鐘政務服務圈”,建強鄉村便民服務體系,推動更多服務事項落地惠民。一是探索多元化便民服務機制。加快構建“縣鄉一體、部門協作、政銀企社聯動”機制,實現全縣26個農商銀行、12個郵政網點130個事項聯動可辦。5月9日召開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延伸服務觸角”工作推進會,推動電力延伸入駐鎮街便民服務中心,有效解決了供電網點少、群眾反復跑的問題。二是建強片區服務示范點。以未來鄉村公共服務城市化專項行動為契機,重點建設下巖貝-金山上、梅棠雅集等政務服務片區聯辦點,一體打造雙梅智慧化便民服務綜合體,片區化推動公共服務優質共享。三是推動政務服務下沉。借助“鄉理鄉親”集市,推動政務服務延伸下沉,指導回山、儒岙等試點鄉鎮打造“1435”服務體系,將政務服務窗口通過“鄉理鄉親”服務集市前移到邊、下沉到底,梳理整合證明證照、繳費充值等4類高頻事項47項,組建55人政務服務下沉小分隊和19人縣級專家指導組,通過現場辦、上門辦、預約辦開展精準服務,切實解決農村群眾辦事“多頭跑、重復跑、多次跑”等問題,相關做法在新華網專題報道。
四、補齊問題短板,推動中介服務考準考實。堅持問題導向,緊扣中介服務管理的薄弱環節,加強信用監管和全過程考核,形成事前管備案、事中管評價、事后管懲戒的工作閉環。一是強化備案管理。專門赴桐廬縣考察學習,細化完善《新昌縣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中介管理細則》,在全市率先改造升級中介超市新昌平臺,全面推行政府投資項目中介服務委托備案制,目前中介優選系統已進入測試運行階段。二是優化考評機制。實行“一項目一承諾一評價”,通過分類排名、動態管理,對評價優秀、排名靠前的中介機構優選推薦,對納入負面清單管理的及時移出平臺,實現好中選優、劣者出局。三是壓實部門責任。壓實行業主管部門的主體責任,做到“一事項一考核細則”,強化部門監管職責,倒逼中介機構規范管理。
五、落實閉環管理,推動招標投標規范有序。以招投標領域專項整治為重點,緊扣制度規范、管理規范,確保標前服務、標中管理兩手抓、兩手硬。一是穩妥推進“評定分離”試點工作。根據全市試點工作部署,積極穩妥推進試點工作,專程赴嘉善縣考察學習,擬定我縣操作細則,9月28日召開全縣“評定分離”試點工作征求意見會。二是完成不見面遠程異地評標。遠程異地評標系統9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開展跨區域多點在線評標,實現了評標場地共享、便捷評標,進一步降低了招標人成本。目前沙溪鎮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項目(施工監理)已開展遠程異地評標。三是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圍繞省市專項整治工作,集中抓好全縣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明確各部門整治責任,確保整治取得實效。同時,探索建立多跨部門聯合會商機制,與公安、審計、紀檢等部門加強案件線索移送、查辦的溝通協作,進一步形成監管合力。1-9月,累計排查依法必須招標項目115個,發現并移交違法違規線索5起,協助審計、公安等部門做好專項審計調查和工程建設項目立案調查工作。
六、堅持抓人促事,推動政務隊伍擔當有為。以“五張清單”為抓手,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一是抓好意識形態工作。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壓緊壓實意識形態主體責任,盯牢思想、網絡、管理等重點領域,牢牢把握輿論的主動權。二是建立黨委班子聯系進駐窗口制度。堅持管理服務一起抓,推動班子領銜破難、服務窗口,不斷提升窗口單位效能。三是打造“融服務”系列黨建品牌。結合清廉單元示范標桿建設,建設以“越滿意·融服務”為主題的黨建展陳館,集中展示近年來政務服務領域的黨建工作成果。9月1日,主辦“政銀助力共富、產業振興鄉村”主題推介會,探索構建“146”片區化黨建聯建模式,助力下巖貝·金山上片區各村增收35萬元。四是組建“破難爭先”重點工作專班。突出實績導向,圍繞問題、任務兩張清單抓攻堅、爭一流,切實提高政務干部一線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是開設“天姥馨大講堂”。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常態化培訓機制,切實增強政務干部、窗口人員、審批代辦三支隊伍的業務水平,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1-9月已開展15期業務宣講活動。
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縣政務服務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縣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決策部署,找準主跑道,跑出加速度,抓重點、破難點、創亮點,縱深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著力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增值服務體系,進一步打響“越滿意、融服務”黨建品牌,推動政務服務各項工作迭代升級。
一、堅持系統集成,深化政務服務增值增效。一是開展增值化改革2.0提質提效行動。緊緊圍繞增值服務和招標投標兩個關鍵環節,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制訂出臺“雙提升、雙規范”三年行動計劃,以“提速度、提效能”為目標,全面優化提升政務服務水平,高標準運行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努力構建服務方式更優、服務體系更好、服務效率更高的政務服務模式。以“制度規范、管理規范”為要求,堅持標前服務、標中管理、標后監管一起抓,確保招標投標全程規范有序。二是抓好企業服務中心規范化運作。高效承接省市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各項改革任務,高標準抓好企業服務中心建設,健全線上線下企業服務中心協同機制,梳理完善涉企增值服務清單,推進“民營經濟32條”落地見效,打造更多有新昌辨識度的“一類事”服務場景應用。三是拓展實施遠程異地評審。深入實踐“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進一步優化“不見面開標+遠程異地評標”體系,提高遠程異地評審系統應用率。拓展政采云平臺可視化遠程開評標系統,加快評審區“軟硬件”功能搭建,實現跨區域互聯互通、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推進政府采購遠程異評地評審。
二、堅持問題導向,助力項目建設提速提效。一是扎實推進中介服務“一網統管”改革。堅持問題導向,以中介集成改革為契機,從優化中介機構考評機制入手,構建“一網統管”的新昌中介優選管理系統,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考評,形成事前管備案、事中管評價、事后管懲戒的全過程閉環,努力打造有新昌辨識度的中介服務考評機制,著力破解長期以來“考評兩張皮、結果難運用”的問題。二是深化“跑起來”審批代辦制。深化“1233”工作體系,進一步拓展線上代辦功能,為產業投資項目提供“一條龍”審批代辦服務,助推重點項目早落地、早投產,真正實現“服務跟著項目轉,代辦跟著項目跑”。三是優化聯審聯辦工作。進一步優化聯合評審、聯合踏勘、聯合驗收等聯審聯辦機制,統一開發項目聯審聯辦管理系統,更新項目專家庫,助推我縣重點項目建設。
三、堅持服務創新,打造高效增值政務環境。一是探索推行“家政聯動”政務直通車。針對農村“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探索推行“家政聯動”政務直通車制度,做到需求一鍵呼叫、服務動態提醒、事項分類辦理,有效破解信息不對稱、辦事盲目跑,一事跑多次的難題,推動政務服務下沉從政府供給側”向群眾“需求側”轉變,讓農村群眾享受更多家門口的增值服務。二是提升縣鄉兩級政務大廳現場管理。結合全省示范政務服務中心爭創,進一步規范完善縣鄉政務大廳延時錯時服務機制,迭代升級24小時自助區,持續推動政務服務延伸下沉,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多的增值服務。三是優化數字化考評系統。全面運用窗口數字化考評系統,抓實抓細進駐窗口及工作人員考評,開展“滿意窗口”和“政務之星”評比活動,提高窗口考評公平性、科學性、合理性,促進窗口服務水平有效提升。
四、堅持規范高效,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一是切實規范招投投標現場管理。出臺《新昌縣開標評標現場管理辦法(試行)》,切實加強開評標現場的監督管理,強化評標專家的考核,加強招標文件示范文本應用,加大問題線索移送,實現招標投標工作環境規范、流程規范、制度規范。二是升級改造數字招標系統。深入系統對接完善,強化交易系統市縣集成融合,實現全縣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市縣一體化數字招投標,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優化營商環境。三是優化改版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根據政府信息公開等要求及我縣公共資源交易工作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重新分析梳理“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一步完善平臺版面及欄目信息,優化我縣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總門戶”,為各級各類公共資源交易主體提供更加優越的基礎服務。四是穩步推進“評定分離”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評定分離”工作,為招標人選擇優質企業提供更多路徑,保障招標人自主權,遏制圍標串標,構建競爭有序的招標投標市場環境。
五、堅持履職擔當,打造新時代“三敢”隊伍。一是堅持“兩張清單”抓隊伍。圍繞問題、任務兩張清單破難爭先,出臺年輕干部培養“新八條”,切實提高政務干部一線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造“敢創新、敢擔當、敢爭先”的政務服務隊伍。二是加強政務服務專員隊伍建設。健全培訓管理制度,組織政務服務專員開展政治素養、心理素質、服務禮儀和現場管理等培訓,不斷提升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三是探索片區化黨建聯建模式。開展黨建聯建促共富“146”強基行動,以片區化黨建聯建推動產業共富為目標,牽頭聯合職能部門、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等,整合要素資源,通過共強組織基礎、共謀發展路徑、共辦實事好事、共同服務惠民,為鄉村振興、強村富民添磚加瓦。四是持之以恒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堅定不移推進意識形態、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加強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始終堅持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把黨的紀律轉化為黨員干部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做到把紀律規矩印刻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全力保障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
新昌縣政務服務辦公室
2023年10月10日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