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367K/2023-69421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新昌縣城南鄉人民政府 | |
| 生成日期: | 2023-05-20 | 主題分類: | 政務公開 | 組配分類: | 發展規劃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3-05-20 14:04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城南鄉
? ? ?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落實鄉十六屆一次黨代會部署的攻堅之年,更需要我們拉高標桿、再上臺階。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做好“高質量產業發展、高品質項目建設、精妙鄉村打造、高水平民生服務”四篇文章,奮力邁出中國式現代化城南新步伐。
1、搶抓機遇,在高質量產業發展上呈現新氣象。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推動實體經濟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鼓勵企業做優做強,完成商貿服務業“下升上”企業1家。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支持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創建中小型科技企業3家。營造良好的招商環境,充分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和創造力,爭取招商3個項目,引進投資額5千萬元。拓展復合經濟新空間。積極謀劃復合經濟,加快打通官塘頭-荷花塘道路,完善區域路網、拉大集鎮框架、做優發展平臺。發揮區位優勢,抓住新昌東門如城片區整體開發的機遇,融入如城發展。深入推進精美集鎮建設,積極謀劃入口景觀、新溪居委會改造提升、文化中心提升、消防救援站建設等配套工程,完善集鎮基礎設施,補齊集鎮短板,展現新溪片區新氣象。釋放三產融合新紅利。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深化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加快推動蘿卜菜等農產品培育,打造富有城南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發揮生態優勢,積極打造旅游業態,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集種植、觀光、采摘為一體的休閑農業、觀光農業。依托數字賦能,深化天河共富田園項目一期招商運營,加大宣傳力度,實現網紅效應。發揮城南處于十九峰-天姥山的連接帶的地理位置優勢,串聯沿線鄉旅資源,打造1條休閑游示范帶,實現一體推進、區域發展。
2、苦干實干,在高品質項目建設上實現新探索。一是抓鄉賢項目順利推進。加快項目招商,擴大有效投資,確保茶博園二期、新民實業蔬菜基地、西山居等新鄉賢回歸項目順利推進。配合做好澄儒線相關政策處理和收尾工作。二是抓基礎項目有效改善。堅持交通先行,做好天河公路、白毛坑-沙灘道路建設等工程,提升改造農村公路6公里以上,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加強水利建設,完成10座山塘整治及瑯珂村丁家塢村污水終端提升,實施姚宮、秦高等8個供水站提升工程,推進新民江延伸段河道建設,實實在在惠民生、聚民心。三是抓民生項目共建共享。深入推進“千村萬樹”行動,力爭3月份完成驗收。推進約8.5畝的集鎮居住區建設,切實滿足民生期盼。做好非糧化整治后半篇文章,眉岱、里家竹、瑯珂等3個村規劃連片種植、集中管理。抓緊啟動萬寶山(石溪)公墓二期,做好前期工作。
3、統籌協調,在精妙鄉村打造上譜寫新篇章。農村基礎要有新變化。堅持村莊規劃一盤棋,根據縣級部署適時啟動第二批自然村、行政村搬遷,推動人口向中心村和集鎮集聚。加大對前進、楊家山等村81畝的土地開發,推進韓妃、丁龍等村15畝土地綜合整治,為村莊發展拓展更大空間。環境面貌要有新提升。持續鞏固“五星達標、3A爭創”創建成效,著力提升轄區內人居環境質量,做好水系、山體、農房、庭院的修補工作,為未來鄉村建設打好基底。天荷、石溪、瑯珂、韓妃等村努力創建精妙鄉村,聚焦“產業發展、基礎配套、公共服務、鄉村風貌”等發展定位,打造“一村一特色”,形成“一村一風景”。強村富民要有新成效。著力在“縮小收入差距”上久久為功,做好“擴中”“提低”的組合文章。深入落實“一村一策”,利用好“強村公司”資源,促進村級消薄增收,在今年已完成17個村經營性收入達到50萬元的基礎上,謀劃好明年村級項目,切實增強村級組織自我造血功能,力爭20%的村經營性收入突破80萬元。楊家山、姚宮等7個村分批推進低效林改造項目,破解山區資源閑置與消薄增收的“雙重難題”,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低收入農戶增收。做好低收入農戶的致富工作,幫助這一群體有效增收。建立黨建帶共富機制,精準對接浙江農商學院、浙江省農科院等涉農高校,探索“企業+高校+村”的片區化黨建聯建機制,推動人才、項目、資源有序集聚,助推村集體消薄增收。
4、以民為本,在高水平民生服務上體現新擔當。健全社會保障。積極做好社會保險擴面、農村醫保、低保、五保、殘疾和大病救助等工作,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引入社工力量,擴大服務隊伍,重點關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群體,為轄區群眾提供精準服務,提升服務質感和溫度。發展紅十字、慈善等公益事業,落實慈善一日捐、困難黨員慰問和干部走村入戶等活動,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幫扶。進一步規范殘疾人之家運行,擴大服務面。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推動雙擁工作均衡發展。優化公共服務。整合教育、文化、醫療等功能網絡,實現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和功能集成,建設鄉級“一老一小”功能區。夯實居家養老服務基礎,不斷健全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老年助餐服務,滿足老年人居家和社區養老就餐需求。提檔升級“鄉理鄉親”服務集市,以理發為基礎,優化整合健康咨詢、矛盾調解等8大類功能,推動農村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創新基層治理。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嚴格落實企業和在建項目的安全生產責任,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縱深推進除險保安專項行動,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抓好信訪維穩工作,確保社會穩定,為重大節會節慶保駕護航。加強應急管理,堅持不懈抓好防汛抗旱、消防安全、森林火災防范、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聚焦“保健康、防重癥”,加強農村地區防控,減少疫情傳播擴散風險。堅持關口前移,加強重點人群健康保障,提高老年群體疫苗接種覆蓋率。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