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4552/2024-66643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新昌縣發展和改革局 | |
| 生成日期: | 2024-01-16 | 主題分類: | 政務公開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4-01-16 10:05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發改局
發展和改革局2023年工作總結及2024年工作思路
?
今年以來,縣發改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統籌推進三個“一號工程”和“十項重大工程”,全力拼經濟、抓項目、促改革、優環境、強保障。半年度GDP增速全市第三,三個“一號工程”、“十項重大工程”中6項獲得五星評價,五星工程總數排名全市第二。成功創建縣城承載能力建設省級試點,入圍全省服務業創新發展區。低效林改造相關做法在全省共同富裕先行研討會上作經驗分享,并獲徐文光常務副省長批示肯定。
一、2023年工作總結
(一)聚焦重大決策部署,全力推進“三個“一號工程””和“十項重大工程”。扎實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統籌十大工程,力爭排名進位。一是專班運作閉環推進。組建“一辦三組三專班十小組”,建立統一例會、統一簡報、統一督導、統一晾曬、統一考評的“五統一”機制,健全周碰頭、月調度、季分析、年總結的例會推進機制。以向上對接、橫向會商、向下服務“三個一”清單抓調度,以“四張清單”為抓手,截至10月,年度重點任務清單、主要指標清單進度整體達標,22項任務、指標進度超前,問題清單已按時完成整改銷號。二是錨定指標爭先進位。半年度我縣在三個“一號工程”星級評定中獲得3個五星、1個四星,19項省對縣晾曬指標實現“4綠5藍9黃1橙無紅”;在“十項重大工程”星級評定中,我縣三項工程獲得五星評價,連續兩個季度無工程列入三星等次,已晾曬的44項指標中24項排名全市前三位。三是有力推進龍頭工程。牽頭抓好擴大有效投資“ 千項萬億” 工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百千萬”工程、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保供穩價工程、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其中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連續兩個季度獲全省五星評價,能源保供穩價工程實現全市首位到五星的突破。
(二)聚焦經濟穩進提質,全力攻堅年度任務目標。一是重抓經濟形勢調度研判。每月定期召開經濟運行研商會議,指導責任部門做好GDP相關指標報數工作,并形成每月經濟運行分析供領導參閱。今年上半年,我縣GDP增長7.8%,居排名全市第3,全省第28。1-8月,我縣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承壓”態勢,15個GDP相關指標中9項指標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5項指標排名全市第1。同時,為更好地把握經濟發展動態,每季度認真開展企業經濟運行監測和中小企業融資調查工作,確保問卷調查率保持高位。二是重抓惠企政策保障。全面對標省“8+4”、市“1+9”政策體系,迭代更新我縣“1+9”政策和配套實施細則。1-9月“1+9”產業扶持政策累計兌現3.35億元,完成全年預計兌現資金的86.7%。同步承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國家31條”、“省32條”、“市33條”,結合新昌產業特色,擬定《新昌縣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做優做強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落實民間投資項目中介集成服務改革,實施服務重大產業項目大提速行動。三是重抓服務質效提升。加強省營商環境“無感監測”指標體系培訓解讀,強化指標任務分解落實,建立健全每月調度會商、每季分析晾曬工作機制,督促做好各項指標補長補短、鞏固提升,“無感監測”營商指數第一季度列全省第16,第二季度列全省第11。
(三)聚焦擴投資優結構,全力筑牢項目發展大盤。一是聚力推進重大項目。實施擴大有效投資“雙搶雙爭”攻堅行動,1-9月全縣有效投資增速19.4%,全市第2位,各結構性指標均衡發展。推進218個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建設,抓好41個第一批、29個第二批、58個第三批新建項目推進實施,截至二季度,共評定“紅旗獎”項目9個、“蝸牛獎”項目9個。4個省集中開工項目按計劃動工入庫,14個省“千項萬億”工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并全速推進,其中婦幼保健院、浙工院新昌學院、數字物流園3個新建項目通過全力搶工期、排工序,提前一個季度動工入庫,圓滿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任務;4個市縣長項目康佳電子、朗迪藥業、科貿實業、德力石化全部落地。二是聚力謀劃項目儲備。全力配合上級部門抓好鏡嶺水庫、甬金衢上紹興新昌段及新昌聯絡線等投資體量大、前期審批長、要素保障難的交通、水利、能源前期項目提前推進,確保重大項目接續有力;積極申報國家用地保障項目,國家重大項目;積極謀劃新昌新型算力中心,全力爭取納入國家級規劃。三是聚力爭取要素資源。全力爭指標、爭支持,爭取專項債、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已完成110.85億元專項債券資金儲備,下達債券額度21.6億元,已發行專項債券項目10個共21.6億元,全力做好東門如城公共空間地下停車場、共同富裕基本單元建設項目等項目發行使用工作;列入2023年省重點建設項目7個,數量全市排名第3位,其中527?國道至新昌大道公路建設工程在列入難度極大的情況下,通過跑省進廳積極對接爭取,成功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可爭取用地指標225畝;列入2023年省重大產業項目3個,分別是朗迪藥業、數字物流園、傲利智能,可爭取用地261畝。
(四)聚焦深化改革開放,全力提升戰略平臺能級。一是推進高能級平臺創建。加快義甬舟嵊新臨港經濟區建設,編制《義甬舟嵊新臨港經濟區新昌行動方案》,推進大明市、東門如城等核心區塊建設,義甬舟嵊新臨港經濟區工作交流會順利召開,正式形成嵊新兩地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成功爭取我縣數字貿易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入圍全省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積極謀劃申報嵊新新能源裝備“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十九峰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二是探索高質量發展課題。打造“增值式”服務新模式,有力推進中介服務集成改革、服務重大產業項目大提速行動。依托省級試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探索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路徑,深入縣域總部經濟發展研究,高質量開展“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三是打造高水平合作路徑。東西部協作完成消費幫扶2500多萬元,吸納四川地區就業168人,引導企業赴川投資額10000萬元,組織捐贈物資375多萬元。新衢兩地山海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持續深化,雙方政企考察團互訪交流順暢合作,“衢江山農館”落地新昌,已累計銷售600多萬元。組織開展“一小時交通圈”城市交流活動月,探索與周邊都市全產業承接聯動文章。
(五)聚焦提升民生品質,全力推進共同富裕建設。一是迭代升級頂層設計。繪制全縣共同富裕工作的總施工圖,出臺共同富裕年度要點、“縮小收入差距”年度要點等文件,明確2023年度重點打造的16項標志性成果和試點重點工作,調整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新增9個縣級部門、8個國企、12個鄉鎮(街道)。完善共同富裕工作推進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氛圍。二是縱深推進試點建設。扎實推進縮小收入差距試點,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74%。深化科技賦能增收創富,完善《新昌縣科技創新支撐共同富裕試點建設方案》。加快低效林改造致富,目前已流轉土地9.5萬畝,種植4萬余畝,為全縣農村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2200余萬元,相關經驗做法獲《浙里共富》實踐創新刊登,獲徐文光常務副省長批示肯定,并在全省共同富裕先行研討會上作經驗分享。開展個體工商戶萬人增收行動,持續提升戶創新創業活力。三是不斷開展路徑探索。做好“鄉理鄉親”服務驛站全縣推廣,持續打造農村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新昌品牌,爭取省級專報信息和領導批示。同時,加快推進困難家庭全系統幫扶相關工作,編制1萬戶困難家庭分群體全系統幫扶總體方案。“下巖貝·金山上”入選全省首批共富實踐觀察點,“公共體育設施不足”項目揭榜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堵點難點問題,探索提供更多共富“新昌方案”。
(六)聚焦保價穩供惠民,全力保障重要民生需求。一是有效完善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牽頭起草《新昌縣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實施方案(2023-2025年)》,力爭全年新建公共充電樁400個以上。截至9月底已新建公共充電樁203個,累計建成鄉村充電樁127個,提前完成市對縣年度目標任務。推進風電示范項目建設,與省發改委積極對接明確項目擴容事宜。1-8月,我縣列入全市重大能源項目投資約6.36萬元,投資完成率為94.45%,排名全市第2。二是有序保障電力供應。優化完善全縣迎峰度夏有序用電預案,建立專班運行機制,強化電力科學調度,加快頂峰減荷能力建設,發揮高新園區儲能項目在電力迎峰度夏期間移峰填谷作用,全縣企業生產未受實質性影響。抓好重大項目用能保障,堅決遏止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強化重大項目用能保障,通過節能審查項目9個,保障項目新增用能5.3萬噸標煤。三是有力強化糧食安全。完成年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省級考核驗收工作。積極開展地方儲備糧輪換工作,本年度共計輪換儲備糧9554.7噸,新增植物食用油95噸。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對縣級救災物資庫儲備的24688件各類生活物資和縣內世紀聯華超市代儲的24000件食品類物資進行了全面梳理核對,進一步加強規范化管理。積極貫通“浙江糧倉”數字化平臺建設,推進智能物流作業系統、智慧儲糧監管系統、智慧安全監管系統等智能化系統應用。
(七)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全力抓實干部隊伍建設。一是全面啟動推進主題教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啟動扎實推進第二批主題教育。截至9月底舉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專題學習 14次,專題黨課 6?次,集中學習 15次,交流研討10?次;通過領導干部領學、集中專題交流研討、結合實際自學等方式引導全局黨員干部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二是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研究制定《2023年新昌縣發改局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要點和責任清單》《2023年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計劃》,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簽字背書”制度,共簽訂責任書59份。強化清廉機關建設,揭榜清廉發改建設示范標桿培育,進一步深化“六廉六不”清廉發改建設實施意見,制定《發改局2023清廉機關建設實施方案》、《2023年清廉機關建設行動計劃》,制定清廉發改建設指數評價參考標準,推進清廉建設責任可量化、進度可衡量、質效可考評。四是持續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隊伍梯隊建設,截至9月底調整中層干部共11名,其中評職交流3名,提任中層正職2名,提任中層副職4名,免職2名,引進高層次人才2名。抓好縣糧食收儲公司紀檢巡查存在問題的整改工作,確保各項整改工作部署到位、責任到位。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主題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制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組織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老舊小區改造和垃圾分類等志愿工作中,截至9月底共開展 “周六創建日”活動28次,文明交通勸導活動28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立足長遠,提升參謀服務能力。一是做好經濟監測分析。忠實踐行“八八戰略”,穩進提質、塑造變革,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全力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努力實現全年GDP增長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競賽指標實現“藍綠相宜”,高質量發展指標實現“穩三進二走前列”。二是做好“十五五”規劃思路研究。2024年是十五五前期謀劃至關重要的一年,需要結合“十四五”規劃實施情況和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等,提前謀劃和思考“十五五”時期發展思路,進一步強化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持續推動新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是做好發展平臺建設打造。加快推進義甬舟嵊新臨港經濟區的發展建設,爭取海關監管場所落地,有序建設數字物流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實現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綜合性戰略平臺提檔升級。
(二)項目為王,持續擴大有效投資。一是緊盯項目投資。堅持項目為王不動搖,形成源源不斷的投資實物量,為經濟穩進提質提供強勁動力。力爭2024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8億元、增速15%以上。其中民間投資115億元,增長20%;政府(國有企業)投資100億元,增長15%;外商投資3億元。并按“民間投資沖高、政府投資托底”的思路,逐步提高民間投資占比。二是緊盯項目謀劃。謀細謀實2024年政府(國有企業)項目,確保交通、水利和能源等主要結構性指標平穩增長,重點謀劃一批亟需上、必須上的交通、水利、生態、城市市政、農業農村、產業升級等基礎設施項目,搶抓機遇上一批多年想干而沒有干成的重大項目,并爭取列入國家用地保障、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省重點建設項目等國家級、省級計劃。緊盯省“千項萬億”工程、省重點建設項目等重大項目的推進實施,形成更多投資實物量。三是緊盯城鎮化建設。按照“十百千萬”四條新昌特色路徑,加快修訂出臺我縣以縣城為重要載體城鎮化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圍繞產業平臺聚焦能力、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四大提升行動,強化明年重大項目的謀劃和儲備,為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提供強力支撐。
(三)政策賦能,保障爭取要素資源。一是加大要素爭取力度。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積極做好2024年專項債券儲備申報工作,協同縣財政局爭取更多債券資金;做好省重大產業項目、省重點建設項目等省級重點計劃申報工作,爭取更多要素保障;積極爭取其他上級要素支持,千方百計促發展、爭要素。結合GDP能耗降低率進展情況,強化節能審查制度,抓好落后產能淘汰,為保障重大項目用能騰出更多用能空間。二是加強區域協同合作。做好與周邊“一小時交通圈”都市圈產業承接聯動文章。充分發揮節點城市區位優勢,強化與周邊縣市區的交流互動,實現產業發展協同、資源配置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活交流密切,推動新昌開放發展再提升。在對口和山海合作中重點推進產業合作,緊扣我縣軸承汽配、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找準結對地區產業互補的契合點和著力點,不斷拓展與結對地的產業合作深度廣度。三是加強政策支持服務。持續推動促進民營經濟做優做強政策舉措及細化舉措落實落細,健全完善民營經濟“四個定期”調度評估機制。迭代完善“1+9”政策體系,推進“1+9”政策早修訂快兌現,深化落實“開門定政策”系列機制,持續優化政策服務,提升企業獲得感。
(四)積極探索,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一是持續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迭代新昌縣共同富裕系統架構圖,推動年度目標全面完成,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重大改革迭代深化,標志性成果加快形成,群眾感受普遍提升。完成“縮小收入差距”試點驗收,新昌縣“縮小收入差距”試點建設期為2021年—2023年,2024年初將迎來試點驗收評估,將對照驗收辦法,全力以赴對各項工作再細化、再完善,確保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一次性通過驗收。二是繼續完善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深化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緊盯考評,抓實項目和指標,保持全省前列,同時緊盯成果,加強提煉宣傳,形成一批具有新昌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持續深化農村公共服務下沉,在全縣全面推開農村公共服務下沉工作的基礎上,根據群眾實際需要,持續迭代提升服務,并及時提煉典型做法、特色亮點、主要成效,持續打造農村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新昌品牌。三是繼續做好糧安價格民生保障。根據市糧安辦部署做好2024年度糧安考核準備工作。完成縣應急物資儲備庫項目建設,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應急物資儲備機制與配置體系,進一步加強應急保供能力。多渠道提升電力供應能力,確保今冬明春能源(電力、天然氣)供應平穩有序,謀劃推進高新園區儲能項目(二期),確保在明年迎峰度夏前完成市對縣光伏、儲能新增裝機任務。持續加強價格監測,保障重要民生商品量足價穩。繼續抓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范開展信用修復工作,實行信用修復承諾制度。
(五)全面發力,產業發展提質增效。一是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工程。制訂2024年度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完成服務業政策修訂與兌現工作;做好服務業發展綜合評價等。二是推進服務業重大項目。全力抓好省市縣三級重大服務業項目推進,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在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確保服務業投資穩定增長。三是強化中央資金項目管理。針對未驗收的中央資金專項項目,根據國家及省的政策規定做好規范管理,深入了解項目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認真督促項目業主整改落實,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促進項目按時竣工投產。四是爭取各類政策和要素支持。積極關注中央、省市相關政策,把握產業政策導向,挖掘產業發展潛力,爭取更多的項目和平臺進入省級籠子。
(六)實干爭先,自身建設與時俱進。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落實黨委書記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機關黨委直接責任、黨支部落實責任的“四責協同”機制。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學鑄魂、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全面貫徹中央、省委、市委、縣委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擔當作為、攻堅克難,扎實推法治政府建設。堅持問題導向、主動靠前,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加強信訪工作,暢通信訪渠道,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切實為企業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加強干部選拔任用、輪崗交流及談心談話,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發展改革鐵軍。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