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7028Q/2024-69995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南明街道 | |
| 生成日期: | 2024-01-04 | 主題分類: | 其他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4-01-04 16:36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南明街道
作為新昌縣域承載能力的主戰場、社會治理探索的主陣地、農商文旅融合的主窗口、民生服務優享的承載地,今年來,我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小縣六大”戰略目標,持續提振“拼”“爭”“干”的精氣神,1-8月鄉鎮(街道)通報事項排名第1位8個、前3名11個,創新競比項目“社區抱團聯營打造惠民共富新模式”得到市委溫暖書記批示。
一、工作推進情況
一是緊扣發展主線、克難攻堅,重點工作卓有成效。
以破局重塑推動雙城崛起。全力推進新城東門如城建設,完成未來農場項目土地征收1400余畝,墳墓遷移561壙,蓮湖150畝與墳墓50壙,便道、棄土場等臨時用地政策處理正在收尾,為一體化推進如城建設保障土地要素。加快老城品質提升步伐,全面完成里江兩岸、鐘樓下、大佛寺入口等拆改區塊825戶居民簽約、騰空工作,5家企業順利“退二進三”,剩余1家企業在攻堅中。同時,有序推進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率先完成5臺加裝電梯。
以創新思路助力共同富裕。以老城拆改為契機,強村公司創新探試“反向競標”共富模式,累計增收集體資金超830萬元。推動村企聯建“富美南明”項目,投資8000余萬元,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60萬元。謀劃精妙鄉村,南泥灣等5個村建設項目13個。打造“世外”桃源休閑鄉旅線路,推廣“尋仙桃源里”文旅IP。1-8月,12個行政村經營性收入達1056.3萬元,同比增長174.6%,提前超額完成全年消薄任務,80萬元以上村占比58%(7個),村集體經濟消薄工作居全縣第1。
以主動擔當建設和美城市。圍繞“美”,深入實施“雙城”創建,連續3個月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位列全縣(街道組)第1,累計整改環境問題6200余處。梅湖社區成功創建全省首批現代社區(全縣唯一)。同步推進“越美”系列創建工作,越美小區28個、越美商業街21條(占全縣任務數70%)全部實施上報。鐘樓農貿市場入選市級首批“最清潔農貿市場”名單。圍繞“和”,以“平安護航亞運”為契機,全力做好風險防控和矛盾化解。以“敲門行動”為抓手,排查人口3萬余戶8萬余人。
二是聚焦基層治理、服務下沉,創新亮點成果頻出。
在強社惠民改革上“思妙招”。成立全市首家“強社公司”,整合運用社區資源,以場地租賃、核酸小屋改造、自助機投放等模式累計創收超20萬元,同時開展“物業管理”“共富工坊”“服務集市”等項目彌補社區服務短板。基本探索出一條“市場運作+政府扶持+社會支撐+公共服務”“四位一體”的強社惠民新路徑。
在公共服務提檔上“謀新招”。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在桃源村試點開展首個“鄉理鄉親”項目,改造升級文化禮堂,分設長者食堂等功能區,擴大了政務服務、商務服務等公共服務的功能,其他各村也在逐步推進中。
在小區自治管理上“出實招”。由街道試點指導、社區牽頭組織,東溪社區新天地小區成立業委會,設立專項發展資金35萬元,維修電梯10臺、墻面930平方米、施劃車位76個,全面提升小區安全環境服務條件,夯實群眾共建共享自治基礎,以95%的業主同意率引入專業物業管理企業,并通過車位出租、廣告招租等方式增加物業收入,成功完成開放式“放養型”自治到封閉式專業化管理的轉化,打造全縣第1個“開轉封”小區樣板。
三是堅持壓實責任、優化作風,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
扛起管黨治黨責任。壓實黨工委主體責任,簽訂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書65份,開展談心談話141人次。以基層公權力平臺為載體,融合“廉情直報”開展村社監委自查自糾,成功轉化問題線索20條;運用“監督一點通”,督促基層實時公開用工情況、工程發包等信息。
筑牢基層紅色堡壘。注重村社“頭雁”引領。結合換屆“回頭看”全面考察,認定優秀村社書記6名,需提醒關注村書記3名,挖掘培養2025年換屆后備干部44名。推進流動黨員管理,成立流動黨員志愿服務隊,納入南明先鋒工作站積分制管理,流動黨員先鋒碼綁定率100%,累計納管54人,促進流動黨員同心“歸巢”。迭代黨群服務中心。
強化干部作風管理。以制促管,完善機關效能制度、機關干部及村社干部考核辦法,結合清單督辦、擂臺比拼、指標排名等從分管領導到村社書記按月動態量分、公示。以干促管,要求班子成員每日報送工作動態,中層干部每月匯報重點工作進度,全體機關干部加村社兩委召開季度例會。以紀促管,針對工作作風紀律、重點人員管控、重大項目進度等方面常態化開展督查,運用“四種形態”處理干部46人次(機關干部3人次,村干部17人次、社區干部6人次、黨員20人次)。
二、下階段工作舉措
全年最后一季度,南明街道將進一步拉高標桿、勇爭一流,建立“重返縣域第一方陣”的工作目標,圍繞“活力新城、魅力南明”的戰略方向,以“做極致、干精彩、看實效、爭一流”的擔當,在重點指標、重點任務、重點項目推進上全力沖刺。
一是以拼搏勁頭謀劃創新亮點。首先,推動基層治理多元化,慎終如始抓好安全生產,發揮網格員作用,強化風險隱患排查,確保“零上訪、零積案、零事故”。聚焦社區治理服務,高標準推進剩余6個未來社區、現代社區創建,積極引導開放式小區引進專業化物業管理,深入探索居民自治、多元共治路徑,努力全面實現“開轉封”小區。其次,推動農商文旅融合化,發揮南明“碳水王國”主陣地優勢,統籌南街、東鎮、沃洲路等美食資源,結合調腔、竹藝編織等文化資源,探索“文旅+”模式,引入非遺體驗、自助購物等新場景新業態,打造小農田園、康養休閑、文創美學等特色產業基地,促進要素融合、產業融合、城鄉融合。推動和美鄉村多樣化,因地制宜講好“詩路故事”。積極對接天姥山中心,于12月前完成桃源迎仙橋段房屋搬遷及施家坑登頭山民宿配套項目(土地征收8.2畝、房屋搬遷20余戶);結合天姥山開發總規,引進建設桃源劉門山微集群民宿,一期投資達1億元(寧波久住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全面激發鄉村活力。
二是以硬核能力推動重大項目。堅持以精致花園城市為定位,闖好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路。抓好如城政策處理,緊盯節點、積極配合完成如城剩余政策處理,抓好104國道改建工程,加快推進100畝臨時用地政策處理及天然氣管道遷建工程,優化新區產業布局和路網結構,扮靚新昌“東大門”。抓好老城有機更新,全力推進2023年第2期拆改項目:觀音閣舊改(涉及60戶)與望江山村房屋搬遷(涉及453戶),力爭12月前全面實現簽約100%。同時加快推進4個舊小區改造,促進老城蝶變。抓好“雙城”創建,決勝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以“410”行動、社區擂臺賽為抓手,圍繞“氛圍營造、環境秩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四方面鍛長補短,合力打贏這場“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硬仗。
三是以閉環意識提升干事效能。加強隊伍建設。以主題教育為引領、考核制度為抓手,通過干部座談、“老帶新”、多崗鍛煉等機制,激發南明干部“爭奪搶拼”的干事精神,全面提升干部思想認識與實干擔當。加強體系建設。建立“周督查、月通報、季約談、年考核”的長效常態督考機制,干部間“比進度、比形象、比干勁”,在全街道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工作氛圍。強化監督檢查。由黨政辦、紀工委牽頭,聚焦重點項目、重點領域“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落實監督、發現、處置、整改閉環管理,切實嚴出好作風、嚴出戰斗力、嚴出正能量。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