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05 15:24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人力社保局
? ? 今年以來,新昌縣人力社保局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錨定“穩三進二走前列”目標任務,全力穩就業、惠民生、促和諧,為新昌“小縣六大”再深化、“六個先行”爭示范貢獻人社力量。
1.“七優享”指標排名穩步上升。緊盯關鍵核心指標、把握工作重點,全力推進重大民生保障工程——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勞有所得”專項工作,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根據考評情況通報,新昌一季度全省第24位、全市第二,二季度全省第18位,全市第一,三季度全省第16位,全市第一。
2.用工保障服務精準有效。出臺《關于完善做好工業企業用工保障的實施細則》,實施“天姥雁棲”春季用工保障專項行動,通過線上線下招聘、引才招聘、赴外招聘等形式開展招聘活動177場次,提供崗位5.4萬余個,進場招聘1.8萬余人次,切實幫扶企業解決缺工人數5200余人次。全縣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3人,招引外來產業工人6127人。上報2期用工情況專報,為營商環境改革提升提供政策建議。
3.困難群體幫扶用心用情。鎖定“城鄉邊保戶”、殘疾人、精障患者等特殊群體,以“精準畫像”推動實施精準施策,搭建鄉鎮(街道)就業共富基地、企業愛心崗位、村級公益性崗位等多元聯合幫扶機制,新增城鄉邊保戶就業共富基地17個,新開發公益性崗位117個,吸納周邊農民靈活就業560余人。
4.產才深度融合創新路徑。主動對接與新昌產業契合度高、合作意向強烈、專業能力一流的高校,創新設立“高校青年博士服務團”制度。已與河南科技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武漢輕工大學等6所高校組建高校青年博士助企服務團,12批次58名青年博士組團來新走訪企業、對接項目,16名首批服務團成員被選聘為市級、縣級人才特派員。全年新增就業大學生10426人,博士137人。
5.高端人才培養取得突破。近年來,新昌博士后工作成效明顯,2023年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全縣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總數達到19家,其中國家級8家,先后引進193名博士進站。2023年省級博士后科研項目擇優資助推薦24人,最終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張世杰獲得特別資助15萬元,實現全市零的突破。上報《新昌縣打造人才隊伍雁陣式培育模式構筑最優企業人才生態圈》刊登于浙江政務信息(專報)并獲張雁云副省長批示。
6.職稱評聘改革堅實有力。2023年,推薦萬豐奧特成為新昌第三家紹興市民營經濟領域工程技術類職稱社會化評價工作試點企業。新昌3家企業被確定為職稱自主評審的試點企業,全市共6家,新昌占據一半。同時,新和成成為紹興市第一批職稱自主采認試點企業。
7.技能培訓服務地方特色。圍繞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以培育“39X”先進制造業集群及推動新昌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等地方特色為重點,出臺《新昌縣“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培增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底,培育“數字工匠”500人,培育知識產權專業人才3000人,新昌上市企業中知識產權師持證率達到100%。創建“天姥工匠”品牌活動、實施“浙派工匠”提質行動、深化技能人才招引行動,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6051人(完成率193%),新增技能人才5001人(完成率192%),其中高技能人才1840人(完成率142%)。
8.根治欠薪完善制度保障。結合新昌實際,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昌縣工程建設領域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的實施意見》,確立“誰建設、誰負責,誰管轄、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基本原則,確定市場主體、屬地政府、行業部門負責的大監管體系,創新提出開工報備制度、項目交底制度和完工備案制度,對項目進行全流程閉環精準監管,提升治欠的實效性和高效性。2023年,受理全國和省欠薪線索反映平臺投訴件716件,辦結601件,涉及勞動者2235人,涉及金額3624萬元,欠薪線索動態化解率94.81%。
9.矛盾糾紛化解常抓不懈。設立新昌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強化仲裁案前調解,在立案階段強化甄別審查和研判分流,對爭議事實相對明晰、標的額較小的案件一律先行調解,2023年受理勞動爭議案件280件,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100%,仲裁調解率91.81%,網絡辦案率49.47%。出臺《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服務規范實施辦法》《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服務規范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爭議仲裁服務,提升仲裁效能,仲裁結案率始終保持在全省前列。
10.初信初訪工作提質增效。立足抓早、抓小、抓矛頭,完善排查機制,確保問題發現及時,應對得當。將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與調解工作緊密結合,符合政策的盡快解決到位,有實際困難的盡力幫扶到位,有效解決群眾“多頭跑”“來回跑”的問題,從源頭上減少重復訪、越級訪。2023年受理各類信訪及咨詢件602件次,成功化解重點信訪交辦件2件,信訪處理率、反饋率、辦結率及初次信訪化解率均為100%。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