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30624002586316B/2024-70856 | 文件編號: | 發布機構: | 縣文旅局 | |
| 生成日期: | 2024-01-05 | 主題分類: | 其他 | 組配分類: | 計劃總結 |
| 有效性: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全社會 |
發布時間:2024-01-05 10:11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文旅局
(一)指標情況。根據運營商信令顯示,1-9月,我縣共計接待游客736萬人次,同比增長22.42%。1-9月限上住宿業排名數據未出。
(二)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一是統籌推進“四大品牌”。推進落實療愈度假王國相關工作,打造療愈度假專線,推出相關文創產品。二是穩步推進項目建設。三合村提升項目已基本完工;會墅嶺村精品村項目形象進度超過50%;文物修繕工程穩步推進中,督促和協調回山建筑群修繕二期工程整理驗收資料。三是扎實推進各項創建。完成5家新申報創建等級民宿創建檢查。指導沃洲鎮、東茗鄉做好4A級景區鎮創建工作。做好4A級景區資源評估對接聯系工作。完成第二批清潔景區示范單位創建及整改工作,并謀劃2024年清潔景區創建單位。完成新昌縣文化和旅游“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期評估報告。四是創新開展招商推介。“詩意新昌”抖音號、視頻號、微博號日常運營更新,抖音號、視頻號計劃各更新4條,微博計劃更新4條。籌備文旅宣推官培訓事宜。更新設計李夢白文創IP形象。參加天姥山中心上海招商大會。
(三)唐詩之路縱深推進。一是深化學術研究。籌劃《新昌故事》第5輯。籌備唐詩之路研討會, 撰寫《唐詩之路的前世今生》電視片解說詞。發布新昌歷代石窟寺調研成果,深化新昌佛教中國化發祥地研究;撰文發表新昌佛教中國化發祥地大事記,推進唐詩之路基礎研究。二是加強非遺傳承。啟動第二批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區申報工作,包括非遺小鎮和民俗文化村。組織非遺項目、非遺傳承基地參加第九屆非遺集市活動。聯系對接《浙江非遺》做好新昌十番的宣傳工作。三是加強文物保護。東街文物保護配合城投集團完成三豐村文物臨時倉庫建設,通過竣工驗收,完成倉庫移交使用;督促南明街道討論確定工程實施方案。參加鏡嶺水庫移民專業項目設計工作協調會和專題討論會,溝通文物保護流程,實地踏勘選擇安置點位。審核徐誦明故居升級文保點申報資料,向社會公示。
(四)文化事業穩步發展。一是創新舉辦“全民文化大比拼”(村CA)活動。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八八戰略”,營造“文藝特色村村創、文藝活動月月有、文藝才能人人秀”的濃厚氛圍,積極開展“藝動新昌·樂享共富”2023年新昌縣“全民文化大比拼”活動,以“十倍好”理念全力促進文商農旅深度融合,助推經濟爭先,實現精神共富。自5月啟動以來,共收集到報名數據800余條,舉辦各級比賽48場,線下10萬余人次參與活動。決選賽以來,在“紹興同城網”“抖音”“新昌縣文化館視頻號”等平臺開展網絡直播,僅“新昌縣文化館”視頻號網絡直播,參與觀看互動達27萬余人次,點贊108萬人次,分享3000余次,互動評論2500余條,全網流量在40萬人次以上,總計50余萬人次以各種方式參與活動。二是扎實推進文化惠民工程。47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天姥書房·儒岙館及天姥書房·小將館、文化驛站·非遺工匠館、4家鄉村博物館已全部完成建設并通過省級認定。三季度,我縣“文藝賦美”工程指標達到滿分5分,位列全省全市并列第1。文化惠民工程已完成下鄉演出130多場,完成送書下鄉68030冊,送電影下鄉2940場、廣場電影280場左右。三是常態化推進“雙減”工作。開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規范管理年”工作,推進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全國平臺納管機構培訓材料上傳完成100%。
(五)行業管理加強規范。一是執法檢查不斷加強。10月,檢查場所87家次。9月執法指數考核排名全市第2,全省第16。二是安全形勢明顯改善。開展旅游領域平安護航亞運安全生產專項檢查,推進旅游領域安全生產工作任務清單的各項工作,開展全量風險起底大排查,重大事故隱患清單排查梳理工作。“雙節”期間無重大旅游投訴,無旅游安全事故發生,有效提高游客滿意度。三是行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組織旅行社參加紹興市導游地接服務能力提升活動,提高導游服務能力;完成賓館、酒店垃圾分類通報問題的整改工作;完成市級“七張問題清單”天姥山景區通景公路問題整改方案上報。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