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2-08 10:18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回山鎮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在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依靠全鎮人民,以強力實施三個“一號工程”為引領,緊扣“小縣六大”發展戰略,立足“七彩回山 農旅新鎮”發展思路,全力推進鎮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全年實現財政收入2203.47萬元,年度引稅773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5.7%。完成“個轉企”6家;新增市場主體219家,完成比例100%。全鎮32個行政村1-12月集體經濟總收入3884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2197萬元,各村經營性收入均達到50萬元以上,10個村突破8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分別增長14%、7.4%。
我們主要抓了六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經濟、穩增長,富民強鎮邁上新臺階
1.招商引資成果顯著。錨定“大好高”項目精準招商,成功引進明康匯生態農業集團,共同投資2.3億建設明康匯新昌智慧蛋雞基地,可實現年提升農業生產增加值2億元。引入浙江大學優質科研資源,通過“高校+政府+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共富莊園,畝均收入超過1萬元。大力實施茭鴨生態共育項目,年度銷售額突破100萬元。打造生產、冷鏈、倉儲一體化高質量茭白基地,發展訂單農業,千萬精品茭白進駐明康匯各大門店。回山村王遠山地塊招引紹興市承啟農業有限公司探索“糧藥”套種模式,因地制宜實現農業增效。依托回山鄉賢參事會暨首屆發展大會,簽約鄉賢回歸項目8個,其中中迪田園綜合體投資5000萬元,成為回山農業示范樣本。
2.傳統產業持續發力。選育優質茭白新品種“金茭5號”,首次集中使用“降溫技術”“茭鴨共育”“冷鏈倉儲”等高新技術,在全省首屆浙江精品山地蔬菜評選活動中榮獲金獎。培育領軍茶企,舉行“云上回山”春茶采摘暨大佛龍井共富茶工坊啟用儀式,國昊天姥紅茶、天河茶業雙雙榮獲產品金獎,有效激發以茶產業為代表的回山系列農產品經濟活力。大力推動白術規模化發展,依托中藥材種植基地,重點攻克藥材品質提升,實現白術量價齊升。
3.文旅產業蓬勃發展。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成功舉行首屆新昌青年科技人才臺地公路賽、“金秋之約、同心共行”健身活動等節會,提升回山知名度。打造文旅融合示范點,心之洲研學游教育基地建成營業;紅聯村度假小鎮建設暨“七彩巴士城”、新昌登山步道建設工程(二期)-登山步道(回山鎮段)等項目竣工投用;回山村姜岙自然村八間房民宿建設項目進入尾聲。突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修繕維護回山村古建筑群、上下宅村道南小學等文保單位;利用線上媒體“云上回山”連載《新昌彩煙文化志》,持續擴大文化影響力。
(二)堅持不懈破瓶頸、強要素,提質增效邁出新步伐
1.夯實土地要素保障。完善土地規劃與利用,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1000畝、“百畝方”連片整治500畝、永農核實整改40.86畝,目標完成率100%。扎實推進土地開發,新增耕地260畝,同比增長200%,位列全縣第一。耕地功能恢復成績顯著,恢復總面積占比全縣30%,水田恢復面積占比全縣50%。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效果初顯,持續開展“非糧化”整治工作,全年種植糧食萬畝以上。
2.推進低效整治提升。加強土地綜合整治,完成新天村合石坑、上下宅村積坑土地綜合整治8.6畝。多元發展“林下經濟”,推動低效林改造工程,順利完成兩年5000畝低效林流轉任務,種植油茶500畝、撫育油茶112畝。生態大搬遷取得新進展,雅里村渡河自然村飲用水保護搬遷和上下宅村積坑自然村搬遷全部完成,雙溪半山自然村等3個自然村正在進行前期謀劃。
3.盤活閑置資產增收。盤活閑置資產,投資100萬元激活原雙彩鄉茶廠建設共富茶場,帶動200余戶茶農純收入增長20%;利用公共用房打造農創園,已入駐茭白、豆腐干、藏紅花等農企4家。盤活國有資產,前丁水庫成為多元主題“數字漁艙”,飲用水質進一步提升。盤活閑置農田,全年流轉連片土地800畝以上,打造全縣首個“香溢幫扶”煙葉種植共富工坊,50畝煙葉年收益達100萬元。激活生態資源,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帶,引進光伏、水電等可持續新能源開發,助力村集體增收50萬元以上。
(三)千方百計抓項目、補短板,社會保障取得新成效
1.基礎設施項目不斷夯實。強化山塘改造整治,嶺山村下坪山、荷塘村上方塘、雅里村陀頭殿3個山塘改造項目順利完工。實施山塘水庫除險清零行動,門溪江上貝段改造項目、蟠溪江蟠溪段改造項目、方丈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均已竣工驗收。提升改造農村公路,4條公路建成投用,韓妃(沙灘)至白毛坑農村道路工程加速進展。加快移民項目建設,今年完成并通過驗收移民項目7個。
2.重點建設項目加快推進。保障飲用水I類品質,投資2700萬元實施前丁水庫保護區提升工程已接近尾聲。加快農村人口聚集,投資8000萬實施鄰里家園建設,擬定回山中學作為集中居住區建設點位,已完成校舍拆除。加快城鄉風貌建設,提升新磐線道口至回山鎮政府整體環境,已開工建設。推進大安村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項目設計。計劃新建1座回山水廠,已完成政策處理。
? ? ? ? ?3.民生實事項目有力推進。聚焦群眾關切,歷經三年,實施前丁灌區干渠改造及雙彩片水源保障工程,雙彩片1.3萬群眾喝上前丁水庫共富水。聚焦“一老一小”,推動“鄉理鄉親”服務集市+“一鍵呼叫”應用平臺聯動并行,實現線上線下服務“零距離”。開展醫療保險收繳工作,越惠保參保27670人,參保率達73.74%;城鄉居民醫保繳費17753人,進度完成100%。加強政府職能轉變,鎮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助餐、家政等“愛心卡”服務事項萬余次;持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鎮便民服務中心實施延時服務、錯時服務、預約服務、假期服務等多項辦理服務機制;32個村級便民服務站標準示范型建設完成率100%;開展村級代辦員集中培訓、實地指導等26次,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
(四)堅定不移精治理,優環境,鄉村建設取得新成果
1.人居環境宜居宜業。嚴格制定《人居環境專項考核辦法》,對照整治標準,每月晾曬、每季表彰,全年累計開展各類專項行動20余場。深化“千萬工程”,全力開展“迎亞運”人居環境暨垃圾分類攻堅行動,主動補齊短板,第一輪排名躍居全縣第3,第二輪攻堅排名第5。深入開展農村垃圾精分細管,開展集鎮示范鎮街達標創建活動,紹興市生活垃圾集鎮達標鎮街排名始終位居前列。高標準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植林村、上下西嶺村、荷塘村、下塘村、雙溪村、上貝村成功創建省級垃圾分類示范村。
2.集鎮管理精妙精美。打造精美集鎮,聚焦全國文明城市、最清潔集鎮共建,聯合多方力量,成立集鎮管理工作專班,閉環整改問題370余處。提升全域風貌,創建無違建鄉鎮,組織開展集中控違拆違行動6次,全年控違拆違面積完成率158%,拆后利用率100%。加強專業執法,圍繞集鎮管理、雙彩道口整治等重點領域落實案件辦理,全年累計辦結案件70余件,其中“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事項實施率50%以上。
3.生態環境優越優良。深化藍天保衛戰,有效推進揚塵防控和露天焚燒管控,通過現場巡查、高位監控定位等形式,累計處置事件700余起,PM2.5平均濃度始終保持在26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優良率保持在93%以上、森林覆蓋率達65%以上。深化碧水二號專項行動,重點圍繞農村污水直排、污水終端運維、河道淤堵等方面,累計自查互查并整改問題70余個。
(五)標本兼治抓穩定、促和諧,社會治理展現新面貌
1.應急體系更趨完善。健全基層應急管理體系,成立應急管理委員會,組建基層消防隊伍,建成多網合一體系。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動員會、部署安全生產月等專題培訓8次、應急演練3次,培訓人員共計172人。依托空巢老人安全保障“一鍵召喚”應用,全年響應并處理火情報警超1100次、通訊家屬940余次、現場處置167余次。切實抓好防汛抗臺,落實應急預案、排查防汛物資、實地檢查隱患,確保第一時間應對突發情況。
2.安全生產更加穩固。組織開展歲末年初、護航亞運等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9次,發現整改問題200余處,其中閉環整改重大安全隱患22個。強化消防執法辦案力度,全年消防委托執法任務數40件,超額完成5件;安全生產立案辦結2件,完成率200%,均排名全縣前列。重視農村交通安全,60周歲以上老年人精準宣教12000余人,筑牢農村交通安全管理防線。
3.維穩安保更顯實效。突出矛盾化解,深入貫徹“四責協同”工作機制,層層壓實責任,累計辦結各類信訪件600余件,成功化解疑難信訪矛盾糾紛28起,“十大領域”積案化解100%,第三批國重件化解100%。開展“楓橋經驗”示范點培育建設,以“楓橋經驗”60周年為契機,結合轄區實際,積極打造“茶?心”調解室,創新運用“茶文化四步調解法”,成功調解矛盾糾紛51件。抓好全國兩會、“亞運會”等國家重大節會期間維穩安保工作,強化風險隱患和形勢研判分析,嚴格落實一人一策穩控措施。
(六)持之以恒轉作風、提效能,政府建設得到新提升
1.政治建設堅實有力。始終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國之大者”,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全領域全過程。
2.法治建設不斷健全。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扎實推進依法行政,堅決執行鎮人大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鎮村兩級實現法律咨詢服務全覆蓋,提供各類法律服務20余次。深入開展法治教育,通過以案釋法、送法下鄉、普法講座等形式實現法律進農村。做好平安三率入戶宣傳,大力開展反有組織犯罪、禁毒、防電信詐騙等宣傳,累計入戶18897次。積極開展平安行動,組織“風險隱患全量摸排”敲門行動、“夏季大巡防”“禁種鏟毒”等專項行動8次,發現整改問題155處。
3.廉政建設取得實效。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一主線,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發揚釘釘子精神,堅持把紀律作風建設挺在前。共召開黨風廉政專題會議2次、警示教育大會3次、干部作風效能檢查62人次,廉政提醒談心談話39余次。圍繞浙東西柏坡、好官故里等本地清廉文化,成功創建1個市級、7個縣級“清廉村居”。
安需思危,穩不忘憂。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發展中的一些不足:一是經濟建設尚需加快,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經濟增長。二是人居環境仍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反彈現象,垃圾分類還需進一步落實,一些落后生產方式、生活習慣亟待扭轉。三是除險保安壓力依然較大,交通、消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等領域隱患不容忽視。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堅決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4年工作任務
2024 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小縣六大”出新出彩的攻堅之年,也是回山“農業雙強”爭一流,鄉村振興走前列的重要之年,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
根據中共回山鎮第十六屆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決策部署。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錨定“穩四爭三走前列”任務目標,以先行一步推動領先一步,“農業雙強”爭一流,鄉村振興走前列,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鎮域樣板,為“小縣六大”出新出彩,“七個攻堅”圖強爭先貢獻回山力量。
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牢牢把握以下三方面:一是忠實踐行。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對紹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根本遵循,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牢樹“十倍好”工作理念,以一域之光為全域添彩。二是示范先行。堅持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一盤棋”,保持現有優勢、挖掘潛在優勢、放大特色優勢,形成新的優勢。三是勇毅前行。圍繞“農業雙強”爭一流,鄉村振興走前列工作目標,謀深抓實牽引性舉措、突破性抓手、標志性成果,以更強的恒心攻堅破解短板弱項,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始終在變化中掌握主動,努力在承壓下突破新生。
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1.聚焦招大引強優環境,交出經濟發展“高分答卷”。積極主動“走出去”“請進來”,拓展招商引資渠道,推動更多大項目、好項目進駐我鎮。一是深入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以項目招引為牽引性抓手,優化產業結構。探索項目經理負責制,統籌協調明康匯新昌智慧蛋雞、中迪田園綜合體、浙東金蔬生態園等3個農業示范基地加快建設;主動出擊,繼續招引5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5個。二是深化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專項運行機制,以一流服務、一流環境、一流效能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有序落實重點項目。以項目落地為契機,加大產業鏈招商,做好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加快配套項目落地,不斷壯大高山農特產品規模,實現回山農業“雙強”。三是深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搶抓數字化改革機遇,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提升全鎮數字經濟核心競爭力。
2.聚焦全域協調謀發展,交出示范建設“亮眼答卷”。立足區域資源優勢,揚長補短,在彰顯特色中提升發展辨識度,在放大優勢中跑出發展加速度。一是優勢資源稟賦求突破。進一步發揮我鎮全縣土地要素保障主力軍作用,加大土地綜合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質效。深化“回味回山”品牌影響力,煥新茶葉、煙葉、白術、西瓜、茭白、小京生、茄子等回山老字號,重點激活回山白術生產活力,積極爭創“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省級農業現代園區”等榮譽,真正實現回山農業高質量發展。二是特色節會效應求突破。以“七彩回山”為主題,以“消費在回山”為核心,辦好2024年采茶節、西瓜節、農民豐收節等回山系列傳統節會;依托門溪水庫國際垂釣基地項目建設契機,舉辦新昌縣首屆國際垂釣大賽、第二屆新昌青年科技人才臺地公路賽等賽事活動,形成回山辨識度的特色品牌。三是農商文旅融合求突破。與企業、鄉賢深度合作,建好天河魚尾戶外基地、八間房民宿、鞍頂山農旅融合項目等3個文旅項目,打開農旅、文旅、康旅新引擎。發揮門溪水庫非飲用水源優勢,建強建好門溪水庫國際垂釣中心項目,打造村級共富樣板。
3.聚焦為民服務惠民生,交出一心為民“暖心答卷”。堅持民生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事關人民福祉的大事來抓,夯實發展基礎、補齊發展短板、打牢發展根基。一是推動低收入“擴中提低”。圍繞全縣“推進低收入家庭綜合幫扶集成改革”工作要求,全面開展回山鎮低收入群體共同富裕三年行動,通過“村村有工坊、家家有方案、人人有幫扶”,統籌就業崗位供給、慈善救助關愛、政策托底保障“擴中”“提低”有效途徑,實施“幫扶、幫促、幫創”三類群體綜合幫扶,確保低收入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以上。二是實現高質量“公共服務”。深化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聚焦“一老一小”,深化“鄉理鄉親”服務驛站建設,在理發、醫療等常規服務的基礎上,拓展送餐、洗衣、娛樂等服務;繼續融合推廣安全保障“一鍵召喚”應用,深化應急處置措施,保障孤寡老人生命安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推進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建設,加強村級代辦員業務培訓,做到軟、硬件雙提升。三是打造可持續生態環境。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嚴格集鎮管理、加強生態管控等多方面持續發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以共富現代化基本單元為牽引,落實推進農村領域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繼續實施共富生態搬遷行動,推動人口向中心村、集鎮集聚。
4.聚焦平安和諧強基礎,交出基層治理“嶄新答卷”。牢固樹立“大平安”理念,迭代完善風險閉環管控大平安機制,加強各方力量整合,構建立體化、智能化、法治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一是深化平安回山建設。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推動“線下網格+線上平臺”有效聯合,實現社會治理一張圖、一套數、一體化。加強網格化管理,優化網格設置,提升網格員隊伍能力素質,確保基層社會治理全覆蓋、無盲區。二是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重點聚焦孤寡老人居住的木質結構房屋的用電用火安全、森林消防安全、危舊房屋、地質災害、小流域山洪等重點領域,對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及時整治和嚴肅查處,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力爭2024年事故起數、火警數等同比下降15%以上。三是加強信訪維穩工作。健全信訪工作制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系統重塑初信初訪事項辦理機制,落實周三村級下訪接訪和包案化解機制,推進基層治理迭代升級。持續深化“茶?心調解室”平臺,吸納司法、老娘舅等各方力量,多部門聯動調解,構建縣鎮村上下聯動閉環機制。
5.聚焦煙山人民重農耕,交出文化傳承“七彩答卷”。深入挖掘和傳承回山耕讀文化,將文化底蘊轉化為發展動力,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力量。一是弘揚農耕文明。通過打造回山中學記憶館,挖掘鎮域內代代相傳的優秀耕讀文化,展示睦鄰、誠信、奉獻、淳樸的個人與家庭;利用文藝賦美工程、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活動,大力弘揚“仁、義、禮、智、信”,引導全鎮百姓厚植文明土壤,重悟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優良傳統。二是深挖文化資源。實施“以點帶面、從線到面”發展戰略,創新打造“回山革命會師遺址”“上下宅歷史古村落”等特色節點的開發和推介,深化回山楊氏文化尋根線路、上下宅歷史文化線路、新天清廉文化線路等文化主題路線,打造獨具特色的回山文化品牌。三是培育鄉創人才。深化實施“新農人”培育計劃,選拔培養一批熟悉農耕文化、熱愛鄉村、具有創新精神的鄉創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6.聚焦政府建設轉職能,交出為民利民“合格答卷”。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建設讓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一是始終做到對黨忠誠。自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組織學習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市委九屆五次全會、縣委十五屆四次全會等重要會議精神,時刻對標對表上級各項決策部署,以實干實績詮釋對黨絕對忠誠。二是始終做到依法行政。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嚴格執行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增強政府公信力,自覺接受鎮人大依法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讓政府的決策經得起法治的考量,體現民意的取向。三是始終做到廉潔從政。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糾正“四風”,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厲行勤儉節約,嚴控“三公”經費,真正把有限財力用到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的“刀刃”上。統籌推進清廉單元建設,深化回山“清風廉路”品牌。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