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22 16:08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水利水電局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水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縣水利水電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圍繞“小縣六大”再深化、“六個先行”爭示范工作主線,以“五張清單”為抓手,認真履職、主動作為、狠抓落實,在省水利廳前三季度水利爭先創優行動中名列全省第5、全市第1,展現了“強”的執行力,取得了“優”的新成效。現將今年工作總結和明年工作思路匯報如下:
一、2023年重點、亮點工作總結
(一)“一盤棋”推動,爭先創優結碩果
一是水土保持實現榮譽考核大滿貫。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考核五年蟬聯全市第1。在獲得全國水土保持示范縣、全國水土保持先進集體的基礎上,新昌縣長詔水庫水源地沃洲生態清潔小流域又被授牌為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成為全國水土保持榮譽大滿貫的縣(市、區),并在上海召開的推進太湖流域內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座談會上,我局作為全省唯一代表作典型發言,獲水利部水保司領導點名表揚。二是綠色水電走上“國際賽道”。在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上,水利局作為唯一的縣市代表受邀參會,并在“綠電與可持續發展”專場會議上作典型交流發言,介紹新昌綠色小水電現代化提升助推鄉村振興的經驗做法。完成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I-REC)的注冊、簽發和交易,待核算今年發電量后可申領2.2萬張國際綠證,實現小水電生態產品的價值增益,也為我縣萬豐、三花等企業出口企業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和獲得“碳關稅”減免奠定了基礎,拿到了進入國際能源交易市場的“金鑰匙”。三是勇當改革試點排頭兵。在省水利廳發布的2023年浙江省水利改革試點項目中,我縣3個試點成功入選(拓寬水利投融資渠道試點、水土保持碳匯和生態價值轉換試點、小流域山洪災害綜合防治試點),成為全市改革試點最多的縣(市、區),3個試點均已順利驗收取得成果。
(二)“一股勁”發力,民生實事惠民生
一是水庫山塘綜合治理跑出“加速度”。作為省、市、縣三級民生實事的水庫除險加固和山塘整治年度建設任務在全市率先完成,獲得省水利廳通報表彰,水庫除險加固完成率114%,山塘整治完成率133%。小型水庫不動產權證辦理數量及辦證率皆為全市第一,小型水庫物業化管理水平走在省、市前列。《謀在前干在實落在細 新昌縣全力推進水利民生實事項目建設》在紹興市水利民生實事工作簡報上刊登,經驗做法在全市水利部門進行交流。二是農村供水提升工程打通惠民“水脈”。繼續推進實施農村供水工程改造提升工程,縣民生實事60個站點提升工程已全部超額完成,受益人口3萬人。根據省市要求,開展農村供水工程改造提升三年行動(2023-2025),省級106個農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任務已全面開工,開工率達100%,位居省市前列。三是小水電生態改造變身“聚寶盆”。在完成第一批8座水電站提升改造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改造工作,改造重建后裝機容量增加30%,發電收入增加近50%,助推了消費提低和鄉村振興;引進國內首臺直驅型變速改造的水電機組進行項目試點,創新性地將全功率變流器(FSC)技術引入到小水電技術改造中,發電效益提升20%左右,項目總結提煉的“小型水電站變速恒頻改造規程”已成功申請浙江省電力行業協會團體標準并推廣應用;與國際小水電中心合作,探索建立水電生態產品系統價值(GEP)評估體系,核算確定小水電生態價值為31.5億元,《新昌縣典型水電站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報告》已通過浙江新昌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授信10億元實現“綠電貸”,對我縣小水電行業拓寬融資渠道、突破資金困境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三)“一條龍”治理,河湖生態煥新顏
一是系統治理激發河湖新活力。創建完成2條美麗河湖、2個水美鄉鎮、2條“最清潔河湖”、5處親水節點建設和15個美麗山塘,將水利工程與水生態保護、水景觀打造、水文化宣傳有機結合,以美麗河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新昌江綜合治理工程(蘭沿大橋至王泗洲大橋段)和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工程10公里,著力提高城鄉防洪能力,改善農村居住水環境。二是河湖長制助推“河湖長治”。加快推進河湖長制“提檔升級”,發布縣級總河長令2個、聯防聯控機制1個,組織召開全縣河湖長會議暨全域建設幸福河湖工作會議、河湖長制聯席會議,形成“共治共管”合力;各級河湖長694人共開展巡河32000人次,整改河湖四亂問題600個,恢復河湖岸線水域面積5萬平方米;實施水利護航亞運專項行動12次,累計排查整改涉水問題800個;開展河湖長制“四不兩直”“回頭看”督查60次,清運垃圾雜物、枯枝樹葉、漂浮物等17噸。《新昌縣以“五做”開啟河湖長制2023年新征程》的專報受到省水利廳李銳書記“可以作為全省深化實施河湖長制的借鑒”的批示肯定。三是水土保持工作跑出新質效。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770.599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220.17%;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平方公里,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150%,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持續呈現“雙下降”態勢。
(四)“一把尺”監管,行業監督護碧水
一是小水電站實現“智慧監管”。建設完成全省首個縣級高標準現代化小水電集約智控中心,通過對小水電站進行遠程智能控制,掌握安全生產、生態流量智慧監管,實現“一屏管理、一鍵控制、無人值守”的“智慧化、標準化、集約化”管理,小水電智慧化管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獲得省廳主要領導的肯定。目前,全縣已有40%的電站完成自動化改造,減少電站勞動用工80%。創建“二不八有”電站28座,安全生產標準化電站創建三級2座,復評2座,生態流量監控全年保持A檔。二是水利監管筑牢“安全基石”。積極開展在建水利項目的質量與安全監督活動,今年共開展質量監督檢查205余次(工程實體質量監督檢測29次),共出具質量監督檢查意見188余份,督促問題整改367條。在全省水利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培訓會議上,我局作為全市唯一縣級代表作典型發言,交流我縣在水利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創新舉措及成效,同時被評為2023年度浙江省水利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先進集體。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連續6年全市考核優秀。強化節水宣傳,新昌縣節水宣傳教育基地獲評浙江省節水宣傳教育基地。三是水費收繳打通“難點堵點”。按照“季度抄表,半年度收費”工作機制,每季度對全縣12個鄉鎮(街道)農村水費收繳工作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入戶暗訪,形成了農村水費收繳常態化機制。為進一步打通農村水費收繳的難點堵點,以數字賦能為手段,打造“天姥農飲”水費收繳數字化平臺,涵蓋微信、支付寶、銀行代繳等代扣功能,鄉鎮級、村級管理員已完成培訓,平臺全面實現線上繳費。
(五)“一條心”防御,防汛抗旱守底線
一是汛前檢查扎實開展。按照早部署、早啟動、早檢查的要求,多次對全縣水利工程、涉水在建工程、防汛風險隱患點等開展水旱災害防御大排查大整治行動,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立即完成整改或落實度汛措施。截至目前,累計投入約8000人次,對900余處水利工程和在建涉水項目開展檢查,發現隱患210處,整改210處,整改率100%。汛前對全縣13個國家雨量站、9個縣設報汛站、291個遙測點的測報設施、儀器設備及遙測系統進行全面養護,為汛期測報工作做好充分準備。二是宣傳培訓有效開展。今年累計開展培訓14次,培訓人員11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實現了市、縣、鄉三級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培訓全覆蓋,累計開展14場次防汛搶險應急演練,為全力做好抗洪搶險工作做好充分準備。三是預警效能持續提升。小流域山洪“御”應用今年新增小流域山洪預報預警一件事功能,是全省第一個通過電子圍欄技術,在全省實現對移動、電信、聯通三網所有用戶貫通山洪和強降雨預警(強降雨產生后能自動向水文雨量測站一公里范圍內所有手機用戶自動推送強降雨預警短信),實現了預警人員從固定對象到社會面的全面擴展,在一定意義上真正打通了預警“最后一公里”。今年汛期已累計發布各類預警短信51029人次,山洪災害預警單45期,與氣象聯合發布山洪災害預報預警8期。
(六)“一面旗”引領,黨建統領強隊伍
一是筑牢思想堡壘。以周一夜學、局領導周碰頭會、中層干部月度例會、“水精靈”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等為載體,及時學習中央、省委、市委、縣委重要文件和會議講話精神。9月份以來,根據中央、省委、市委、縣委統一部署和縣委主題教育辦公室的工作安排,在全縣水利系統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制定主題教育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組織黨員對黨的二十大報告、黨章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等書籍開展學習交流。為進一步豐富黨員活動形式,與水利部農村電氣化研究所、水利河口研究院開展黨建聯建活動、組織“七一”系列黨日活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水法宣傳志愿服務活動、“迎亞運”水利系統職工田徑運動會暨清廉趣味運動會等活動等,引導全局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二是強化隊伍建設。今年批準預備黨員轉正2人,培養發展入黨積極分子3人、發展對象1人、向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2人,水利黨員隊伍進一步壯大。通過實行“傳幫帶”的“師徒結對”人才培養機制,開展“水利講堂”和“水精靈”青年理論小組學習教育,推動黨建與業務相融相促、協同發展,為水利事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三是打造清廉水利。著力打造“水立方”黨建品牌和“九個一”清廉陣地,布置清廉黨員活動室、清廉健康運動室、清廉談心交心角等活動場所,組織開展"征廉言、寫廉句、評廉語"清廉書法作品、勤廉警句征集活動,獲評清廉機關和垃圾分類先進單位。組織開展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議、《年輕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選編》警示教育、觀看警示教育短片,針對巡視巡察、審計等監督工作中發現突出問題,及時約談有關負責人,指導督促整改落實,進一步強化水利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增強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思想自覺。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縣水利水電局將以“15101”工作目標為指引,以擔當作為提升實干實效,以守正創新激發發展活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各項工作,努力為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實現一個目標。即聚力爭先創優:力爭水利工作綜合考核省、市、縣均為優秀;各項數據指標高于省、市平均線;創建一批在省市有新昌水利辨識度的特色亮點項目。
寫好五篇水文章。夯實水安全,加強水旱災害防御和水庫山塘治理,守牢安全底線;優化水環境,河湖長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爭創全域幸福河湖示范縣;加強水管理,強化水資源監督管理,農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爭取省政府督查激勵;盤活水資源,爭創小水電生態示范區;激活水經濟,充分發揮河湖水體業態功能,助推鄉村振興、服務水旅發展。
做好十方面重點工作。抓實水旱災害防御,守好安全底線;推進河湖治理,高標準推進全域幸福河湖建設;扎實開展水庫山塘系統治理,切實發揮防洪減災效益;大力推進小水電整合提升,打造綠電共富“新路徑”;實施農飲水提升改造,全力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聚力擴大水利投資,加速推進水利重點工程建設;嚴格行業監管,統籌發展與安全要求;強化水資源管理,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培育水經濟業態,催生美麗經濟“點水成金”;加強節水宣傳教育,推進節水行動見實效。
落實一個工作保障。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新昌水利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完善工作制度,搭建學習教育和人才培養平臺,狠抓“敢、拼、爭、創”的工作作風,夯實水利干部隊伍根基,為水利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一)扭住“防汛抗旱”這個根本,打好安全穩定“主動戰”
認真開展汛前檢查,督促做好在建涉水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為確保安全度汛打下堅實基礎;做好水旱災害防御知識宣傳培訓與演練工作,組織開展一次縣級水旱災害防御知識培訓和山洪災害預案演練;足額配備防汛搶險物資,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積極發揮小流域山洪“御”應用數字防御成效,新建聲光電設備20套,進一步提升預警效能,為防汛防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依據。遷建溪西水文站,完成水利感知體系建設新建流量站2處,水位站1處。
(二)聚焦“幸福河湖”這個導向,書寫興水惠民“新篇章”
(四)把握“綠色發展”這個要點,探索綠電共富“致富經”
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電站2座、“二不”“八有”電站28座,完成小水電生態示范區創建。繼續推進小型水電站報廢重建(生態改造)項目和小水電引水渠節水提升工程,發揮生態綠電價值,助力“消薄”攻堅和農戶增收。以小水電集約智控中心為依托,通過小水電行業協會大力宣傳、引導電站開展現代化(報廢重建)提升改造,對具備條件并有意愿的電站納入到集控中心統一運維,探索“虛擬電廠”建設,提升電站現代化管理水平,打造小水電綠色轉型發展新昌樣板。
(五)圍繞“飲水保障”這個核心,辦好民生福祉“頭等事”
(六)抓住“項目為王”這個重點,激活水利發展“動力源”
(七)擰緊“監督管理”這個重點,架好質量安全“高壓線”
高度重視水利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堅持問題導向、增強斗爭精神,不斷優化工程質量監管體系,強化施工安全保障,組織專班開展駐點指導,結合科室月度督查、站所日常指導、第三方定期檢查,嚴把水利工程質量關。在建項目每季度安全生產、質量監管不少于一次;河道整治工程和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質量監督每月不少于1次。以工程“作戰圖”為抓手,準確把握推進關鍵要素,嚴格落實推進時間節點,繼續爭取工程質量管理在全省領跑爭先。
(八)堅守“資源為本”這個理念,擰緊水源管護“總開關”
(九)打通“點水成金”這個渠道,鋪設水經濟“共富路”
有條件適度開放水域空間和岸線,大力培育涉水產業、發展濱水旅游,重點打造“河湖+文旅”“河湖+體旅”等新業態,探索“商、居、游”一體化水岸經濟和水上經濟,不斷放大河湖主體價值和溢出效應,推動生態資源向富民資本轉化。因地制宜開展涉河湖旅游度假區建設,做深左于江狐巴巴星球樂園、門溪水庫國際垂釣基地、巧英水庫共富魚養殖項目、油車岙水庫開放共享、黃澤江親水平臺、新昌江城市陽臺建設等一批“河湖+”項目,推動風味美食、露營民宿、文化演藝、體育賽事等業態擁河發展,助力沿岸群眾增加就業、提升收入。
(十)堅持“節水優先”這個路徑,營造文明用水“新風尚”
切實發揮省級節水教育基地陣地作用,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多措并舉開展以“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強化“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專題宣傳,組織開展“節水小衛士”評選、組織中小學生參觀節水教育基地,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營造科學用水、自覺節水的良好氛圍。
新昌縣水利水電局
2023年12月21日
?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