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31 17:34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城南鄉
城南鄉2023年工作總結和2024年工作思路
?
今年以來,城南鄉以“五張清單”工作為抓手,以主題教育學習實踐為契機,全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地”建設,現總結如下。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釋放新動能。通過自然村搬遷、土地開發、土地綜合整治、“非糧化”整治等工作有效融合城鄉資源。完成丁龍村自然村搬遷后4.68畝宅基地及韓妃村、前進村4.36畝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完成前進村14.95畝天燈盞土地開發項目,以上共新增耕地面積19.95畝、其他農業用地面積3.22畝,并全年完成“非糧化”整治優化762畝。扎實開展功能區恢復工作,在嚴守糧食種植紅線底線的同時,喚醒沉睡土地資源。目前共實施235畝耕地功能恢復工作,完成旱水稻種植2308畝,冬小麥種植1441畝,均超額完成縣級下達任務。
(二)城鄉環境一體整治,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和最清潔集鎮創建工作持續推進垃圾分類、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一手抓思想認識,一手抓執法力度。制定發布《城南鄉“迎亞運”人居環境整治暨垃圾分類集中攻堅行動方案》,18個村(居)每月組織開展《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學習及環境集中整治,覆蓋學習人數5000人次,垃圾分類自查問題整改累計1700余個,人居環境自查提升累計3200余處。開展“迎亞運”控違拆違及危舊房改造專項大整治工作,全年拆違目標任務3500平方米,實際完成拆違6496.42平方米,完成任務數的185.61%,拆后利用率達100%。
(三)基礎設施同步建設,鄉村承載力邁上新臺階。不斷完善交通格局。在建交通工程項目數量全縣最多,6個投資較大的交通項目無障礙推進,新胡線、澄儒線已基本完工。自謀建設的石溪官塘頭至天荷道路有效縮短村民進城時間,集鎮框架進一步拉大。進礦道路一標段將于年底完成建設,外白巖至韓妃、沙灘至白毛坑道路按進度順利施工。全力推進水利建設。全年水利工程數量再創新高,投資1309.92萬元以上實施病險山塘整治、河道整治、水利應急、山塘清淤工程共29個水利工程,投資量占到全縣的近1/4,目前29個工程均已完工,工程項目數量和進度居全縣鄉鎮(街道)第一。農村農飲水改造項目持續推進,投資超5000萬元用于供水站、戶改和沿新胡線城鎮供水項目建設,推動農飲水水費收繳數字化工作。新建的15個單村供水站動工15個,完工14個,動工率100%,完工率超過93%;沿新胡線城鎮供水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進度完成50%以上;下洲村作為縣級水費收繳數字化改革試點村,戶改后的農飲水用水量下降超70%,全鄉農飲水工作暫列全縣第一。
(四)消費增收組合發力,區域共富孕育新成果。持續開展低效林改造。今年已完成韓妃村1000畝低效林流轉,合計完成低效林流轉6000畝任務,進一步促進集體經濟增收。提質推廣“共富工坊”建設。完成“千嶼茶葉”、“初見花田”等6個共富工坊提檔升級,新增打造“竹制品”、永潤圍巾、良高蔬菜基地、八寺山茶廠等6個共富工坊,吸納低收入農戶130人,實現人均月增收1800元。積極打造“鄉味城南”品牌。針對天姥炒貨廠、新明蔬菜基地等11個農特產品產銷基地,開發玫瑰純露、小京生、腌蘿卜菜、紫山藥、茶葉等10個城南鄉農特產品,打造“鄉味城南”品牌,形成“十里香、百味鮮、千葉純”三大系列,進一步推動農特產業發展。
(五)企業招商氛圍濃郁,項目引育實現新突破。堅持以工業的思維抓規模。改變以往零敲碎打、小打小鬧的農業生產現狀,加大土地集中流轉、農產品規模種植,對接意向公司15家,陪同實地踏勘項目28次,上報并認定招商信息13條,在眉岱村引入之洋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規劃流轉土地400畝,打造集種植、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目前已簽訂一期合同。堅持以融合的理念尋資源。積極打造以種植、養殖業為基礎,農作物加工、流通為支撐,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為引領的三產融合模式項目,投產落地總投資600萬元的和創農場項目;積極對接天荷永利卡環休閑研學影視基地項目,打造建設一個休閑研學影視基地。堅持以靈活的方式搶機遇。依托鄉賢、商會等渠道廣泛收集項目信息,做好鄉賢招商和人才招引工作。完成新鄉賢回流3人,新鄉賢回歸項目4個,成立城南鄉商會,完成“商·賢”工作室,推動招商工作抱團做強。
(六)民生實事有力下沉,共享水平跨越新高度。全力做好醫療和社會保障工作,全鄉醫保、社保參保率分別達95.36%和99.5%,優惠保參保率達85.73%,位列全縣前三名。持續營造良好就業環境,舉辦就業招聘宣傳活動,發放就業優惠政策宣傳資料1300份,針對低保戶、低保邊緣戶等特殊群體,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10個,已有4人上崗。組織企業員工參加勞動力技能培訓,幫助30人獲得高級工證書,31人獲得初級工證書。加大助困幫扶力度,對全鄉困難群眾危舊房進行全面摸排,上報危舊房改造困難群眾3戶,其中新建1戶,修繕改建2戶,均已整治完畢。持續優化“一老一小”服務,利用原鄉中心幼兒園約1220平方米的地塊,投資400萬元建設城南鄉長者健康活動之家和幼兒照護驛站,為周邊近800名老年人和100余名幼兒提供服務。以楊家山村“鄉理鄉親”工作室為試點,開展“鄉理鄉親”驛站提質升級,升級后服務人次同比增長125%。同時,踐行“服務送下去,資源帶回來”理念,在全鄉開展服務684次,受惠群眾10200人次。其中,兒童陪護10戶、家居改造12戶、計生特殊家庭關愛23戶。
(七)平安城南扎實推進,“楓橋式”治理激發新活力。強化矛盾調處和信訪化解。收集社情民意52條,開展矛盾糾紛排查23次,調解糾紛312起,全年累計受理信訪件539件,化解各級信訪積案4件。做好重點人員穩控工作,亞運應急響應期間社會面始終平穩,始終保持低風險、零事故。《“鄉理鄉親”服務集市:“理”出統戰助力鄉村治理新路徑》入選全市“楓橋式”標志性實踐成果。嚴守平安建設紅線底線。建立健全自然災害、反恐防暴等七大類應急處置預案,開展各類應急演練9次。組織開展鄉、村兩級巡防行動625次,通過“敲門行動”走訪農戶7895戶,排查風險隱患235起,并全部落實化解閉環措施。持續優化安全生產環境。以“一廠多租”“電氣焊”場所整治為重點,“專項+常態”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累計檢查經營單位295家次,發現各類安全生產、消防隱患391條。開展房屋隱患排查,組織8批次對17個行政村開展房屋隱患排查,摸排危舊房8戶、經營性自建房135戶、自建房安全隱患摸排5961戶,并完成整改工作。
(八)主題教育見行見效,黨的建設實現新提升。在領導班子層面開展“三學三干”專項行動,鄉黨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9次,帶著片區化黨建、困難群眾共富、基層治理等3個課題集中調研研討4次。聚焦青年干部、農村干部和黨員三支力量,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創建星級黨群服務中心,通過現場踏勘制定楊家山村黨群服務中心改造試點方案,并在瑯珂、天荷等4個村推廣,成功創建五星、四星黨群服務中心各1個。天荷村、下洲村成功創建縣級“清廉村居”。
二、2024年工作思路
城南鄉將以全縣上下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全面加快“小縣六大”出新出彩,樹立更高標準的目標,壓實全面閉環的責任,認真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扎實開展低收入群體幫扶工作。城南鄉以共富工坊建設為核心,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標準化基地建設。充分利用閑置中小學教學樓、管理用房、閑置田地等場所,將其改造為室內標準化用房、室外標準化農田,盤活閑置資源的同時,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就業機會。二是產業化項目引育。城南鄉將從本地資源挖掘一批、外來產品開拓一批兩個方向來發力,依托前期建立的標準化基地進行統一加工和代銷。針對沒有產業基礎的村,計劃以手工加工業為主從外來產品開拓一批,根據各村閑置勞動力人員結構,引進來料加工業務到標準化基地集中生產。三是抓項目帶頭人引培。主要通過挖掘一批、培養一批、引進一批三種方式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依靠他們帶領其他低收入群體發展致富。
(二)加速推進集鎮提升,加快融入如城發展。圍繞“兩線一江”做優精美集鎮文章。加大力度解決新胡線集鎮沿線“環境雜亂”問題,并集中在集鎮社區這個功能定位上探索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謀劃好如城到南道口連接線改造提升項目,解決好“門戶走廊檔次低”問題,重點疏通線路升級、節點打造、房屋拆遷、道路改造幾個堵點,加快“人車分流”,打通集鎮到如城的人行地下通道。另外,加大投入做好石溪江改造提升項目,解決“一江兩岸空間景觀差”的問題。
(三)主動盤活鄉村土地資源。做好丁龍村自然村搬遷安置點建設工作和瑯珂丁家塢自然村新村搬遷摸排、政策處理工作。對已經騰出的土地資源加快進行土地綜合整治,對尚未納入搬遷計劃或者短期內不能搬遷的村開展空倒房拆除工作。做好遺留項目的掃尾工作,高效率開展衛片整改圖斑的整治工作,常態化進行耕地功能恢復工作。
(四)縱深推進“溪山云荷”片區建設。一方面是推薦好“三橫兩縱”徒步游覽路線,集中提升“天荷農場至金槍峰”“楊家山村至七盤仙谷”“潛溪丁村到石狗洞”“元岙雙溪公園到潛溪丁村”以及國家級登山游步道五條路線游客承載力和服務力;另一方面強化片區產業發展,計劃引入鄉賢項目一個,綜合利用土地37畝,目前已經完成招商洽談。
(五)持續發力做優民生實事項目。基于如城區塊的整體開發,圍繞《2023-2025精美集鎮項目計劃》,實施城南鄉入口景觀提升、連接如城道路兩側提升改造、連接東門如城地下通道等7個工程項目,利用紫竹園隧道口俞家央管理用房1萬平方地塊建設口袋公園,新建2個生態停車場,開展新溪居委會綜合提升工程,改善人民群眾辦事空間。實施石溪江兩側綜合提升工程,建設沿新胡線和石溪江打造全程約2.5公里集鎮綠道,有效銜接如城中央山體運動公園。完善農飲水建、管、運工作,投資5000萬元推進38個農飲水工程建設,包括33個單體供水站建設,5個村的戶改和沿新胡線4個村的城鎮供水項目,提升水質并有效改善極端天氣中缺水的情況,理順農飲水管理、運維機制,進一步保障農村的飲水安全。構建內暢外聯的交通網絡,繼續做好外白巖至韓妃、沙灘至白毛坑等道路政策處理工作,確保無障礙施工。做好長者健康活動之家和幼兒照護驛站的“一老一小”項目運營,調配新鄉賢、先鋒黨員和社會組織等力量,常態化規范化做好“鄉理鄉親”驛站“政務服務、民生服務、市場化服務”三大服務。
(六)統籌資源打造“山林經濟”新亮點。著力做好“擴中”“提低”組合文章。謀劃做好已完成的6000畝低效林整治“后半篇文章”,破解資源閑置與消費增收的“雙重難題”,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低收入農戶增收。對大山莊村開展的油茶撫育試點進行提質升級,計劃將建設面積擴大到500畝,挖掘新的增收致富途徑,幫助村集體增收。探索元寶楓引育項目,已完成試點種植5畝,制定《城南鄉共富項目—元寶楓產業方案》,讓“山林經濟”成為鄉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七)久久為功確保區域平安穩定。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落實企業和在建項目的安全生產責任,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做細“鄉理鄉親”矛盾調解室工作,通過提前感知、提前介入、提前調解,將矛盾化解在初期階段,尤其是重大項目開發前期,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抓好信訪維穩工作,確保長期穩定。加強應急管理,抓好防汛抗旱、消防安全、森林火災防范、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
(八)從嚴抓牢基層組織建設。牢牢抓住干部隊伍。堅持鄉、村干部兩級抓,一方面強化村書記的“領頭雁”作用,結合中心工作交任務、壓擔子。另一方面抓好機關干部隊伍,持續深入開展“五力五爭先”活動,全面落實閉環管理,持續推進“年輕干部講堂”“老帶新結對幫扶”等行動,營造干事創業、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從嚴建好組織工作陣地,全面落實村黨組織“四分四提升”分類管理,開展黨組織書記季度賽比工作,加強各村網格管理,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加強和改進黨員全流程管理,重點關注近三年未發展黨員村。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決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嚴格落實加強“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五張責任清單”,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進一步涵養良好政治生態,為進一步推動城南建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