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12 21:23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沃洲鎮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沃洲鎮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緊扣縣委“小縣六大”再深化、“六個先行”爭示范決策部署,錨定“鎮域發展排頭兵”目標,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穩進向好態勢。1-11月實現財政總收入1138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4萬元,完成全年度目標的114.38%。獲省級低零碳鄉鎮試點(全市第一)。獲評全省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整治優化先進集體(全縣唯一)。
一、今年重點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高質量產業發展
堅持“工業強鎮”戰略不動搖,緊盯工業經濟運行,規上工業企業產值近50億元,限上零售業銷售額實現7倍增長,工業投資、高新技術投資、限上餐飲業、零售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等多項增速全縣領先,其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持續排名全縣第一。以超常規力度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規上工業研發投入不斷提高,實現“小升規”“下升上”翻倍增長,并超額完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申報10家,累計完成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3家、市級研發中心2家、新產品13個。以“資產變項目、項目強產業”的思路,全面推動資產盤活及招商引資工作,超速完成三星軸承、文源智能等300余畝工業用地回購和涉及多村的180畝工業用地政策處理,累計完成高耗低效整治全年任務數5家,同步簽約引進項目11個,總投資超6億元,全年招商選資居全縣第一,其中數字經濟項目3個,獲評五星級數字鄉鎮。
(二)堅定不移抓好高顏值宜居鄉村
推進擴能改造工程,低效林流轉7186畝,超額提前完成7000畝目標任務,完成東鄭仰灣自然村15幢民房改造工程、生態綜合體改造工程及全縣首批共富生態搬遷,獲評紹興市農村宅基地盤活利用(含閑置農房激活)先進鄉鎮。深挖資源要素,積極探索美麗城鎮發展新路子,開展全國輕型飛機錦標賽、環庫騎行賽、板凳龍、沃洲之夜等特色活動,累計吸引游客10萬人次以上,完成驗收4A級景區鎮創建工作。全面開展消薄工作推進強村富民工程,著力打造欽寸水庫、長詔水庫環庫共富黨建聯建片區,為16個偏遠庫區村集體增收超200萬元,帶動村民增收50萬元以上;助力錦洲府商鋪完成公開招租,實現7個庫區村年均增收約60萬元;充分利用后扶資金947.8萬元,撬動其他部門和社會資金168.89萬元,先后實施后扶項目15個,在全縣率先形成項目共富系統。
(三)用心用情抓好高水平民生服務
緊緊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各項要求,推進“新沃家”“沃洲之星?職工之家”等職工住宿提升項目,全面提升為企服務質效。聚焦“一老一小”,大力發展普惠托育和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成全縣首個鄉鎮級長者健康活動之家,成功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同步探索托幼一體化模式,首期成功為外來務工人員等托幼超20人,全域開啟“省心管娃”新模式。全面深化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在全縣率先啟動城鄉居民醫保及“越惠保”參保繳費工作,參保率達99%以上,進度居全縣前列;創新鄉理鄉親“一集共享”模式,累計服務4.2萬人次,實現行政村服務集市全覆蓋,系我縣服務集市建設資金投入最多、建成點位數比例最高、自然村覆蓋面全縣最廣的鄉鎮。里灣公墓、安峧公墓二期建設完成。
二、特色亮點
(一)不遺余力抓好“非糧化”整治
糧功區入庫9082.69畝,完成率116%,并因地制宜出臺“一村一策”,完成整治優化5036畝,實現整治面積、清退速度全年穩居全縣第一,且未發生一起因整治過程出現重大矛盾糾紛,獲評全省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整治優化先進集體(全縣唯一)。利用已整治的撂荒地面積,采取“動員農戶自種、企業流轉包種、收歸集體統種”等方式,超額完成冬小麥和油菜種植任務,其中冬小麥種植進度穩居全縣前三。
(二)凝心聚力抓好基層治理工作
錨定“楓橋式”法治鄉鎮,堅持推行政法聯席會議制度,開通初信初訪“綠色通道”,依法打擊非法上訪人員4人,一級響應期間化解并息訪4人。以省級金牌調解工作室“紅柿子品牌調解室”為矛盾調解主陣地,統籌聯動共享法庭、“沃洲商會”,累計調處矛盾310余件,化解案件30余起,萬人成訴率、重點共享法庭打造等指標排名居全縣第一。訴源治理相關經驗做法更是被《人民法院報》《浙江法治報》等多家國家級、省級主流媒體聚焦報道,也是全縣歷史上唯一獲此殊榮的鄉鎮。
(三)鉚足干勁抓好發展后勁培育
全面盤活“沉睡”資產,推動土地資源擴權賦能,超速完成三星軸承、文源智能等300余畝工業用地回購和涉及新航村、安仁村、桐中井村、坑西村等多村的180畝工業用地政策處理,職工之家建設工程年底結頂,鄰里中心建設項目全面結頂,建設速度連續11個月居全縣第一,進一步保障項目落地蓄能。招引一二三產新項目11個,總投資超6億元,2022年落地率100%,今年落地率穩居全縣第一,并以軸承為主戰場,招引寧波美亞特年產5000萬套高精度直線軸承項目,實現全縣首個直線軸承、球軸承龍頭企業領域全覆蓋,助推軸承產業全鏈條升級。
三、存在問題
(一)歷史遺留信訪壓力有待緩解
欽寸水庫移民信訪,一直以來都是沃洲鎮繞不開的話題。由于時間跨度長,涉及主體多,成因較為復雜,處理難度很大,是全縣歷史遺留信訪壓力最大的鄉鎮。在“同庫同政策”的原則下,過高的利益訴求致使矛盾疊加,信訪化解工作開展難度較大。
(二)集鎮服務業體驗有待改善
沃洲鎮作為中心鎮、園區鎮,常住人口和年輕人比例是全縣鄉鎮最高,服務業消費市場潛力大、空間廣。目前傳統商貿與娛樂休閑、文化、旅游等消費聯動不足,服務業產業鏈過短,主要集中在傳統商貿業,時尚類、電子游玩、夜消費等商貿門類不多,大型商貿項目有待配備,集鎮外賣缺乏專業配送平臺,配送運力不夠強勁,無論是購物種類還是購物體驗,都存在薄弱環節。
(三)庫區村資源轉化率有待提高
沃洲鎮庫區村較多,坐擁優美的自然山水風光,還擁有鄉村民俗、傳統技藝等傳統文化資源和豐富的特產水果,但這些資源多處于開發階段,難以為鄉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動力,水源地的“綠水青山”優勢得不到體現,資源難以變資產,村集體增收手段單一。以沃洲村為例,村中“十里桃林”美景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往,但村中既辦不了農家樂,也辦不了民宿,留不住游客,只能“走馬觀花”,無法形成集吃、賞、玩、住為一體的旅游業態鏈。
四、明年工作思路
(一)夯實基層黨建基礎
一是持續聚力組織引領。持續利用“浙里興村治社”,開展線下抽查,線上普查的工作機制,切實推動責任鏈條具體化、工作進度可掌控、任務落實有成效。細化完善鎮村兩級考核機制,每月曬比亮分,每季評選蝸牛村、紅旗村各2個,力爭浙里興村治社排名前三。圍繞“東南眉目,幸福沃家”“東江十里,風起大明”兩條共富示范帶建設,在西山、坑西村等外來人口集中村設立“流動黨員之家”5個,打造紅色服務站,開展線上“跟蹤”服務,反饋流動黨員需求,讓流動黨員“有家有學有為”。創建共富工坊5個以上,新增共富崗位500個,實現年經濟效益800萬元以上。
二是持續加強村級干部(人才)管育。抓強村級后備人才“牛柿子”隊伍建設,分類分批開展針對性培養優秀青年村級后備干部48名,與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結對”培養,綜合考察掛職鍛煉10人,“不合適”人才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能進能出機制。統籌謀劃摸排村“兩委”后備人才庫,根據各村實際制定“一村一庫”,建立“牛柿子”村級后備人才隊伍,為村“兩委”換屆蓄勢儲能。延伸“紅柿子”黨建組織品牌,建立年輕干部“輪崗+復盤”培養機制,加大90后年輕干部培養力度,90后中層干部占比60%以上,30周歲以下中層正職3人以上。
三是聚力創建兩新黨建品牌矩陣。設置具有沃洲企業特點的兩新黨群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等,有效擴展黨建活動空間。強化黨員示范作用,通過黨員亮身份、亮承諾和創建紅色示范車間、黨員示范崗等活動,形成“黨建助力企業發展,企業支持黨建工作”的良好局面。以斯凱孚黨建為軸心,串聯上下游企業,創建軸承全產業鏈黨建聯建品牌,用“組織鏈”串起“產業鏈”,形成黨建共抓、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的聯動機制,助推黨建工作在外資企業落地開花,實現黨組織在外資企業從弱到強的突破性進展。
(二)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做強企業培育文章。堅持“無事不擾、有事必到、閉環解決”服務理念,把高質量開展駐企服務作為穩經濟、強產業的重要舉措,由全體班子成員牽頭常態化開展“走訪企業、破解難題”專項行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振企業家發展信心。圍繞重點產業實施優質企業“育苗扶壯”行動,推動土地、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優勢企業聚集,加快陀曼、SKF、美亞特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投產,實現工業投資5億元以上,力爭全年規上總產值達60億元以上,增加值增速10%以上,計劃引進數字經濟項目2個,著力抓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二是推動企業整治提升。結合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回頭看”行動,大力開展“廠中廠”“園中園”等重要點位集中治理,解決企業低散亂、安全隱患突出、畝均稅收低等問題,實現土地集約高效利用。加強對安全生產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村級物業出租企業監督管理,促進低效用地企業提質增效。
三是抓好招商引智工作。以“沃洲商會”為平臺,結合靜思社區建成投運,大力推進沃商回歸和返鄉創業行動,充分發揮社會各界能人鄉賢的優勢條件,促成更多創業資本、創新要素匯聚沃洲。深入實施紹興“名士之鄉”“剡溪英才計劃”“學子歸巢”等專項行動6項,引導更多沃籍人才回鄉就業,為企業發展集聚更多“人才動能”。
(三)攻堅集鎮項目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政策處理。集中力量拔釘清障,持續發揮“重點辦+各條線”等工作機制優勢,推進80畝土地復墾復林、大坪頭村楊樹坪后門山土地開發項目建設。以土地綜合整治為突破口,通過農用地整治、農田景觀設計打造、生態改善、產業提振等,推進鰲峰區塊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3000余畝,爭創省域高質量推進耕地保護先行示范區。
二是聚力集鎮提檔升級。以靜思社區和精美集鎮建設為契機,抓好兩條共富示范帶建設,完成靜思社區建設、文化路與長碇線道路提升整治、象西線與府新路口交叉口道路優化、老街整治提升、工人文化宮建設、文化廣場地下停車庫綜合提升整治和幸福之家建設等項目40余個,實現集鎮老區有機更新、集鎮新區拉大框架、新居民集聚區提升優化。
三是深入推進基礎建設。優化集鎮基礎設施,提升環境整治顏值。完成兩個庫區終端尾水提升樣板工程,構建“污水全收集、管網全覆蓋、終端全配套”的污水處理閉環,解決污水終端遺留問題,改造提升3個村,5個終端。爭創省級污水零直排標桿型鄉鎮、省級“無廢鄉鎮”。
(四)力抓民生共富共享
一是深入實施強村富民。著眼“擴中”“提低”,持續推進黨建聯建、“環庫”抱團等強村項目,確保經營性收入80萬元以上村6個,100萬元以上村2個,推動形成“橄欖型”收入結構。整合中峪道地藥材有限公司、雨露食品等優質行業資源,以村企共建、產銷融合等方式做細服務鏈、延長產業鏈。以千萬工程建設為契機,計劃創建省級未來鄉村2個、和美鄉村示范村4個,創建縣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地——農事服務中心。以全縣首個鄉鎮級“共富”系列后扶移民項目為抓手,項目落成后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5萬元,讓更多低收入農戶同享共同富裕發展成果。
二是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發力,按照“一分兩清三化”要求集中攻堅、補齊短板、長效鞏固,全面深化24個行政村人居環境三色動態督導機制,建設定時定點垃圾投放小屋,全方位提升城鄉顏值。深入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做好轄區控新、拆違、網格管理等工作,加大對工業生活垃圾傾倒等行為的執法力度,營造整潔優美、安全有序的集鎮環境。
三是持續推進民生保障。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養老、托育設施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強化鎮長者健康活動之家及24家村級居家養老中心輻射帶動作用,計劃舉辦活動場次17次以上。加快愛心助餐服務體系建設,計劃增設助餐點5家以上,實現助餐點位覆蓋范圍達80%以上,穩步推進多元化公共服務項目有力落地,持續提升民生溫度與幸福指數。
(五)謀深基層治理體系
一是推進基層智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迭代升級“141”基層治理體系,加快提升基層治理實戰化運行質效。建成“指揮中心、調解中心、執法中心”三中心一體的治理網,推動村級力量、網格員延伸至社會治理末端,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同步做好“楓橋式”法治鄉鎮復評工作,積極創建市級“楓橋式”村1個。
二是化解初信初訪。開通初信初訪“綠色通道”,延伸“紅柿子”調解品牌,做好“沃洲商會”和“共享法庭”聯動文章,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力爭明年初次寫信、初次走訪、初次網信年度化解率分別達95%、100%、100%,訴前調解成功自動履行率95%以上。除現有的5個“共享法庭”樣本點位外,因村施策培育打造樣本點2個,努力把“共享法庭”打造成具有沃洲辨識度的法治建設標志性成果。
三是聚力平安建設。開展消防、建筑施工、?;返戎攸c行業領域突出風險專項整治,深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全鎮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切實做好強臺風、超強降雨和極端天氣防御準備,整治山塘前碗、馬坑、龍潭等3座,治理水庫桐楓坂、西橋弄等2座,提升改造農村供水站9座,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村莊內澇、森林火災等災害風險。強化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公共視頻監控一體化改革,持續開展重點領域掃黑除惡打擊整治,爭創省二級鄉鎮禁毒辦,營造安全穩定社會氛圍。
?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