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25 09:41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司法局
2024年上半年,縣司法局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統籌推進法治建設,以法治為民的鮮明導向著力打造全縣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努力為高水平推進“小縣六大”出新出彩,“七個攻堅”圖強爭先,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實踐夯實法治保障。2023年,我縣法治浙江考評排名全省第八、全市第一,連續兩年獲評法治浙江建設優秀單位。
一、以“改革破題”之勢,塑造創新發展新動能。
一是推進公職律師統籌履職改革,激發履職效能。組織召開公職律師座談會,實地走訪鄉鎮(街道)、部門、企業,探索建立行政執法、社會治理、營商環境三大領域法治增值服務清單。建立健全新昌縣公職律師管理辦法、駐點結對幫扶、積分考核、培訓學習、激勵保障等機制,并積極向司法部、省司法廳做好匯報工作,受到高度肯定。“公職律師統籌履職改革”已列入浙江省司法廳“1+10+N”改革項目、“律師工作基層揭榜掛帥項目”,并在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成國赴新調研中獲肯定。《新昌縣司法局實施公職律師提能專項行動激發公職律師履職效能》被法治浙江(司法要情)刊出。
二是推進涉企法治服務增值化改革,強化營商保障。組建涉企法治服務增值化改革工作小組,在企業綜合服務中心設立“法治服務”專區,與“風控法務服務專區”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明確首席服務專員、窗口服務人員及風控法務指導專家團隊,并探索建立公職律師法治專區坐診輪崗制度,強化專區人才配置。做好軸承產業全鏈條培育“一類事”,初步梳理形成政務服務事項22項、增值服務事項42項,擬定辦事服務指南、辦事服務流程圖及閉環運行管理機制,并在浙里辦“馨服務”平臺建立“軸承產業培育”特色專區,提供服務事項53個。截至目前,專區累計提供法律咨詢、仲裁調解、公證服務、法律服務等120余次。
三是創新建立“矯調分離”機制,提升調查評估質效。印發《新昌縣“矯調分離”社區矯正調查評估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統一縣級區域內調查評估標準,成立縣級社區矯正調查評估專職隊伍,代替司法所開展全縣調查評估工作,并加強與公安局治安大隊協作,依托信息化手段保障調查核查信息精準獲取,有效解決司法所調查評估存在的專業化程度不夠高、轄區人情等難題,全面提升調查評估專業化水平。制定《新昌縣社區矯正調查評估負面清單》,建立“評估分離”機制,實行社區矯正分管領導、社區矯正局負責人、法制員、調查人員集體討論研判,全力保障調查評估公平正義。截至目前,已累計采用新模式開展調查評估11件。“完善社區矯正調查評估制度”已入選2024年全市社區矯正改革創新工作清單。
四是完善保外人員每三個月病情報告制度,保障執行正確。加強與縣檢察院、縣衛健局、縣人民醫院等部門聯動,擬定《新昌縣暫予監外執行對象病情復查管理辦法》,建立病情審查專家庫,具體承擔暫予監外執行社區矯正對象的病情復查;建立聯絡員制度,及時溝通、解決病情復查過程中發現的疑難問題,進一步規范暫予監外執行社區矯正對象病情診斷、妊娠檢查和生活不能自理等鑒別工作,嚴防“紙面服刑”情形發生。目前我縣6名暫予監外執行人員均已按照此制度要求落實相關工作。“完善保外人員每三個月病情報告制度”已列入市司法局改革工作清單。
二、以“法治為民”之行,探索法治建設新實踐。
一是建立行政訴訟全過程管控機制。強化與縣府辦、縣紀委監委、縣法院、縣檢察院協作聯動,建立實施以立案抄告、自查研判、逐案督辦、履職雙查、生效裁判履行為核心的行政訴訟全過程管控機制,提升行政爭議源頭化解、多元化解,并實行重點案件周研商、周通報,壓實行政爭議化解主體責任。今年以來,累計召開案件研商會8次,發送專項督辦單7份,累計化解高敗訴風險案件9件,連續13個月未發生行政敗訴案件。1-5月份,我縣一審行政訴訟收案33件,同比下降10.81%,敗訴0件,調撤14件,調撤率為48.28%,敗訴率、調撤率均排名全市第一。
二是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在基層行政爭議化解中的“主渠道”作用。統籌做好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宣傳工作,印制2024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宣傳手冊,邀請專家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專題授課,提高行政執法人員法治意識;優化便民舉措,在縣綜合行政執法局設立行政復議(派駐)服務點,加強行政執法案件監督、提高復議案件引流效率,實現綜合行政執法領域“從執法查處到監督救濟”一站式閉環管理。截至目前,行政復議收案數與一審行政訴訟收案數比值3.87。
三是深化縣鄉合法性審查質效提升工程。實質化運行縣級合法性審查中心,實現行政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零糾錯。制定合法性審查實務能力巡講方案,主動上門授課,提升法審員專業化能力。同時,實地走訪調研,定期制發鄉鎮(街道)合法性審查改革工作專報,通報工作進展及存在問題。截至目前,已開展合法性審查實務能力培訓3場次;累計通過“鄉鎮街道合法性審查系統”進行合法性審查事項245件,系統有效使用率100%,應報備總數37件,備案審查完成率100%。
四是優化惠企便民舉措。建立“1個重點產業風控法務服務中心+N個產業風控法務服務分中心”的“1+N”產業風控法務服務體系,聯合市場監管局“風控法務經營體檢”線上專區和“企業風控法務”線下窗口專區,統籌推進產業風控法務工作;開展“服務實體經濟,律企攜手同行”專項行動,為各企業量身定做法律服務方案,開展法律服務講座,幫助企業提升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參與市場競爭、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各風控法務平臺累計提供風控法務咨詢、信用修復、仲裁調解等460余次,線上平臺為企業風險畫像14997家,推送各類風險信息2.19萬條;累計走訪企業1436家次,開展企業法治體檢1388家,出具法律意見204個,為企業開展法治講座23場。
三、以“平安穩定”之效,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是梁柏臺與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研討會順利舉行。在梁柏臺同志誕辰125周年之際,由浙江大學主辦的梁柏臺與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研討會在新昌順利召開,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徐顯明等40余位全國法學專家學者參會,會議圍繞“中央蘇區與根據地法制建設實踐”、“梁柏臺及影響當代中國法治進程的新昌法治人物”、“法治建設、基層治理與營商環境”等3個主題開展研討。此次研討會得得新華社、法治日報、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中國法學網、中國法律評論、法治視野等關注報道。同時,新昌縣和瑞金市在研討會中舉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制建設紀念館·梁柏臺館”的揭牌儀式,深入推進兩地對紅色法治文化傳承弘揚工作的合作。
二是發揮人民調解“平安防線”作用。建立完善訴前糾紛分類分流化解運行機制,設立矛盾糾紛分流窗口,切實規范分流程序和分流標準,并建立訴前專職調解員法庭輪班學習制度,實現員額法官與專職調解員“一對一”結對,不斷提高訴前調解員專業化能力。1月-5月,我縣累計成功調解民商事糾紛3582件,民商事糾紛調解與訴訟比達3.44,居全市第一;加強調解組織和調解員隊伍管理,開展民間借貸案件司法確認、物業糾紛訴前調解、“浙里調解”系統文書規范化歸檔培訓專題培訓覆蓋61人次。2024年以來,全縣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受理矛盾糾紛4577件,調處成功4569件,調解成功率達99.83%,其中重大疑難類糾紛171件,信訪類矛盾糾紛13件。
三是創新優化普法形式。多部門聯動合作,開展“法駐心間過大年 龍行龘龘迎新春”普法集市活動,通過發放新春法治“福”、法治射箭、法治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為市民送上各種法治“年貨”;打造“憲法號”、“民法典號”普法公交車,作為流動普法宣傳陣地,增強普法宣傳實效。相關工作得到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中國日報、司法部、浙江法治、法治紹興、古越劍等關注報道。截至目前,累計組織開展各類普法活動10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現場咨詢200余人。
四是持續加強隊伍建設。印發《新昌縣司法局推進“天姥藍”黨建品牌建設暨深化“四優四優”行動實施方案》,明確結合鄉鎮(街道)紅色文化、清廉文化、法治文化等開展“天姥藍”系列主題黨日活動,提升黨員干部隊伍整體凝聚力、戰斗力、向心力。持續開展“司考者”講壇、“司考者”論壇,完善司法所所長述職制度,推出“天姥藍”微講堂脫稿授課,不斷加強干部能力建設。持續開展作風紀律檢查督查,按照“在崗、在位、在狀態”的要求,不定期進行“四不兩直”紀律檢查,持續轉作風強紀律。今年以來,已下發“司法清風督查”通報2期。《新昌縣司法局打造“天姥藍”黨建品牌 為法治新昌建設蓄勢賦能》被評為2023年度新昌縣十佳“黨建引領 業務創優”典型案例。
下半年,全縣司法行政系統將繼續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大局,以更高站位、更嚴標準、更實舉措推動全年工作目標任務落實落細落到位,充分夯實法治保障。
一是以更高標準推動改革項目落地。一是深入推進公職律師統籌履職改革。成立行政執法、社會治理、營商環境三個公職律師服務團,建立公職律師跨部門統籌使用平臺,常態化開展公職律師月訓、結對、庭審旁聽等培訓活動,全面提高公職律師履職效能;二是深入推進涉企法治服務增值化改革。全力推進軸承產業全鏈條培育“一類事”建設,加強法治服務專區人員配置,建立健全閉環工作機制,推進法治服務專區實質化運轉。同時,全力做好《高端裝備(智能紡機)產業風控法務指引》編制出臺各項工作,積極爭取入選省級重點產業風控法務指引目錄管理項目名單;三是深入推進社區矯正改革項目落地見效。圍繞社區矯正調查評估隊伍專業化建設,完善調查評估銜接、聯動機制,全面提升調查評估質效。完善保外人員每三個月病情報告制度,進一步規范病情報告形式和途徑,為全市推廣積累新昌經驗。
二是以更優機制構建爭議化解路徑。一是優化行政訴訟案件全過程管控機制。加大案件跟蹤督導力度,確保案件早介入、早化解,努力構建行政爭議化解長效機制,確保行政訴訟“雙下降、雙提升”工作取得實效;二是加強合法性審查隊伍建設。通過招錄等方式壯大符合條件的法審員隊伍,通過合法性審查實務鄉鎮(街道)巡講提高全體鄉鎮(街道)干部審查意識和審查能力;三是加強人民調解規范化建設。繼續貫徹落實調解組織名冊管理制度,力爭2024年底實現調解組織、人員信息和調解案件信息平臺錄入歸集率達100%。同時,加強對人民調解員選聘、考核及人民調解案件受理、調處、回訪等各方面規范化建設,嚴格按照省廳標準實現調解文書一案一檔。
三是以更高要求優化基層治理模式。一是持續優化普法形式。緊扣國家憲法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結合我縣旅游文化,開展特色、趣味普法活動,不斷提升群眾參與度;二是推進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按照城區步行15分鐘、鄉村騎行15分鐘、偏遠山區車行15分鐘的標準,實現群眾所在位置自動定位,周邊法律服務資源“一鍵導航”;三是繼續弘揚梁柏臺紅色法治文化。加強梁柏臺等新昌籍法治名人的史料收集和理論研究工作,落實浙大在新昌組織舉辦“閩粵桂浙滬”五省(區、市)法理學研究會2024年學術年會等全國性活動。
? ? 四是以更優管理煥發干部隊伍活力。一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開展“天姥藍”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天姥藍”微講堂、“司考者”講壇及“司考者”論壇、司法所所長述職,抓好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素質提升;二是加強行政復議隊伍建設。圍繞復議案件快速增長、辦理質量標準提高、辦理難度加大難題,探索復議工作新模式,切實提高行政復議隊伍能力水平,確保復議案件辦理的整體績效提升;三是深化“循跡溯源學思想促踐行”。通過組織觀看懺悔錄、聽取現身說法、參觀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開展警示教育,并不定期開展作風紀律檢查,持續抓好干部隊伍廉政建設。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