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03 10:32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經信局
今年以來,縣經信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保三爭二進前列”總目標,全面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縣建設、數字經濟、
企業培育、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全力筑牢穩增長“壓艙石”。
一、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1.總部企業加速集聚。深入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聚焦“4321”先進制造業強縣行動,以39X產業集群為重點,探索推進制造業總部企業能級提升,組織三花控股、萬豐奧特等18家企業開展省民營經濟總部(領軍)企業申報,聚力建設民營經濟總部集聚高地。萬豐、新昌縣2個案例入選全省首批20個新質生產力典型案例(全市4個)。
2.未來產業蓄勢賦能。堅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布局落地一體推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謀劃未來產業,瞄準通用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在機電執行器、諧波減速器、行星減速器、絲杠、傳動部件等領域爭相布局,通用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啟動大會于3月22日順利召開,現場簽約產學研項目和招商項目各3個,通用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建設有序推進;搶跑低空經濟重要賽道,加快推動“通航產業”向“低空經濟”提檔提升低空產業初具雛形。
3.內生項目進展順利。1-3月,供給縣內項目6個,共計土地343.3畝,占全縣供給工業用地比重的79.65%,全市第一。二季度日發紡機107畝已供地,誠本軸承42畝正在走供地流程,5宗地塊190畝土地已提交規劃國土聯席會議討論。梳理縣內擴產擬實施項目16個,計劃總投資102.05億元,用地需求1617.1畝,36個尚未達到拿地標準的項目已列入儲備庫,動態更新有土地需求企業的信息摸排、項目研判和盡職調查情況。強化內生項目設備更新融資需求摸排,上報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項目需求10個,積極支持內生項目向上爭取要素支持。
4.數字經濟成果涌現。實施“平臺賦能+”企業數字化改造行動,已累計創建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達12個,數量全市第一,省級未來工廠(試點企業)2家、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3家、省級云上企業4家;強化數據價值化能力建設,成功入選軸承產品主數據標準(CPMS)省級試點,推動全縣20余家軸承企業積極參與其中,通過評審發布軸承行業標準2.0版本;實施“龍頭引領+配套跟進”產業鏈數字化協同改造行動,已帶動100余家中小軸承配套企業接入五洲新春供應鏈數字化協同管理平臺,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加快招引數字經濟項目,已簽約億元以上數字經濟產業項目5個,總投資84.1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
5.企業培育成效明顯。實施企業規模和質量雙倍增行動,一方面,做好小升規工作。1-4月,累計20家企業升規,其中月度升規企業2家,上半年預計月度升規3家,一季度月度升規企業數量全市第一。另一方面,做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邀請省工信院對全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行了全面診斷,組織33家企業申報2024年第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家企業通過市級審核;重點抓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報,通過線上+線下,輔導+預審,組織開展“小巨人”申報輔導,目前已開展5輪申報輔導。
6.全域治理扎實推進。全力盤活存量土地廠房資源,保障本地企業與招商企業廠房需求,目前已解決泰興紡織、榮恒紡織、星途紡織、金朗博、博泰車聯網、富士重工業等企業的廠房需求。對回購的工業地塊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如佳成佳藝地塊、中亞地塊、新柴地塊,預防二次閑置。1-3月規上工業畝均稅收9.9萬元/畝,全市第一,增速28.6%,全市第三。
二、下階段工作舉措
下一步,縣經信局將緊扣新型工業化要求和高質量發展硬道理,錨定全年目標任務,聚焦新質生產力,繼續從穩產增產、擴大投資等方面出發,爭取以“以月促季,以季保年”,圍繞加強運行監測調度、充分釋放投產增量、優化提升企業服務的等開展工作,不斷提升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質效,確保“全年勝”。重點抓好六大行動:
一是實施運行監測穩增長行動。緊扣“浙江制造天工鼎”三大變革32個考評指標和十項評價工作,做好季度分析復盤,積極向上對接,確保2024年度再奪“天工鼎”。加強水、電、氣等先行指標的動態監測,積極關注增加值貢獻大、用電量體量大的重點監管企業,確保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平穩運行。持續關注企業生產訂單、用能用工、產品庫存、供應鏈、出口等情況,幫扶化解企業困難,確保半年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1%以上。
二是實施產業培育蓄動能行動。積極搶抓風口,大力培育未來產業,支持企業積極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全力爭取生物醫藥申報全省415X產業協同區,積極推動鏈主+鏈長工作,進一步壯大高端智能裝備、生命健康和汽車零部件(大交通)三大主導產業,同時積極推動通用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等制造業落地計劃,牽頭謀劃好未來醫療的產業規劃并積極推動項目落地,在三大未來產業推動中確立1-2個標志性項目。
三是實施數實融合提效能行動。強力推進數字經濟創新提質工程,緊盯五大考核指標,通過補短板、抓指標、強推進的舉措,推動數字經濟規模和能級持續提升,全年招引數字經濟億元以上項目10個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全面梳理未數字化改造清單,點對點對接,逐一落實,推進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100%覆蓋,做強數字產業發展規模,推動數字改造創新迭代,加快數據應用價值融合。
四是實施項目建設促投資行動。強化重大制造業項目特別是內生項目建設進度監測和管理,加強督導服務,按周研商、月晾曬、季評獎,清單化推進項目建設,推動可供項目加快落地、供而未動項目加快入庫、續建項目加快挖掘潛力,確保“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投產早達產”。同時,積極搶抓大規模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機遇,抓實行業設備更新、加快落后產能淘汰、擴大有效供給,全力搶占市場份額。力爭二季度制造業投資增速20%以上。
五是實施梯隊培育強主體行動。加快企業培優育強,摸排梳理月度、年度升規企業名單,排定計劃升規周期,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落實各項支持激勵政策,堅持鼓勵與倒逼相結合,推動小微企業升規入統,爭取完成月度升規3家以上;做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爭取半年度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家以上,完成11家小巨人企業申報、復核工作。
六是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能行動。擦亮“無事不擾、有事必到、閉環解決”服務品牌,深化萬名干部“益企行”專項行動,落實常態化服務機制,確保涉企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加快政策兌現,持續優化政策兌付流程,開展減負降本,全年減負降本11億元以上,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