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04 17:15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教體局
立足新的起點,我們要把新昌教育的基礎和優勢,放到世情、國情、省情、民情的大背景下審視,提高站位、高標定位、蝶變進位,譜寫新昌教育高質量發展持續走在前列的新篇章。
2024年主要目標任務是:緊扣“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目標,圍繞“學有優教”要求,深入推進學前教育高標準普及普惠、義務教育高水平優質均衡、高中教育高起點多樣特色、職業教育高層次貫通融合、終身教育高品質普惠共享,為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各類勞動者的技能提升助力賦能,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教育強縣。
一、強化作用,深化引領
續寫“黨建引領年”新篇章,打造領導力、執行力強的教師干部隊伍。
1.聚焦政治引領,抓好黨建“最大政績”。鞏固第二批主題教育成果,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在看齊追隨中筑牢政治忠誠,在融入大局中扛起政治擔當,在全面從嚴中壓實政治責任,不斷增強抓黨建、聚人才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要聚焦固本強基,筑牢基層“戰斗堡壘”。要在干部隊伍打造上下功夫,加快推進“提振”“優源”“關愛”工程,實施新時代“領雁工程”“雛雁計劃”,不斷引導全系統黨員干部敢為善為、圖強爭先。
2.聚焦隊伍建設,加大干部培養力度。培養35周歲以下校長5名、35周歲以下后備干部30名。組織開展校長培訓和年輕后備干部培訓2期、校長“假日課堂”學習15期;完成3期黨建黨務工作培訓。申報浙派名師名校長培養對象3名以上,新增碩士、博士研究生10名以上,小學教師學歷提升10%以上。加強頂層設計,與浙江外國語學院(省師干訓中心)聯合實施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30名)。2024年3、4月和10、11月在杭州、溫州、金華等地組織校園招聘活動5-8場。提升小學教師本科學歷層次25人次以上。
3.聚焦陣地升級,厚植廉潔文化根基。爭創省級清廉學校1所,市級清廉學校3所。各級清廉學校示范校創建單位實施廉潔文化提升工程,各種廉潔文化元素在校園內呈現。全年組織有償家教、違規辦班等專項檢查、專項治理不少于6次。
二、找新賽道,創新高度
教育現代化水平進入全省前30名,第一方陣排名靠前;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爭取通過國家級驗收。
1.切實提升“五育并舉”。深化集團化辦學機制,促進學校全域提升、全面過硬、人人出彩。兒童青少年近視率較2023年度下降1個百分點。嚴控使用APP布置作業,在校期間保證1天2次眼保健操,每學期開展1次視力普查。高考特殊線上線率(特殊線人數/普通類考生總人數)位于全市前二位,中考總平均分排名全市前三。出臺新昌中學尖子生培養激勵政策,改革主導尖子生激勵辦法。合理制定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計劃,完成2024年中小學招生工作。
2.持續改善教育環境。爭創省現代化學校3所,市級智慧校園標桿學校1所。全面改善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區域積極推進“人人通”,學校、教師空間應用建設普及化,市級優秀校達2個且優秀教師空間達6個。實施校園品質提升工程4項,爭取12月完工。
3.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增強學校辦學水平,建成寄宿制示范學校2所。實施“未來學校建設優師工程”,優先安排寄宿制學校校長和骨干教師參加2024年培訓活動,豐富“晚間培養計劃”,依托“教學質量監測平臺”,建立跟蹤評估機制,持續改進教與學方式,最大程度保障寄宿制學校的校園環境、師資力量和食宿安全。
三、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做到既完成上級考核任務,又促進實際發展,實現市局對縣局的考核保持前三名。
1.加快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72%以上。擬收購白云幼兒園轉為公辦幼兒園,加快錦上云山、文德尚院等小區配套幼兒園的驗收使用,推進文德尚院與新昌幼教集團城東分園合并辦學,充分挖掘南星幼兒園、阿里山莊幼兒園、拔茅幼兒園等公辦幼兒園學位數增加潛力。爭創省二級及以上幼兒園2所,優質園(省一、二級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較去年提高4個百分點。對省二級以上幼兒園創建申報園開展專家指導、經驗分享、預評估等活動6次。深化“1+N”共同體建設,開展下園指導、現場觀摩、沉浸式培訓等活動60次以上,全面提升薄弱園辦園水平。
2.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內驅力。與浙工院聯合開辦4-5個中高職一體化專業,2024年兩校中高職一體化聯辦班級人數新增400人,合計超700人。利用數控、機械等高水平專業建設成果優勢,輻射孵化1個高水平新專業——工業機器人專業。實施實訓場所數字化改造,打造1個高品質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穩步提升中職學生“面向人人”比賽(中職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提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取率,學生技能取證率達到是97%以上。深化區域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培育20名左右高技能技師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雙師型”專業教師企業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確保專業教師下廠率達100%。完成成人高中600人,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職業教育培訓8000人次,老年教育4000人次,成人高校、自學考試和電大等大專、本科學習3000人次。加快構建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機制,開展社會人員學歷提升工作,加強學分銀行和浙學通和老年學堂建設,推進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
3.進一步提升學校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創建紹興市“楓橋式”平安校園5所,縣級“楓橋式”平安校園60所。 落實中小學組織消防、應急逃生、防暴防恐、疫情防控應急處置等演練每學期4次(幼兒園2次),安監科牽頭組織演練1次。重大節日和安全生產專項行動中組織安全檢查或集中檢查,每月檢查不少于1次;對全縣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各開展1次防雷檢測和1次消防檢測。加強特殊學生管理,重點人員納入社會綜治“四個平臺”。
四、乘勢而上,深度融合
體育工作達到全省領先,全市排名前三,提升天姥山體育文化影響力。
1.扎實推進體育場地設施智慧管理迭代升級。推進基層體育設施建設,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加0.5%,達3.23平方米以上,達到全省前列。推進“環浙步道”建設,啟動縣域登山步道中線段建設。完成社區多功能運動場5個、村級全民健身廣場1個、體育設施進公園1個、百姓健身房8個。
2.引進培育具有新昌特色的體育品牌賽事。全年舉辦體育賽事活動300場以上。萬人賽事兩項以上。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94%以上。舉辦中國戶外運動節暨浙江省生態運動會、天姥山越野賽、天姥山自行車賽等萬人戶外運動品牌節會活動,舉辦全民運動嘉年華、林丹杯羽毛球公開賽、乒乓球賽、匹克球賽等品牌賽事節會活動。群眾體育周周有活動,月月有大賽,季季有節會。
3.配齊建強基層體育工作隊伍。每千人擁有注冊社會體育指導員2.7人以上。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250人以上,開展“體衛融合”交叉培訓2場以上,開展科學健身大講堂1000人次以上。基層體育委員配備率100%。加強基層體育委員建設,完善工作制度,村村建有健身隊伍,切實發揮作用。
4.力爭競技體育走在全省前列。爭取第14屆冬季全運會獎牌1枚以上,安置省隊優秀退役運動員2名,引進高水平教練1個及以上,向省級訓練單位輸送長期集訓運動員1人,輸送市級以上新昌運動員10人及以上。做強皮劃艇、賽艇等傳統競訓優勢項目,重點培育羽毛球、游泳、足球等新興項目。
5.努力補齊學校體育短板。學生體質抽測合格率達98%以上。嚴格落實一年兩次運動會,綜合性田徑運動會,全員性體質健康測試運動會。全面落實大課間體育活動和課外活動制度,完善考評激勵工作機制,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圓滿完成2024年度體育中考。
?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