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09 08:33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農業農村局
今年來,縣農業農村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縣委“小縣六大”出新出彩、“七個攻堅”圖強爭先戰略部署,以“開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躍進”的奮進姿態,將“四個更”的要求融入到各項重點工作中,錨定目標、攻堅沖刺,為奪取“三農”工作“全年勝”打下堅實基礎。
(一)全力保障糧食安全
錨定2024年全年糧食生產任務,提前謀劃春耕冬種,積極推進拋荒耕地整治和冬閑田利用,召開小麥和油菜生產工作部署會,優化糧油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宣傳,開展農技服務,大幅提升冬小麥種植面積,據統計,今年小麥種植任務超額完成。同時加大對各鎮街水稻種植指導督導力度,盡全力提高種糧面積,目前全縣水稻種植正穩步推進。
(二)有序推動精品茶發展
聚焦精品茶發展,積極開展“生態數字茶園”賦能大佛龍井“揭榜掛帥”,制定細則,出臺認定辦法。規范使用大佛龍井地理標簽、生態標簽、精品茶標簽等“三大防偽標簽”。“大佛龍井精品館”首次亮相北京國際茶業博覽會。以“科技興茶”為主題,參加浙江土特產·綠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并作典型發言。建設全省首家“茶保姆”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新昌縣榮獲“綠茶重點產區”、全國縣域茶品牌文化引領縣(市、區)稱號,大佛龍井榮獲“世界茶鄉看浙江”文化茶品牌,天姥紅茶入選省第三批名優“土特產”百品榜名單。
(三)持續深化和美鄉村建設
以黨建聯建引領和美鄉村片區化、組團式、帶狀型發展,積極指導推動“東江十里 風起大明”和“眉目東南 幸福沃家”2條和美鄉村示范帶項目建設。持續激活“梅棠雅集”“下巖貝·金山上”兩大片區,梳理片區閑置資源,成立“下巖貝·金山上”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分中心,激活閑置農房,打造新業態。
(四)整合資源開展農業招商
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強化系統謀劃,全力推進重大項目落地建設。2023年招引的明康匯智牧蛋雞等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正在落地實施,哈斯曼寵物食品生產經營項目已成功投產。2024年持續加大招商力度,在談項目30個,已簽約項目6個、落地5個。
(五)先行示范培育“新農人”
以“省級鄉村振興人才示范縣”創建為抓手,制定現代“新農人”實施方案,實施“3431”培育計劃,打造十名“浙農英才”、百名“頭雁”、千名農創客、萬名“新農人”的“十百千萬”人才矩陣。提升縣域特色“金綠領”高端人才培育品牌,探索打造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型導師制培育模式。入圍全國首批縣級優質農民田間學校1家,創建巴士城省級現代化農創園1個。出臺《鄉創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計劃》,已培育農創客171人、鄉村電商人才50名,選派駐村指導員253名。
二、2024年上半年總結
(一)建良田、守糧安,供給保障有力有效。一是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優化種糧政策,開展小麥無人機測繪,搶抓收割關鍵期,召開全年糧食生產工作部署會和研商會,分解糧食生產任務到各鎮街和村,壓實種糧責任。截至目前,全縣小麥已完成收割,水稻種植正全力推進。推進“1+3+N”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全面提升糧食穩產高產服務水平。二是加強農田建設保護。開展糧功區儲備區建設,推動“浙農田”系統上圖入庫。實施拋荒耕地整治利用,完成復耕復種任務。全力開展農田建設大會戰,已基本完成驗收率、完成率和開工率100%目標。緊盯多田套合工作內容和時間節點,通過矢量數據比對、實地踏勘、無人機測拍,確保各項數據準確抓取,全力提高多田套合率。三是保障“菜籃子”供應。持續做好生豬穩產保供,落實引種政策,一季度能繁母豬保有量同比小幅增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完成農產品快速檢測和抽樣任務,檢測合格率趨穩趨好。保障農業安全生產,加大農業執法和案件查處力度,安全事故、動植物疫情保持“零”發生。
(二)強科技、興業態,鄉村產業提能升級。一是做好平臺提升文章。推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茶葉產供銷一體化管理數字化建設示范項目、清承堂茶葉加工廠提升建設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2023年招引的明康匯智牧蛋雞等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落地實施中,哈斯曼寵物食品生產經營項目已成功投產。2024年在談農業招商項目30個,已簽約項目6個、落地5個。同時深化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新認定縣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二是做好“土特產”文章。實施農業“雙強”行動,持續擴大“新昌優選”“大佛龍井”等公用品牌影響力。大佛龍井品牌連續十五年入選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品牌價值達55.53億元,榮獲最具品牌溢價力品牌。拍攝“新年碳水樂翻天”系列活動宣傳短視頻,開展特色小吃展示展銷活動。“門溪榨面”榮獲省第三屆鄉村美食大會金獎產品。三是做好融合發展文章。深挖農遺經濟、生態、文化等多重價值,推動鄉土資源活化轉化。高質量承辦首屆中國茶品牌文化年會,大佛龍井榮獲“世界茶鄉看浙江”茶文化品牌,積極籌備第二十屆茶葉經濟年會。“浙東天姥唐詩宴”亮相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春季)推介。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申報已通過省、市綜合評定,擬推薦申報2024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三)強提升、美環境,“千萬工程”走深走實。一是牽頭實施城鄉提升工程。制定完善重點任務清單,緊盯重大項目建設開工進度,加強調度協調,做好數據統計分析。總結省級試點推進情況,并上報典型案例。二是全面推進和美鄉村創建。穩步推進第四批未來鄉村創建村建設,21個項目已全部開工。積極指導“東江十里 風起大明”和“眉目東南 幸福沃家”2條和美鄉村示范帶項目建設。三是全力推動農村環境提升。積極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完成人居環境檢查整改,促進常態化提升,一季度我縣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四)抓改革、促增收,“消薄提低”強基固本。一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發揮制度引領優勢,深化“消薄強村”行動,啟動新一輪市縣部門結對幫扶和新一輪縣派駐村指導員工作,積極開展走訪踏查,科學嚴謹做好相關數據統計分析,持續拓寬村集體增收渠道。二是實施“掛單奔中”。以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為切入點,出臺“掛單奔中”實施方案,通過“掛單銷號、梯度奔中”方式,建立一戶一檔、一人一策,推動政府救助、社會扶助和群眾互助良性互動,同時加強培訓,確保共富路上一戶不少、一個不落。三是開展低效林改造。積極探索生態產品綠色價值實現機制,抓牢香榧種植“黃金期”,招引加工企業,對接林下經濟公司,開展林下經濟作物試種研討,做大套種成果,加強后期管護,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
(五)優生態、廣宣傳,精品茶業提質增效。一是打造“生態數字茶園”。聚焦精品茶發展,開展“生態數字茶園”賦能大佛龍井“揭榜掛帥”,制定細則,出臺認定辦法,開展“生態數字茶園”建設培訓會,規范使用大佛龍井地理標簽、生態標簽、精品茶標簽等“三大防偽標簽”。二是全面提升精品茶知名度。創新舉辦第十九屆中國新昌大佛龍井茶王賽決賽,“背鍋”進京現場炒制驚艷北京茶客,“大佛龍井精品館”首次亮相北京國際茶業博覽會。同時舉辦“春茶開采節”“精品茶斗茶大賽”,參加浙江土特產·綠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并作典型發言,多維度打響精品茶品牌知名度。三是提高茶業公共服務能力。探索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機服務機制,動工建設全省首家“茶保姆”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推動我縣茶園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
(六)定方案、建體系,現代“新農人”培育先行示范。一是健全培育機制。制定出臺《新昌縣現代“新農人”培育實施方案》,實施“3431”培育計劃,通過實施興農、育農、助農三大工程,培育形成十名“浙農英才”、百名鄉村振興“頭雁”、千名農創客、萬名“新農人”的“十百千萬”人才矩陣。二是做實培育體系。持續打造“金綠領”農民培訓品牌,新認定縣級培訓機構8家,探索構建縣級農民學校、基層農民田間學堂培訓體系,入圍全國首批縣級優質農民田間學校1家。推動13家農創園提能升級,創建巴士城省級現代化農創園1家。三是育強人才隊伍。制定出臺《鄉創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計劃》,深入實施農創客培育工程,已培育農創客171人。堅持踐行“大人才觀”,培育壯大十路人才,已培育鄉村電商人才50名,選派駐村指導員253名。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局將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有關“三農”工作要求,按照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以“圖更強、爭一流、敢首創”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努力繪就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和美畫卷。
(一)聚焦爭先創優,樹標桿、促發展。一是爭創“神農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主體責任,全面壓實責任,根據“三農”重點工作清單,做好牽頭抓總、統籌協調、工作調度。找準爭先創優“跑道”“賽道”,挖掘特色鮮明、成效明顯亮點和正面典型,積極對外發聲。二是攻堅提升短板指標。錨定“穩三進二走前列”的更高目標,重點突出“一指標一舉措”,盯牢農林牧漁總產值增速、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短板指標攻堅提升,全面鞏固經營性收入50萬元行政村,全力提高80萬元、100萬元行政村占比。進一步強化橫向比較分析,做好向上溝通對接,確保精準卡位、爭先進位。三是人居環境走前列。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適時開展集中攻堅,加強與上對接溝通,做好迎檢和整改工作,全力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二)聚焦強群固鏈,壯產業、強鏈群。一是守牢糧食安全底線。錨定糧食年度目標,進一步壓實各鎮街種糧責任,落實局領導包片指導督促種糧機制,開展實地督查檢查,全面完成年度生產任務。同時提前謀劃來年糧食生產計劃,減輕明年種糧壓力。做好“1+3+N”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加強同相關單位對接溝通,推動實現“耕、種、管、收”等農事服務全域覆蓋。二是持續深化精品茶打造。積極推動“生態數字茶園”揭榜掛帥項目建設,打造精品示范基地,加強指導檢查,確保高質量推進。全面推進“茶保姆”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提前謀劃運營、小程序開發、設備采購等,盡快建成投用。創新精品茶宣推方式,持續開設精品茶展館展示,謀實做好第二十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全面工作。三是推動招商項目落地。盯緊明康匯智牧蛋雞、貝升褐菇等重點項目,做好項目前期資料提交、測評等,推動項目快落地、快實施、快見效。
(三)聚焦項目建設,穩投資、增動能。一是城鄉提升工程。牽頭抓總推進城鄉提升工程,健全體制機制,強化項目管理,加強調度指導,主動溝通協調,密切跟蹤省重大項目建設進度,按照“能快則快”的要求,提高投資額和完成率。二是和美鄉村示范帶建設。加大“東江十里 風起大明”、“眉目東南 幸福沃家”2條示范帶建設指導力度,協調解決存在問題,推動未開工項目盡快開工,爭取早建成、早見效。三是未來鄉村創建。積極培育省級未來鄉村創建村創建,全力推動項目建設,倒排工期,加快建設進度,強化與上對接溝通,爭取創成更多省級未來鄉村。
(四)聚焦培優育強,育主體、壯梯隊。一是培育現代“新農人”。以爭創“省級鄉村人才振興示范縣”為抓手,升級完善“金綠領”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和品牌,加大“浙農英才”、鄉村產業振興“頭雁”、農創客、現代“新農人”等鄉村人才培育力度,形成鄉村人才帶頭致富、帶領致富格局。二是打造創富平臺。推進現代農創園2.0版建設,加快建設巴士城省級農創園,打造集辦公、住宿、展示展銷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農創園。加強農創客培育,打造“農創客”品牌,持續壯大農創客發展聯合會,開展創業沙龍、產品推廣等,做實做深農創客文章。三是助力“掛單奔中”。圍繞“掛單奔中”,梳理第二批“一事一議”項目助力打造“共富工坊”,開展幫帶、幫創群體“茶葉制作、新昌碳水、直播電商、家政服務”等四大專項培訓,重點打響“茶茗星”百億品牌,實現鄉村人才聯農促富。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