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1-24 10:22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市生態環境局新昌分局
2024年,紹興市生態環境局新昌分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緊扣縣委“小縣六大”出新出彩、“七個攻堅”圖強爭先決策部署,全力提升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年度工作任務。
一、2024年工作總結
(一)堅持美麗優先,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
2024年,新昌縣生態環境質量全市領先,全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93,PM2.5平均濃度為22.8微克/立方米,O3平均濃度為124微克/立方米,AQI優良率95.9%,四項空氣質量主要指標列全市第一,三項指標同比改善,二至四季度PM2.5濃度創近十年來最優。新昌江、澄潭江、黃澤江“三江”交接斷面水質均值達到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14個市級考核斷面水質類別均為Ⅰ-Ⅲ類,斷面達標率為100%;縣城、鄉鎮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Ⅰ-Ⅲ類標準,達標率100%,獲評2023年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績效復核優秀縣。2024年度生態環境滿意度得分89.14,全市排名第2,實現得分排名“雙提升”。第三輪中央環保督察交辦信訪件全市最少,且無重點件、無企業環境問題投訴件。
? ? (二)堅持精準治污,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
1.嚴排查,緊管控,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一是推進“三江”斷面總氮管控,制定實施《新昌縣總氮“一點一策”重點管控方案》《新昌縣2024年水環境治理提升方案》,開展農業源、生活源、工業源排查溯源和系統整治。二是開展“五水共治”碧水行動,發現上報自查問題450余個,已全面完成閉環銷號。匯總梳理入河排口排查成果,按鄉鎮街道形成一口一檔。三是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完成2024年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提質增效項目清單,指導鎮街、園區爭創“污水零直排”星級鎮街和星級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四是守牢飲用水水源地安全。組織開展“千噸萬人”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自查自糾工作,實施3個新增“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的“劃、立、治”工作,完成前丁水庫等7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案。
2.出重拳、抓實效,全面開展治氣攻堅行動。一是牽頭成立新昌縣環境質量提質進位工作專班,實體化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聯合調度中心,開展重點區域污染源巡查督查,及時交辦問題落實整改,每日進行分析復盤。調度中心累計開展數據研判300余次,發現并閉環處置問題1000余個。二是加強揚塵治理協調聯動。制定《2024年新昌縣空氣質量監測省控站點“一點一策”實施方案》,開展顆粒物源解析,重抓揚塵專項整治,嚴格落實砂石加工、建筑工地、拆遷工地、道路施工工地、礦山等“8個100%”揚塵防控長效機制和“321”管控措施,加強道路清掃保潔和揚塵防控精細化作業。三是聯合開展秸稈禁燒專項行動。指導幫扶鄉鎮(街道)開展高空瞭望平臺露天焚燒管控工作,有效落實“1530”閉環制度。全面壓實責任,每日通報晾曬空氣質量改善、鎮街秸稈焚燒管控等情況。四是強化重點工業企業有機廢氣VOCs綜合治理,落實重點行業污染防治提級改造,開展區域走航服務28次,走航重點企業300余家次,幫助企業整改問題52個。五是加強柴油移動源監管。聯合公安進行柴油貨車路檢路查,開展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弄虛作假檢查、加油站油氣回收檢測、非道路移動機械檢查等專項檢查,共檢測柴油貨車3500余輛,處罰尾氣超標問題35起,對3家檢測機構、1個加油站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處罰。六是推進政企協商減排。修訂完善《新昌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操作手冊》,制定出臺《新昌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聯合氣象部門強化空氣質量會商研判,細化完善重污染天氣減排清單,落實涉氣企業分級分類管控。
3.嚴治廢、守凈土,積極爭創四星級“無廢城市”。一是“無廢城市”建設實現提質升星。完成2023年度全省全域“無廢城市”申報工作,順利承辦紹興市“國際無廢日”主題活動,積極推進“無廢集團”“無廢街區”等特色細胞培育工作,全年累計建成“無廢細胞”36個,獲評省級百優“無廢城市細胞”3個,最佳實踐案例1個,省級第一批“無廢集團”重點培育名單1個。創新推出第一條“無廢之窗”研學實踐基地線路,組織開展2次研學活動,參與活動100多人次。推進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利用進程,本年度危險廢物填埋率為10.05%。健全完善小微企業固體廢物收運體系,小微產廢單位危險廢物收運覆蓋率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統一收運體系覆蓋率已實現動態100%。二是強化土壤源頭污染防治。督促2家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完成自行檢測、隱患排查等年度工作。推進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地塊3個,均已完成土壤污染初步調查,且全部符合規劃用途;加強對5個優先監管地塊的管理,其中4個地塊已完成調查并符合用地標準,1個地塊正在調查中。三是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對國控點位進行規范化建設,已完成升級改造并通過省站驗收。新昌經濟開發區大明市新區化工集聚區新增地下水風險監控點,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進入驗收流程。國考點位年均水質達到Ⅲ類。四是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開展華佳熱電碳排放報告數據檢查,推進碳市場關鍵數據在線接入工作,新昌成功入選省級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建設名單。
(三)堅持生態優先,美麗新昌建設高水平推進
一是深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按期完成新昌國家、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五年復核評估材料整理上報,目前處于省級審查階段。編制《新昌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7年)》,開展新昌縣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共進研究。二是開展新昌縣全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現場調查已基本完成。組織生物多樣性體驗地申報工作,2個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入選紹興市級名單,2家企業入選紹興市生物多樣性友好企業名單。三是加大自然生態保護力度。全面開展綠盾保護行動,完成14個生態保護紅線疑似生態破壞問題、43個涉生態保護紅線必查點位和70個涉自然保護地自選點位清單核實和上報。對納入生態補償范圍的鄉鎮進行生態績效評價考核,擬定資金分配方案,落實資金下撥。四是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厘清職責、理順機制。核查“浙樣生態”平臺案件線索18件,完成生態損害賠償案件6件。
(四)堅持問題導向,生態環境安全基礎進一步夯實
1.全力抓好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一是推進中央環保督察信訪件和反饋問題整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新昌共受理交辦信訪件18.9件,占全市2.74%,全市最低,目前均已完成整改和上報銷號,銷號工作全市領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中涉及新昌共13項問題,其中個性問題3項,反饋問題均已上報整改方案,正在按序整改中。二是完成自查摸排問題整改。上級部門下發涉及新昌縣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98項,已全部完成整改。全面開展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專項行動,排查梳理了5批次47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并下發各責任單位,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推動“七張清單”問題銷號工作。做好“七張問題清單”中重大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清單管控力指數相關工作,全年共完成省級問題銷號5個,配合完成省級問題銷號4個。
2.不斷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力度。一是始終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深入開展利劍護藍行動、大氣環境質量綜合執法月行動、磚瓦窯、廢礦物油污染防治等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建立生態警務系統協作機制,聯合多部門開展雙隨機執法檢查,跨部門執法監管率85.7%。加大督導幫扶力度,對全縣重點涉氣的16家企業進行體檢式把脈。全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8000余人次,檢查企業4000多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20家,作出處罰787.7萬元。二是切實提升環境安全監管水平。加大涉氣企業巡查力度,組織開展9輪“零點行動”,共檢查點位96個,發現并整改問題18個。加強重點行業企業監管,針對印染行業、金屬表面處理行業等開展巡查,立行立改問題3個,查處涉危廢案件4起。針對環境風險源企業開展分級分類檢查,全年對7家重點風險源企業完成6輪應急隱患排查,發現并整改環境風險問題42處,督促47家企業完成應急預案備案。三是持續提升行政執法案卷質量。根據《紹興市2024年“生態環境行政執法案卷質量持續提升年”工作方案》,做到“一案一卷一審”,共審查/評查行政處罰案件62件,提出審查/評查意見313條,均按要求進行完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62件。全年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案卷質量在全市得分及排名較上年均有顯著提升。
3.開展噪聲污染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印發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全年共收到噪聲專線舉報投訴6件,均已完成閉環反饋,辦結率達到100%。打造3個“寧靜小區”,開展中高考期間噪聲專項聯合檢查,為全縣7000多考生營造寧靜的考試和休息環境。完善聲環境監測網絡,在主要公共區域安裝太陽能噪聲分貝顯示屏5處,直觀監測聲功能區達標情況。
(五)堅持改革創新,環境管理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1.深化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落實并放大“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政策紅利,加強環評審批“三個主動幫扶”,完成新昌縣城區污水應急處理建設工程、新昌縣第七人民醫院建設工程、東門如城教育基地項目、三門—嵊州天然氣管道改建工程等項目審批。全年服務各類改革任務、建設項目現場踏勘67次、項目評審88家次。對2023年度開展環保設施提升改造的企業做好摸底、走訪及指導申報工作,向5家企業發放補助近95萬元。向7家A類企業發放排污權交易總額的50%作為補貼,共計發放31.8萬元。加強環保普法宣講服務,全年累計普法培訓企業130余家次,460余人次。
2.嚴把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完成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動態更新工作,按照“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切實從源頭控制污染。2024年,共辦理環評審批項目47個,規劃環評內備案登記表26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網上備案69個。深化排污權有償使用,完成排污權市場交易103筆,成交總金額607余萬元。做好排污許可日常審核管理,共核發排污許可證171本,排污登記113家,開展排污許可“三強化、三提升”行動,全縣工業噪聲應納入排污許可證155家,納入完成率100%,并完成160家企業VOCs初始排污權核定工作。
3.黨建引領環保隊伍建設。制定出臺《中共紹興市生態環境局新昌分局黨組關于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推行領導干部領學、黨支部書記帶學、黨支部督學、黨員自學“四學聯動”機制,舉辦集中讀書班,采取領學領讀、原文闡釋、案例教學等方式原原本本、逐章逐條學習《條例》。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17次,專題研討6次,黨組書記講黨課1次,黨支部書記講黨課2次,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2次。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簽字背書”制度,全體干部職工簽訂《廉政承諾書》,廉政教育做到逢會必講,逢節必提。扎實推進集中整治,部署開展了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第三方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打著環保幌子搞“一刀切”問題等領域專項治理。
4.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通過電視臺、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展生態環境正面宣傳、主題宣傳、成就宣傳,切實提高美麗新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2024年,在中央、省、市、縣各媒體平臺刊出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宣傳報道共280余篇,圍繞國際無廢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環境日等組織開展了多場生態環保主題宣傳活動,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踐行綠色低碳生活。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紹興市生態環境局新昌分局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在推進更高標準生態文明建設上爭當探路先鋒,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使命擔當。
主要目標:確保空氣綜合質量全市前列,空氣質量優良率95%以上,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以下。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提升,“三江”交接斷面水質年均值保持II類以上,14個市考斷面水質功能區達標率保持100%,鄉鎮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力爭再奪“大禹鼎”銀鼎。深化“無廢城市”建設,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96%以上,危險廢物填埋率不高于5%,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推進各類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按期整改,有效管控環境風險,確保不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1.堅持標本兼治,實現治污更高效。治水方面,深入推進“三江”斷面總氮管控,抓早抓實農業面源、生活源、工業源巡查整治等各項工作,力爭達到斷面總氮管控目標。開展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工作,做好問題隱患排查治理和主體責任落實,完成市下達的治水年度工作任務。加快推進大明市化工園區廢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抓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做好3個新增“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的后續管理。治氣方面,開展空氣質量“攻堅沖刺”行動,進一步壓實治氣責任,加大技術投入力度,新增治氣專業設備,強化專家力量建設,不斷提升精準治氣、科學治氣能力。深化揚塵源、生活源、移動源、工業源等各類污染源精準管控,堅決打贏夏秋季臭氧和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落實揚塵治理8個100%和“321”管控措施,落實露天焚燒“1530”閉環制度,加大違法露天焚燒行為處罰力度,加強柴油移動源日常管理。推進工業廢氣治理,強化NOx和VOCs協同減排,開展低效處理設施專項檢查和工業廢氣排放整治,建立完善VOCs排放源清單,落實分級分類管控,加強污染天氣應對。嚴格落實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三大減排項目,確保治氣重點任務按期完成。治廢方面,深入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抓好一般工業固廢、危險廢物、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和建筑垃圾五大固廢領域治理工作,切實提升固體廢物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繼續推進各類“無廢細胞”建設,全縣建設“無廢細胞”不少于30個,積極培育省百優細胞,挖掘更多創新推廣案例。凈土方面,強化源頭防治,加強土壤重點監管單位管理,督促企業做好自行監測、隱患排查等工作。加強對重點建設用地的管理,確保變更為“一住兩公”的重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應調盡調,實現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
2.加快問題清零,力求環境更安全。抓緊整改2024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督察反饋問題按期完成整改銷號。舉一反三,定期開展中央環保督察、省督察和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問題“回頭看”和“再督查”,嚴防交辦問題回潮反復。加強日常執法監管,常態化開展水、氣、固廢專項執法檢查行動,重點抓好工業企業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嚴查嚴辦各類涉氣類案件。持續抓好生態環境領域七張問題清單工作,壓實屬地鎮街環境污染問題排查和整改落實責任,進一步推進環境問題發現、反饋、整改閉環工作機制落實。
3.聚力示范創建,力爭生態更穩定。繼續跟進新昌國家、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五年復核評估工作,力爭按要求順利通過復評。做好新昌縣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總結工作,及時梳理匯總,確保出成果。繼續開展綠盾保護行動,做好有關新昌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的現場核實和督查整改工作。新昌縣沙溪共富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完成省級入庫后,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建設,因地制宜探索更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昌模式,進一步總結提煉“兩山”轉化路徑的新昌實踐。
4.圍繞減污降碳,推動發展更高質。聚焦零碳先行、低碳發展,加快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建設,總結提煉低碳試點建設經驗,做好相關鎮、村的低碳建設服務指導工作,力爭高新園區通過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建設驗收。持續做好縣重點企業的碳市場相關工作,推動全縣形成綠色導向、低碳轉型的生產生活方式。持續放大“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政策紅利,做到環評文件級別“應降盡降”、材料“應減盡減”、數據“應享盡享”。圍繞項目審批,深化“三個主動幫扶”,推動項目早審批早開工早投產。深入實施環保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落實A類企業補助,積極宣傳A類企業補貼政策,提高企業參與交易積極性。融服務于執法、融指導于監管,幫助企業進行規范化整改提升。強化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政策宣貫,主動送政策上門,形成企業有需求、部門有回應、技術有支撐的全流程、閉環式工作機制。
5.擦亮黨建底色,鍛造隊伍更精干。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把黨建工作融入到污染防治攻堅各項任務中,深化黨紀學習教育,將黨紀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加強廉政警示教育,堅持清廉建設與日常業務同頻共振,及時排查并糾正潛在的廉政風險。抓好班子、中層、年輕干部三支隊伍建設,班子領導當好表率、中層干部傳幫帶、年輕干部歷練成長,磨礪鑄就“干事能成事、成事且干凈”的環保鐵軍隊伍。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