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1-03 09:23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住房公積金中心
2024年,縣公積金中心緊密圍繞紹興市中心和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主動融入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新賽道,奮力在留才引才、增值服務、共同富裕等“七個攻堅”重點領域中擔當實干、圖強爭先,努力爭創業務一流,爭當服務先鋒,爭做隊伍標桿。現將主要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堅持穩進提質,全力推動業務發展走前列
今年以來,住房公積金各項業務工作平穩推進,其中制度擴面覆蓋率、逾期貸款控制、“讓金回家”專項行動等關鍵指標排名均位列全市第一。
1.擴面建制:截止10月底,本年度新增制度擴面企業74家,完成全年指標;累計新增繳存職工1.2萬人,累計實繳7.9萬人,完成市對縣考核任務;制度擴面覆蓋率64.99%,排名全市第一;靈活就業人員開戶482人,率先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2.歸集提取:截止10月底,本年累計歸集公積金10.6億元,提取公積金8.3億元;公積金歸集余額32.8億元,完成年度指標。
3.貸款發放:截止10月底,本年度新增貸款2.1億元,貸款余額21.4億元,均完成全年指標;逾期貸款賬面余額為0,貸款逾期率為0%,控制排名全市第一。
4.業務收支:截止10月底,全年累計業務收入6571.3萬元,累計業務支出2536.5萬元,實現增值收益4034.8萬元。
二、搶抓政策紅利,有效增進民生福祉“邁大步”
1.聚焦民生優先,政策保障更強。落實調額降息,兩次
上調單、雙職工家庭貸款額度,統一首套和二套房首付比例,全面下調貸款利率。取消靈活就業人員繳存擴面中關于征信、參保、戶籍等限制,拓寬個體工商戶、新就業形態人員繳存渠道。增加支持提取公積金支付物業費、首付款、加裝電梯等,優化貸款房屋類型,真正實現“能取盡取”“應貸盡貸”。
2.聚焦人才戰略,安居指數更高。在保持新就業大學生、多孩家庭貸款支持政策基礎上,上浮新市民、青年貸款額度20%。支持高校人才留新就業創業,為89名應屆大學畢業生提供公積金繳存補貼。開展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試點工作,擬定人才公寓項目實施方案,聯合住建、高投、銀行等單位,共同構建住房公積金制度和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制度協同發展機制。
3.聚焦模式變革,群眾體驗更好。變革傳統業務,大力推行“無憂還貸”“商轉公”等新業務模式,通過商貸平移、結清轉公等方式降低貸款利率,實現還貸提取“零跑腿”,截至10月底受理“商轉公”貸款174筆,金額8190萬元。探索推出二手房交易“帶押過戶”,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繳存職工籌資壓力。實踐“公積金+信用”機制,將借款人貸款及信用信息納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為貸款審批提供更全面動態的信用評價指標。
4.聚焦糾紛化解,工作體制更優。以護航企業發展和維護職工權益為雙向目標,聯合司法、綜合執法、總工會成立住房公積金糾紛調解委員會,針對性解決職工對企業欠繳公積金的投訴糾紛,著力構建“源頭預防、過程把控、全鏈條化解”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已化解欠繳糾紛22起。持續深化公積金防范騙提騙貸協作聯動機制,嚴厲打擊黑中介等騙提騙貸行為,筑牢“金·警”聯動防護網。
三、改革先試先行,主動融入服務攻堅“新賽道”
1.攻堅營商環境優化,“節金助企”特色品牌做大做強。在去年首創該服務品牌的基礎上,今年新增郵儲、浙商、杭州等3家“金助企貸”合作銀行,幫助企業爭取高額度、低利率的金融貸款,助力全縣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如為浙江元金化學有限公司爭取紹興銀行授信1000萬元,享受利率優惠0.5%。截至10月底,該項目吸收合作銀行11家,累計發放助企優惠貸款5億余元,受益企業50余家。
2.攻堅增值服務升級,“優+”窗口增值模式領跑全市。在全市范圍內率先探索實踐“4+X”全窗通辦增值服務新模式,4個綜合窗口聯動激活銀行派駐人員“X”力量,通過業務培訓和功能整合,將銀行貸款專窗轉化為高頻業務綜合受理窗口,打造“一人雙崗、一窗多用、一鏈通辦”的全能型服務團隊,實現窗口可接受辦件量、辦件效率最大化。在此基礎上實施“優+”窗口三提升行動,對窗口大廳進行管理和服務全方位升級。
3.攻堅惠民共富新路,“讓金回家”專題服務成效顯著。聚焦惠民共富,集中開展公積金長期封存賬戶清理整治行動,聯動職工原繳存單位以及社保、公安等部門,通過數據共享、核查比對等方式,幫助繳存人員找回“失聯”賬戶2662個,激活沉睡資金約2011萬元。
四、黨建鑄魂賦能,著力鍛造干部隊伍“真功夫”
1.從嚴治黨推動機關建設走深走實。扎實開展基礎黨務工作,落實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夯實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和完善黨組理論學習制度,把牢網絡意識形態主導權,全面加強干部思想引領。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謀劃落實《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涉及的相關內容。組織黨員干部參觀鼓山書院等教育基地,觀看《誰讓我重生》《志愿軍》等勵志影片,學習剖析違紀反面典型,不斷豐富主題黨日活動形式。
2.四“金”行動打造標志性黨建品牌。打造“山城筑夢·金彩先鋒”公積金特色黨建品牌,結合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設計“凝金鑄魂”樹學習先鋒、“為金塑形”立服務先鋒、“金新練兵”爭業務先鋒、“金信爭研”造宣傳先鋒四大行動,著力鍛造高素質、全能型黨員隊伍。截至目前開展“金彩青年說”黨課宣講6場次,推出政策解讀原創漫畫8期,形成調研報告4份,選送干部獲省房協征文比賽二等獎、市級宣講比賽三等獎。
3.“練兵強技”突出干部隊伍提質增效。實施“優+”窗口三提升行動,設計搭建學習分享、技能比武、亮曬考評三大職工成長平臺,圍繞精神面貌、文明禮儀、辦事標準、服務要素進行全方位培訓,激勵動員干部職工在金助企貸、房企服務專員等助企惠企創新項目中開拓思路、實干擔當,主動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數字化改革等重點領域,順利完成鏡嶺水庫移民安置(第一期)簽約工作,不斷提升大局貢獻度。
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縣公積金中心將圍繞穩業務、強改革、優服務、促發展做好謀劃,重點在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數字智能、職工維權等民生領域部署發力,不斷提升強優補短、謀劃創新、貢獻大局的能力與水平,為持續推動“小縣六大”出新出彩,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縣域樣板貢獻力量。
一、業務發展謀突破,夯實惠民安居基本盤
1.推進重點領域擴面。重點關注新企業、小微企業,通過“金助企貸”政策加碼、“五進”活動宣傳擴面、個別企業協商促繳等方式,推進企業合規建繳。建立與社保、稅務等部門的常態化聯絡機制,持續深化靈活就業人員擴面工作。完善擴面考評,加強銀行、鄉鎮街道等擴面考核管理,壓實責任,定期晾曬,形成工作合力。
2.拓寬商轉公平移渠道。探索跨區縣市商轉公貸款平移業務,貸款職工無需再提前結清原商貸,可將跨區縣市商業貸款直接平移轉換為公積金貸款,大大優化商轉公貸款流程,減輕職工資金壓力。
3.支持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以開展人才公寓試點項目的住房保障對象建繳公積金為切入點,持續深化住房公積金支持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推動園區企業完善公積金建繳機制,力爭入住對象公積金建繳比例上升20%以上,助力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解決基本住房需求。
二、服務創新謀突破,提升數智價值與效應
1.建好全天候便民“服務圈”。通過首個“AI數字人”為群眾提供7×24小時全天候、多渠道的智能政策咨詢及業務導辦服務,涵蓋34個事項共200余個咨詢問答。改造升級服務熱線,實現多線路同時接聽,減少占線等待,同時根據申請人授權提供代辦服務,有效縮減辦事成本。
2.打造全量化集成“數字圈”。協助市中心謀劃上線住房公積金新一代數字化業務系統,新增支持異地繳存、婚姻狀況等信息提取,推進全量化、實時化數據共享。開展存量檔案全面電子化,真正實現“一地一窗一次”全業務、全流程辦理,免去職工“兩頭跑”。
3.融入全流程助企“經濟圈”。將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作為重要課題,實現涉企服務全流程“一窗辦”,為擬上市企業、招商引資企業開通綠色通道,支持前置受理、容缺受理。聚焦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深挖企業建繳信息價值,持續開展“節金助企”活動,幫助企業獲得高額度、低利率的金融貸款,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三、體制機制謀突破,推動管理運行更順暢
1.規范資金管理機制。完善單位內控制度和資金管理制度,科學規范調配資金,抓好內審稽核、審計整改工作。嚴格執行資金管理規定,及時開展資金競爭性存放招投標,依法依規提高資金增值能力與運作效益。加強貸款監督管理,抓好貸前評估、貸后跟蹤、逾期催收等工作,保持貸款0逾期。
2.強化糾紛調處機制。當好柔性執法“調解員”,深化運行住房公積金糾紛調解委員會,謀劃建設住房公積金矛盾糾紛“楓金”調解室,明確工作細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與律所達成合作意向,將專業司法力量引入行業領域,為化解涉企糾紛、維護職工權益提供堅實基礎。
3.建立訴求“兜底”機制。抽調骨干力量組建“特殊、疑難業務破解工作室”,全力解決企業、群眾辦理業務過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難,提供個性化、具體化解決方案,從源頭上減少矛盾、投訴,實現服務“兜底”、群眾“有底”。
四、黨建引領謀突破,煥發機關隊伍新活力
1.持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強化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持續開展公積金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針對重點崗位、關鍵環節進行廉政風險點排查,不斷增強紀律意識、底線思維,提升工作作風。
2.打造“金聚五心”黨建工作品牌。圍繞“五心”創建,開展“紅心向黨”強信念、“暖心為民”促發展、“貼心服務”樹標桿、“清心守責”提作風、“同心奮進”譜新篇五大黨建引領提升行動,進一步實現“黨建+”元素與業務發展、服務創優的有效融合。
3.吹響黨員干部服務攻堅先鋒號。實施干部綜合能力提升計劃,用好理論培訓、專業實訓、實戰演練等形式,開展“大練兵”活動。完善干部梯隊建設,適時開展干部輪崗交流,大力培育年輕干部,縱深推進選育管用全鏈條管理,鼓勵年輕干部在營商環境優化、數字化改革、移民安置等攻堅一線砥礪錘煉、成長成才。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