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2-19 14:54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農業農村局
2024年,縣農業農村局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中央、省、市、縣委農村會議精神,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做優做強“糧地一體、產業發展、鄉村建設、農民增收、人才培育、隊伍建設”六篇文章,以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特色亮點不斷創塑,為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新昌樣板夯筑根基、增添底色。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樹立大食物觀,抓實穩產保供
立足山區丘陵種糧難題,提前謀劃春耕冬種,打好“提單產、強政策、優服務”等增糧組合拳,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1.63萬畝、產量4.41萬噸,完成率分別為102.97%、104.06%,排名居全市第二、第一,其中夏糧面積、產量、單產和小麥面積、產量五項指標增長率均居全市第一。煥新經典光唇魚產業,加快苗種繁育技術革新,建成蟠龍光唇魚農藝農機融合省級“雙強”示范項目,提能全國最大光唇魚繁育基地,供應量占全省60%,浙江土特產·土著魚保護發展工作會在新召開,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通林首次來新調研并高度肯定相關工作,新昌光唇魚苗保護與繁育工作領跑全省。加快推進現代種業創新發展,成功舉辦“新甜糯99”玉米新品種現場觀摩會、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現場觀摩會。鮮食玉米品種“新甜糯99”通過省級審定,新昌縣種子公司成功入選第二批省級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名單。全國首個《浙白術仿野生栽培技術規程》正式發布。
(二)深耕茶產業鏈,雙輪驅動發展
聚焦精品茶產業鏈條發展,圍繞“六大茶山”成功打造生態數字茶園10個,創新推出大佛龍井地理標簽、生態標簽、精品茶標簽“三大防偽標簽”,建成運營全省首家“茶保姆”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持續擴大“大佛龍井”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在北京、杭州、深圳等展銷會開設大佛龍井精品館,全年組織展示展銷6次,現場意向訂單超千萬,大佛龍井連續十五年入選全國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聚焦新式茶工業化發展,啟動原料茶精制改造項目,推動澄潭、誠茂等具有精制能力的企業快速搶占新茶飲原料茶賽道。新昌縣榮獲“綠茶重點產區”、全國縣域茶品牌文化引領縣等稱號,天姥紅茶入選省第三批名優“土特產”百品榜名單。我縣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茶品牌文化年會”、紹興市茶葉全產業鏈發展大會等重大活動,在2024浙江綠茶全國行(西安)推介會、浙江土特產·綠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作交流發言。《新昌縣大力發展茶業態 打造富民“金葉子”》列入省競跑者。
(三)建強項目平臺,加速招引投資
聚焦以差異化、工業化思維賦能農業產業提質升級,全年向上爭取項目8個,資金6400余萬元。謀劃建設“田管家”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成功入選省級“雙強”項目,目前已下達省級資金600萬元。穩步推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入圍2024中國農業企業500強。立足招優引強、建鏈延鏈,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全年簽約項目14個(億元以上5個),落地項目13個(億元以上4個),循環農業產業園(褐菇項目)等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正落地實施。 起底新昌自然資源等優勢,聚力打造農商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浙東天姥唐詩宴”亮相2024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推介,我縣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全省3個,全市唯一)。以“鄉村低空休閑”為主題在全省農業農村低空經濟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2024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0%,居全市第二。
(四)融合多元要素,繪就和美鄉村
堅持黨建聯建引領和美鄉村片區化、組團式、帶狀型發展,持續激活“梅棠雅集”“下巖貝·金山上”共富片區,兩大品牌主題IP入選全省鄉村振興最佳創新案例,澄潭江新時代美麗鄉村共同富裕示范帶獲省級評價優秀,擴面建設“東江十里 風起大明”“眉目東南 幸福沃家”2條和美鄉村示范帶,創成省級未來鄉村6個,市級未來鄉村7個、省級和美鄉村達標村64個。成立“下巖貝·金山上”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分中心,先行試點激活片區閑置土地、農房等資產。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牽頭抓好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動”,完成農房改造850棟,管線序化村9個,落實村道提升村20個,推動鄉村風貌全面提升。提質擴面“鄉理鄉親”服務集市建設,累計建成運營253個服務集市,《新昌縣聚焦“三大服務”,推動“鄉理鄉親”服務集市提質擴面,探索公共服務均等化縣域實踐新路徑》入選省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五)發力“三清一促”,筑牢強村富民
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突出問題集中專項整治及“三清一促”專項行動,相關做法在全省“三清一促”專項行動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堅持清、化、防一體推進 為鄉村振興卸下債務包袱的做法》得到市紀委書記朱良華批示肯定,《五村公司“強村有道” 激活“共富密碼”》入選省強村公司發展36計典型案例,新昌縣入選全省首批村級債務管理試點(全省11個)。梅渚村獲評全省清廉建設成績突出單位(全市唯一,全省九個)。同時全力做好鏡嶺水庫第一水平年移民(簽約數40戶)村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和處置工作,確保資產幫扶到位有效。深化強村富民行動,全域推進“產業驅動”創富、“掛單帶動”奔富、“資源拉動”增富、“片區聯動”共富四大模式,拓寬村集體和農戶增收奔中新路徑。《新昌縣實施“掛單奔中”行動助推低收入群體增收》典型案例入選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促專題。2024年,全面完成村集體經濟總收入5.09億元,同比增長8.14%,增速全市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21元,同比增長5.8%,增速全市第二;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8元,同比增長11.2%,增速全市第一;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77,比上一年度縮小0.03。
(六)聚力培優育新,打造鄉創人才
聚焦現代“新農人”培育,全鏈激發鄉創人才創業熱情,培育壯大農創客361人(累計1338名),選樹先行鄉創人才140人。建強“金綠領”農民培訓促富品牌,開展大佛龍井“茗星”培育計劃和電商直播突破訓練營行動等,全年培訓總人次達3176人(涵蓋“掛單奔中”幫帶幫創人員1369人次),其中大佛龍井“茗星”炒制技術60人、鄉村電商人才110名。新昌茶葉全產業鏈人才培育經驗刊登浙江日報,金山村黨總支書記趙斌鋒入選中央農廣校第二批全國共享鄉村振興實踐指導師。我縣入圍全國首批縣級優質農民田間學校1家,入選全省首批“浙農才”數字應用試點縣(全省8個),建成市級鄉村人才創業園(孵化基地)3家、省級現代化農創園1家(巴士城農創客創業園)、國家級科技小院1家(澄潭江茗茶加工廠)。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