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2-19 14:56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農業農村局
2025年,我們緊扣縮小“三大差距”跑道,結合縣域實際,初步謀定“一個目標,三篇文章,九大行動,一大保障”的“1391”發展思路,全力打造鄉村全面振興縣域樣板。
緊扣1個目標:堅持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為主線,緊抓考核指標存量與增量并行發展,確保各項指標“穩三進二走前列”,奮力奪取“神農鼎”。
繪就3篇文章,落實9大行動:
(一)產業提振文章。圍繞鄉村“土特產富”全鏈條發展,以產業政策為支點,項目建設為杠桿,加快建設農業“1+4+N”體系,全鏈推動鄉村產業升級。一是穩產保供底線行動。扛穩糧食安全主責,探索“稻菜輪作”、“稻漁共生”等穩糧增效模式,試驗示范“機拋秧、旱直播、小農機”等適宜山區種植技術,建設“田管家”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拎穩“菜籃子”工程,開展市級“菜籃子”蔬菜基地建設,探索“國企規模養豬”模式,推進圣迪樂智牧蛋雞項目加快落地。二是特色農業建設行動。茶葉方面,激發茶葉經典產業新活力,用好“茶保姆”服務中心,推廣大佛龍井“溯源標簽”,實現茶園高效利用、精品茶全程追溯,辦好第二十一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持續打造精品茶特裝館,助力打響大佛龍井區域公用品牌。搶占新式茶發展新賽道,重點培育新茶飲原料“行業龍頭”,持續鞏固茶產業鏈產值百億規模,爭取茶葉一產產值超16億元。漁業方面,圍繞打造“光唇魚之鄉”,謀劃建設國家級光唇魚原種場(浙江品晟)和省級馬口魚水產良種場(浙江欣潮),打響“新昌石斑魚”區域公用品牌。小京生方面,建設小京生精品農業基地,鏈接“新昌優選”區域公用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高山蔬菜方面,通過指導回山鎮申報國家級農業強鎮,聚力打響回山西瓜、茭白、茄子等“回味回山”特色產品。中藥材方面,建設中藥材規模基地,打造中藥材全產業鏈,積極發展藥膳產業。同時圍繞林下經濟發展,推廣仿野生白術試驗示范,探索榧藥、榧龜等復合種養模式,提升低效林改造效益。三是產業平臺提能行動。以“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為導向,緊抓農商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風口,整合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銜接并協同產業鏈上下游端口,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積極探索田園綜合體、文化創意產業園等融合發展新模式,提升農業附加值。精準開展農業招商,推進循環農業產業園等億元項目落地見效,完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任務,爭創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以上、省級“土特產”精品試點項目1個。
(二)鄉村提質文章。強化城鄉規劃布局、基礎設施、資源配置、產業發展一體融合,點線面梯隊式推進未來鄉村、和美鄉村示范帶、和美鄉村先行片區等建設,打造共富片區。四是和美鄉村深化行動。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優化“片區化黨建聯建”機制,推進村莊分類發展,做大做強中心鎮和重點村,實現鎮村聯動、全域發展。點線面推進未來鄉村、和美鄉村示范帶、共富片區建設,全面提升“梅棠雅集”“下巖貝·金山上”共富片區鄉村運營,建成投用“東江十里·風起大明”“眉目東南·幸福沃家”共富片區,謀劃打造“唐詩路”“欽寸源”示范帶,確保省級和美鄉村覆蓋率60%以上。聚焦片區運營激活,全面提升“梅棠雅集”“下巖貝·金山上”共富片區鄉村運營,探索政府、市場、村集體等交叉多元主導模式,推進鄉村CEO培育計劃,吸引青年入鄉發展,通過利用鄉村原有生態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脈絡開發產業,打造鄉村新業態,拓廣市場,增強鄉村吸引力,激活鄉村造血功能。五是公共服務優化行動。聚力服務優,結合“鄉理鄉親”服務流動集市,形成有新昌辨識度的公共服務品牌。聚力人文美,抓好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加快農業文化遺產挖掘保護,開展“村歌”“村BA”“村晚”等鄉村文化活動,以文化浸潤助推鄉村振興。六是鄉村風貌美化行動。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動,加快推動現代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向戶延伸。強化生態源頭保護,嚴控農業面源污染,持續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打造鄉村藍綠生態空間。
(三)富民提效文章。堅持農民“精神富”和“口袋富”兩手抓,以強村富民集成改革為切入,推動村集體和農民增收致富。七是鄉村閑置資源激活行動。打好“土地流轉+農業標準地+農業招商”組合拳,發揮閑置土地、房屋等資產增值效益,以下巖貝·金山上片區民宿產業集聚群為樣板,總結提煉農房激活“四大模式”,開展差異化推廣。適時開展“共富生態搬遷”,并積極探索開展農村住房公積金制度和建設農民公寓房,破解城鎮開發邊界內建房難問題。八是掛單奔中助力行動。深化“掛單奔中”行動,完善駐村指導員“一村一策”“一戶一策”幫扶體系,落地適宜“集體+農戶”發展“土特產”項目,拓展產業增收渠道。持續推進“一事一議”項目“共富工坊”“共富集市”建設,探索建管運一體模式,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更多就業空間。九是鄉創人才培優行動。聚焦青年入鄉“引育用留”,強化全鏈條政策供給,持續打響“金綠領”農民培訓品牌,爭創“茶茗星”浙農智富品牌;謀劃打造“1+3+7”鄉村人才振興“四鏈”融合發展集聚區,提升改造梅渚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金綠領”現代農創園,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有序流動,為創客開展創業創富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要素保障和落地支撐。
1大保障: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發揮縣委農辦牽頭抓總作用,結合村級組織換屆,以“政策統領、資金統籌、項目統謀”為抓手,構建“聯建黨委、聯村幫扶、聯鏈強產”三聯機制體系,為推進“小縣六大”再突破、“八個奮力”干出彩,爭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縣域標桿貢獻“三農”力量。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