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6-17 15:56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農業農村局
一、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新改建高標準農田8000畝,恢復耕地功能3000畝。深化農業“雙強”行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茶葉、高山蔬菜、小京生、光唇魚、香榧等特色農業發展,推進循環農業產業園、“田管家”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培育一批精品“土特產”,打造農業全產業鏈2條。辦好中國茶業經濟年會等活動,打響“新昌優選”“大佛龍井”“新昌小京生”等區域公用品牌。
優化種糧政策,鼓勵稻麥輪作、雙季種植,發展旱雜糧,舉辦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暨政策培訓班1期。新建8232畝、改造提升3434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完成市級初步設計方案評審。新昌白術、回山茭白成功入選浙江省第四批名優“土特產”百品榜,我縣來益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鱘魚魚子醬入選浙江省首批“土特產”新品名單。推動光唇魚國家級原種場申報工作,已完成浙江品晟企業標準制定1項,水產原種種質、質量、水質等相關檢測。“田管家”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規劃方案批示目前正在公示中,公示時間4月16日至5月16日。
抓好小京生產業發展,推進小京生精品基地培育,開展種植技術優化,促進小京生品質、產量提升。對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籌備中國茶業經濟年會活動;參加“詩路尋味 滬上雅集”大佛龍井上海推介活動,組織茶企參加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茶業及茶藝博覽會并參加“好綠茶推介”。
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優化片區化黨建聯建機制,推進村莊分類發展,做大做強中心鎮和重點村,實現鎮村聯動、全域發展。點線面推進未來鄉村、和美鄉村示范帶、共富片區建設,全面提升“梅棠雅集”“下巖貝·金山上”共富片區鄉村運營,建成投用“東江十里”“天姥山下”共富片區,確保省級和美鄉村覆蓋率60%以上,力奪“神農鼎”。
結合“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建設,結合自身優勢短板,謀劃重點村和片區組團重點建設項目。按照黨建統領、空間聯通、產業聯動、服務聯享、利益聯結“一統四聯”路徑,打造6大片區組團。以重點村為核心,聚力優產業、優生態、憂民生,大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升級,發揮庫區、山區生態優勢,構建全域綠色基底,打造15分鐘生活圈,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帶動33個輻射村發展,實現強村帶弱村、先富帶后富、區域共同富的美好愿景,其中“下巖貝·金山上”和“東江十里”片區申報省重點片區,東鄭村、金山村申報市”三宜兩富“重點村建設培育。
三、深化強村富民改革,年經營性收入超80萬元以上村穩定在40%以上。
調度結對幫扶資金的落實情況,保障資金精準助力低收入農戶增收;持續跟進低收入農戶健康保險月度動態增減工作,匯總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補助項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年經營性收入80萬元已達23個,占比達9.39%。抽查聯村干部和駐村指導員在崗情況,開展一季度培訓活動。完善村級預算管理,設置村級開支負面清單,計劃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村級財務預算管理的辦法》。
四、深化農業經營體系、農村宅基地、鄉村運營集成改革,促進青年入鄉發展。
出臺政策鼓勵委托村集體統一流轉土地,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農業標準地2300畝。開展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行動,已儲備主體能力提升項目10個。完善宅基地集體所有權行使、優化農民建房審批等制度。閑置農房目標任務280宗,一季度完成68宗。積極開展片區運營人才招募,參加《2025浙江省鄉村經營武林大會》,利用省級平臺向全國發布我縣共富片區優秀資源及招募意向,廣納賢才,“梅棠雅集”、“東江十里 風起大明”兩大片區負責人在啟動儀式上亮相,拉響鄉村運營起航笛。高質量推進青年入鄉實踐站點建設,完成15個青年入鄉實踐站點的選址及硬件配套,指導各站點發布人才招引公告,目前已吸引10名青年入鄉實習就業發展。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